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16 15:2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曹操
关羽
张飞
孙权
刘备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建国君主之一吗?
一、官渡之战
(一)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匈 奴
刘 璋
张鲁
曹操
袁术
刘 表
袁绍
一、官渡之战
(二)曹操势力迅速壮大的原因
“挟天子以令诸侯”
“唯才是举”
实行屯田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基本统一北方。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曹 操
袁 绍
十万人
乌巢
三四万人
3. 官渡之战(200年)
(三) 官渡之战(200年)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一、官渡之战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作用:
官渡之战曹操获胜的原因
3、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1、许攸献计献策,袁绍不善于用人。
2、曹操招贤纳士。
二、赤壁之战
1.战前形势
刘备:
寄居荆州
孙权:
据江东
2.赤壁之战(208年)
结果: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作用: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官渡之战曹操可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却以多负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
1.曹军士兵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        
2.曹操骄傲轻敌。
3.孙刘联军战术正确,合乎天时地利人和。
二、赤壁之战
三、三国鼎立
赤壁
之战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三、三国鼎立
(二)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三国鼎立
1.曹魏重视农耕
广屯田 修水利 造翻车
翻车
屯田
2.诸葛亮治蜀
重农耕 织蜀锦
3.孙吴开发江南
造船业发达 通夷洲
(加强了内地和台湾的联系)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发散思维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孙权
刘备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