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19 15:3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0课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匈奴
鲜卑
鲜卑



少数民族内迁和建立的政权
西晋
2、西晋的统治时间是长还是短?

3、是哪一支少数民族灭了西晋?
匈奴
1、是哪个王朝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5、东晋时期,哪一支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氐族,前秦
4、317年西晋皇族又建立了一个王朝,史称什么?
东晋
7、后来,哪一支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重新统一了黄河流域?
鲜卑族的北魏政权
鲜卑族是如何强大起来的?
淝水之战
6、哪一场战争后,前秦政权瓦解?
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
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像
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圭建立北魏。

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一、北方的统一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平城之弊
洛阳之利
 
①平城位于今山西大同,地处偏北,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不适合作为规模较大的王朝的都城;
 ②而洛阳曾是王朝古都,地理条件优   越,气候宜人,是黄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围地区农业发达,城市繁荣。有发展基础,是理想的建都之地。
从地理环境看:
从巩固政权的角度看
①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②迁都洛阳之后,有利于北魏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从民族融合的角度看
①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封建文化)。
②而在洛阳,有利于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北魏孝文帝是怎样克服阻力迁都洛阳的?
平城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政 治
语 言
服 饰
姓 氏
婚 姻
官 制
礼 法
三、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礼法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孝文帝改革有什么影响?
北魏供养人服饰
四、改革的影响
南北朝裤褶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南北朝武士复原图
涮羊肉
烤肉
西汉时已广泛使用石磨磨面,人民的饮食更加多样化。当时将用小麦、粟和稻米等谷类细粉制成的食品统称为“饼”,通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饼有很大区别。烙烤的面食叫烤饼或烧饼,汉代有种胡饼也叫胡麻饼,是张骞通西域后“胡麻”传入中原才烤制成的。胡麻也就是芝麻,胡麻饼和我们今天吃的芝麻饼很相似。南北朝时期有二十多种制饼方法,其中的乳饼是用牛、羊奶加蜜调合烤制的,是少数民族饮食进入汉族生活的又一例证。
胡 床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可以反映出当时鲜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牧马(魏晋墓壁砖画)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生产方式农耕化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消失了,所以,孝文帝这个人以及他所进行的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就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民族融合: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统一
孝文帝迁都
措施
孝文帝改革
建立
统一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小结,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
知识小结
迁都
作用
后来: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你能做对吗
穿汉服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举例: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 跋 贺赖
后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
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