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伐无道 诛暴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伐无道 诛暴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18 08:1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温故而知新
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主要方面 主要措施 作用
政治
经济
文化
思想
军事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小篆 隶书)
焚书坑儒
北击匈奴筑长城,南攻越族修灵渠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加强对人民统治
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巩固了秦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箝制,摧残了文化
保卫了边疆,促进边疆的开发和发展。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扫平天下。但是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只存在了15年就迅速灭亡了,这是为什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长城
阿房宫
秦始皇兵马俑
情景1
据推测,秦朝全国人口有2000万,你能算算那时每年服役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吗?再想想在2000万人里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
15%
所剩无几
老百姓生活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
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 穷困潦倒
忍饥挨饿
情景2
相反:帝皇生活----豪奢残暴
秦朝法律告示
情景3
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
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
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
(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
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
又腰斩(拦腰斩断),
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
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
一、秦朝的暴政
繁重的徭役
沉重的赋税
残酷的刑法
秦二世更
加残暴
①修建阿房宫
②造骊山陵墓
③修筑长城
④修弛道
收获的2/3上缴国家
单死刑就有车裂等10多种
任意屠杀他的兄长姐妹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陈胜
吴广
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 “伐无道,诛暴秦”
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
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
说明了什么问题?
民心
二、秦末农民起义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直接原因-------
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3)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秦朝。
2)过程
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1)
起义的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后期: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秦朝
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2)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灭亡
项羽大败秦军主力 “破釜沉舟” 以少胜多
约法三章
繁重的徭役
沉重的赋税
残酷的刑法
秦二世更
加残暴





我们实在无法忍受了
我们要反抗
刘邦、项羽
继续反秦
公元前207年大败秦军,进攻咸阳
秦朝被推翻!!
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刘邦建立
西汉
历史上的对抗
大肆杀掠、火烧秦宫
入咸阳
“约法三章”得民心
设鸿门宴
机智借口上厕所逃走
狂妄自大、不善用人
养精蓄锐,拜韩信为帅,
暗渡陈仓,反攻项

乌江自杀
四面楚歌
入咸阳
西楚霸王
沛公
“楚汉战争”(4年)
“得民心者得天下”
帝位的争霸
汉朝的建立
汉朝史称“西汉”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
都城:长安
建立者:刘邦,史称汉高祖





农民起义
前期
后期
陈胜、吴广起义
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
西汉
的建立
刘邦战胜项羽
小结
基础关
A、B
能力关
A、B
破釜沉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霸王别姬
四面楚歌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指 .
约 .
楚 .
鹿为马
法三章
河汉界
三、联想题
从以下内容你会联想到什么?
秦始皇陵 刑法 陈胜
刘邦 长安 大泽乡
四、历史畅想
如果世上真有时间隧道,你想回到秦朝,成为一位向统治者进谏的勇士。
建议┅┅ 希望┅┅
课后作业
请用漫画的形式来表示秦朝的兴衰史。(以小组作为单位)
1、秦朝灭亡
①公元前 年,项羽在 大败秦军主力。
②与此同时, 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207
巨 鹿
刘 邦
基础关
(A)
2、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 年
建立者: (汉高祖)
都城 。
202
刘 邦
长 安
基础关
(B)
1、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
  A.垓下之战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D.巨鹿之战
能力关
(A)
2.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
1、秦朝的都城在( )
A.镐京 B.洛邑
C.咸阳 D.邯郸
能力关
(B)
2.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A.晋楚争霸 
 B.齐魏争霸
 C.秦赵之争 
 D.楚汉之争
考点
陈胜、吴广起义
(原因、时间、地点、人物、
建立政权地点、结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