(共27张PPT)
历史说课
设计理念
以问题为主线
以史实为基础
以情境创设为思维载体
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
以活动为实现方式
教材分析
教法选择
学法指导
教学流程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一教材第二章第七课,它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是春秋战国这个大动荡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建立在经济上的表现,它喻示着整个社会性质的转型。因此本课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了解 识记 掌握 运用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和作用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评价商鞅、李冰等人物
内容
A.知识与能力:
教材分析
●
●
●
●
●
●
●
●
●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 内容和历史作用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材分析
B.过程与方法:1.注意前后联系,指导学生把“春秋战国时期”和“大变革的时代”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认识到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从现象入手,把握本质。从各国变法的内容入手,通过分析每一措施或现象,找出它们的本质;
3.综合归纳。引导学生把三个子目综合起来分析,深化对变法的
教材分析
历史背景,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的理解;
4.人物评价。引导学生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应结合他们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评价他们的功与过。
C.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对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大家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教学手段:
依据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情节性等特点,和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图片和材料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有机结合.
问题探究法
合作讨论法
教法选择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一学生是刚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人群,还需适应中学的学生方式,对历史的认识还不够深度和难度,尽量从浅显入手,使知识简单化, 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
课前:自学——质疑——总结
课中:合作——讨论——对话
学法指导
教学流程
补充史料
创造情境
指导探究
归纳总结
立木为信
导入∶
动脑筋:商鞅“立木为信”的
目的是什么?商鞅是在怎样的
背景下发动变法的呢?
第 7 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二、商鞅变法
● 社会经济的发展
● 私有土地的出现和地主阶级的兴起
● 商鞅变法的内容
● 商鞅变法的意义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
● 铁农具的使用
石器
木器、骨器
青铜器
铁器
● 牛耕的使用
使用耒耜骨耜耕地
(人力)
牛耕
(物力)
● 水利工程的修筑
代表:秦蜀郡太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
变
小讨论:如果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劳动者,你会使用哪种工具从事农业生产呢?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春秋战国之前,人们用耒耜、骨耜耕地。
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 牛耕的使用
比一比:用耒耜耕地和牛耕耕地,哪种耕作技术效果要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变
著名的都江堰—李冰
分洪 灌溉
外江
假使我们来到都江堰旅游,请你扮演一名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当年李冰是怎么修筑的都江堰的。
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变
2.私有土地的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形成
土地国有
土地私有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开垦大量荒地
奴隶主
占有大量土地
地主
奴隶 战俘 平民等
租种或购买土地耕种
农民
想一想:地主自己能够耕那么多土地吗?如果你是当时的地主,你会怎么做呢?
出售土地或雇佣劳动力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由于新兴地主阶级不用向君主交税,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变
二、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
一 商鞅变法的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地主
农民
士兵
官吏
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阶层,谈一谈商鞅变法给你们造成的影响。
2.商鞅变法的意义:
● 彻底废除了春秋以前的土地分封制,建立了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度。
● 提高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 削弱了诸侯的势力,加强了中央管理。
商鞅变法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改革求发展,
改革求进步,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时代的需要,
勇于投身改革的人,
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2.私有土地的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形成
土地国有
土地私有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开垦大量荒地
奴隶主
占有大量土地
地主
奴隶 战俘 平民等
租种或购买土地耕种
农民
出售土地或雇佣劳动力
土地制度改变
社会阶级改变
社会矛盾改变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变
活动与探究:
寻找变革 本课讲述了很多春秋战国时期具体变革的事例,比一比,看谁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