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六课,课本从观察两根磁铁,一根放在小车上,另一根由学生操作,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用磁铁既可以把小车吸引过来,又可以把小车推出去,以此作为本课的探究任务。本课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两根磁铁靠近产生的现象,第二部分——探究,学生把两根条形磁铁相互靠近产生的现象反复实验,观察并记录。第三部分——研讨,学生讨论两根条形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通过实验发现其它形状的磁铁也有同样的规律。第四部分——拓展,通过干扰磁铁无法正常指向南北方向,学生进一步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生分析】
学生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已经知道磁铁能吸引什么,怎样吸引物体,磁铁的南北两极以及磁极与方向的关系。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已经知晓两根磁铁相互靠近,即可相互吸引又可相互排斥,但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此概念相对模糊,对于不同形状的磁铁是否有同样的规律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本课以此为教学起点,进一步教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条形磁铁同极相互吸引,异极相互排斥。
磁铁同极相互吸引,异极相互排斥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两根磁铁靠近时产生的现象,反复实验,并做记录。
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归纳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在有干扰的情况下,磁铁无法正常指向南北的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在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中,能够耐心、细致,有合作意识。
能如实地记录和讲述有关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磁极间“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目标的反复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结果,找出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在有干扰的情况下,磁铁无法正常指向南北的现象。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学生活动手册。
教室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
通过看动画片《爆笑虫子——磁铁》,学生回忆 本单元一直研究的目标是磁铁
关于磁铁的一些习题,教师会在大屏幕上呈现,由学生作答。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播放动画片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把思考的对象转换到磁铁,利用习题回忆关于磁铁的一些知识。
二.聚焦
出示图片放有磁铁的玩具小车和另一根磁铁,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用磁铁既可以把小车吸过来,又可以把它推走。
学生很好奇这种现象,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引出课题: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导出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探索
常见的磁铁是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
讨论:那么两根条形磁铁相互靠近有几种排列方式?
学生反复操作,演示排列方式,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反复操作,最终得出结论,两根磁铁有四种排列方式,教师把四种排列方式写在黑板上。
实验
1. 把以上四种排列方式分别出示。
2. 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实验现象
4. 规范学生语言,靠近叫吸引,远离叫排斥。
5. 学生分别总结北极与南极相互吸引,南极与南极相互排斥,南极与北极相互吸引,北极与北极相互排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简单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
教师出示板书 N →← S S ←→ S
S →← N N ←→ N
对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并用语言可以简单描述。
五.研讨
1,出示四组磁铁,学生再次总结实验结果。
2. 进一步规范学生语言,南极与北极或者北极与南极叫做异极,北极与北极或南极与南极叫同极。
3. 得出结论:条形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4. 教师引导学生发问:其它形状的磁铁是否有同样的规律。
5. 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磁铁进行试验。
6.最终得出结论: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到必须用实验的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并且要拓宽思路,想到同样的磁铁不同的形状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六.巩固应用
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文具盒、门吸和磁性白板利用了磁铁磁极间的什么规律(异极相互吸引)。
简单讲解磁悬浮列车,提问它应用了磁铁磁极间的什么规律(同级相互排斥)。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以及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探究欲。
七.拓展
磁铁总是能够指向南北方向吗?
1.把一根磁铁南北方向平放在桌面上。
2.上端另一根磁铁东西方向悬空。
3.一根磁铁会变化方向。
4. 学生根据所学解释原因。
5. 教师总结在有干扰情况下,磁铁不会指向南北。利用此方法可以寻找磁性矿物质或者铁矿。
设计意图: 开拓学生思路,在学生心中埋下“探究科学,善于发现,多动手,多思考”的种子。
【板书设计】
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N →← S S ←→ S
S →← N N ←→ N
同极排斥
异极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