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8课三国鼎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8课三国鼎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19 08:23:23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该电视剧剧情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明 杨慎 《临江仙》
1、经光武年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东 汉 末 年 形 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刘 璋
刘 表
袁 术
张 鲁
袁绍
曹操
袁绍占据河北一带,由于战乱较少。
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其势力在各 军阀中是最强大的一个。随着曹操 实力的不断壮大,袁绍越发恐慌, 急于消灭曹操。
曹操占据河南一带,他招募流亡农 民垦荒,组织士兵屯田,实力不断 增强。
1、统一北方的军阀是谁?
2、他是通过那一场战役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
经济上:
(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2)组织兵士耕田
曹 操
袁 绍
乌巢
10万人
3 、4 万人
官渡
之战
一、官渡之战 (200年)
以少胜多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曹操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官渡之战作用: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那么他的“壮心”指的是什么呢?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统一天下
《龟虽寿》
这是是明朝人画的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一幅画。画中的人物都是谁?
他们去做什么?
这里面还有个成语是什么?
三顾茅庐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杜甫
这首诗所概括的史实与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





孙、刘联军

赤壁
大战
二、赤壁之战 (208年)
208年,曹操率领20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北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老人说:“古人说,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败曹军,是老天爷安排的。因为那时曹军中疾疫流行,那天晚上恰好又刮东风,这都是天意。”
小孩说:“不对!曹军老自北方,不习惯南方生活,容易得传染病,这不是天意。”
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作用:
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
分析讨论
兵多将广
曹操
---骄傲轻敌
孙、刘
人少力弱
天时
地利
人和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曹操
袁绍
政治:挟天子以令 诸侯 招贤纳士
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不习水战
有人说曹操是个英雄,有人说他是个奸雄,我们该怎样评价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呢?
(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脸谱上曹操用白抹臉,勾本眉、细眼窝及脸纹,代表人物性格奸诈、狡猾。
在京剧舞台上,曹操的脸谱一直是个代表奸臣的大白脸,或者说,曹操成了奸臣的代名词。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三国建立者分别是谁 都城在哪里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客观条件:
地理上:蜀有剑阁、三峡之险;吴有长江 天堑。
经济上:蜀有天府;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之经济也足以立国。
主观条件:
三大集团的领袖、谋臣、武将在水平上势均力敌,并有自己的人才群体。
孙刘联盟,攻虽不足,守则有余。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pī)
识 图 题:
A
B
C
A的建立者是
B的都城在
C的国号是
曹丕
成都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它较之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是一个较大的进步。它在推动三个相对独立的地区内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曹操》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淡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没法执着,有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
翻车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曹魏屯田
屯田
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孟获:南蛮的首领
吴-青瓷羊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吴国船只
孙吴开发江南
孙权墓
梅花山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 (统一北方)
刘备
孙权
努力发展
联合攻曹
赤壁之战(208年)



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分天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魏 蜀 吴
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三国鼎立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中考考点
课题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第18课三国
鼎立 赤壁之战 √
三国鼎立的形成 √
三国时期开始于
A.219年 B.220年
C.221年 D.222年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三国鼎立时期,蜀国的都城是
A.建业   B.洛阳
C.成都  D.许昌
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
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支持
D官渡之战打败劲敌袁绍
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是
  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曹丕
曹操统一北方的决定性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谚语、歇后语
辨析题:
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率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三国时期
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
赤壁之战
曹操是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
我们现在生活的这座城市在三 国时属于哪一国?你的家乡在哪里 在三国时属于哪一国
三国的曹魏是由谁建立的: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曹爽
A
221年
曹丕
三国时期,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关系的是
A诸葛亮  B曹操 
C孙权  D刘备
公元230年,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船队到达何地?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夷洲 台湾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A以众胜寡
B战术上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
C以少胜多
D战术上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
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请说出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是在
A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结束
B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
C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
D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
周瑜算计曹营,孔明台上借东风,庞统去献连环计,三人想的一样同。(打一字)
焱(yan)
这是京剧中人物的两幅画像,从画像上看,二人谁的年龄大
周 瑜
诸葛亮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