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秦始皇本纪》(教案+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秦始皇本纪》(教案+教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04 14:49:04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写给刘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上下五千年的漫长时光,历史的长河见证了无数的君王,记录了唐宗宋祖开疆拓土的风骚,目睹了秦皇汉武雄霸天下的风采,领略了成吉思汗弯弓射雕的英姿。然而,你——刘邦,凭借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性格,凭借你的思想和智慧造就了自己的独特魅力,也造就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可你知道你是谁吗?我想对你说,你不是一个震撼寰宇的英名大帝,只是一个乱世造就的君王;你不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你有智谋,而少勇力;你富奸猾,而少大义;你拥有狭隘,而缺少宽容。
遥想当年,天下“揭竿为旗,斩木为兵”之际,你,作为一方亭长,顺天意、应民心,斩白蛇而起义,奔项羽而保全身;诛昏君、伐暴秦,入主汉中,财物无所贪,妇女无所幸。鸿门宴上能伸能屈,伺机而动。“楚河汉界”,你没有沽名钓誉,而是乘胜追击,在秦末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你审时度势,深悟“人”之互助内涵,展览人才,为你所用。在项羽任人唯亲、全凭好恶行事、众叛亲离、“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时,你礼贤下士,任贤用能,将萧何、韩信、张良等无双之国士皆招于麾下。
在你的统筹全局下,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萧何“抚百姓,给粮饷”,韩信“战必胜,攻必取”,经过四年的南征北战,随着项羽在四面楚歌中自刎于乌江,你开辟了汉王朝的盛事。你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千载谁堪伯仲间”!
你面对现实,深悟“人”之地位。以人为本,休养生息。你约法三章,严于律军;顺天应民,体恤百姓。是侠义之情,让你为民请命,崭露头角;是礼贤之心,让你叱咤风云,位及人君。当然,也正是这些过人的品质,让你的名字在历史的丰碑上熠熠生辉,使饱经战争创伤的社会安定,惨遭涂炭的百姓安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你的丰功伟绩令人赞叹,但是你为了刘氏一家的千古帝业,诛杀了彭越、韩信、英布,使得那些曾经与你生死与共、并肩作战的兄弟们一个个身死家灭。是你,大封刘姓诸侯,轻信吕后,于是有了吕后专权朝野含怨,才导致七国之乱令天下生灵涂炭。
你就是这样一位君王:功高盖世,却又不乏败笔;你就是这样一个人:尊贤重能,在情与理的天平上却又不免偏颇。
你的功过,历史已有见证;你的得失,后人已有评断。然而,你的内心却只有你自己才清楚。也许,能写尽你平生之意的只有那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你给后人出了两个难题:是时代成就了英雄,还是英雄创造了时代?是愿意做君,还是愿意做大写的人?
读一二段解释红体字意思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读三四段解释红体字意思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读五段解释红体字意思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可四千馀人,并之。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西过高阳。郦食其为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食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南攻颍阳,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复习检测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3、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4、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5、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6、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7、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8、南攻颍阳,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读六段解释红体字意思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读七段解释红体字意思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读第8段解释红体字意思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读第9、10段解释红体字意思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读第11、12段解释红体字意思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读13段解释红体字意思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立武王布为淮南王。
读14段解释红体字意思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当堂回顾
1、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2、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3、欲止宫休舍
4、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5、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6、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
7、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8、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9、沛公然其计,从之
10、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11、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12、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13、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14、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
15、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16、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
17、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
18、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复习检测
1、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2、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3、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4、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5、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6、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7、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8、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读15段解释红体字意思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读16段解释红体字意思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读17、18段解释红体字意思
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乃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读19段解释红体字意思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当堂检测
1、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
2、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3、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
4、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5、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7、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
8、游子悲故乡
9、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10、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
11、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12、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13、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14、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综合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
因:(1)因家沛焉 (2)因敬重之,引入坐 (3)高祖因狎侮诸客 (4)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相:(1)吕公者,好相人 (2)无如季相
(3)其在卫者,相中山
固:(1)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2)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引:(1)因重敬之,引入坐 (2)沛公引兵西
(3)相如引车避匿(4)左右欲引相如去
解:(1)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 )
(2)项羽解而东归( ) (3)庖丁解牛( )
则:(1)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 )
(2)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3)则学者至今则之( )
以:(1)乃以秦王属吏 ( ) (2)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
(3)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 )
(4)啖以利 ( ) (5)可以有大功 ( )
(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 )
然:(1)然恐,不敢不服耳 ( ) (2)不然,籍何以生此 ( )
(3)喟然太息曰 (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降章邯
会项伯欲活张良
沛公从百余骑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欲约分王关中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都彭城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夜往见良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高祖竟酒,后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大王起微细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 )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 )
此三者,皆人杰也 ( )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
遇彭越(于)昌邑 ( )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 )
系颈以组( )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
诸将过此者多( )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 )
4.翻译下列句子。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2)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3)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张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人解,因大破之。
1、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2、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3、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4、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6、
当堂检测
1、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
2、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 )
3、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 )
4、昌邑未拔 ( )
5、摄衣谢之,延上坐 ( )
6、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 )
7、乃以秦王属吏( )
1.大泽之陂( )
2.已而有身( )
3.高祖每酤留饮( )
4.怪之( )
5.及见怪( )
6.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
7.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8.高祖常繇咸阳( )
9.大丈夫当如此也( )
10.因家沛焉( )
11.坐之堂下( )
12.无所诎( )
13.公始常欲奇此女( )
1.沛公引兵西( )
2.西过高阳( )
3.可四千余人( )
4.昌邑未拔( )
5.降章邯( )
6.秦军解( )
7.系颈以组( )
8.还军霸上( )
9.先入关者王之( )
10.且吾所以还军霸上( )
3.沛公然其计( )
4.令项伯欲活张良( )
5.沛公从百余骑( )
6、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 )
7、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8、因以文谕项羽
9、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
10、乃以秦王属吏
11、啖以利,因袭攻武关
12、欲止宫休舍
13、足下必欲诛无道秦
翻译句子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
郦食其为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没有不安的感觉。
郦食其负责看管城门,他说:“各路经过此地的各路将领很多,我看只有沛公才是个德行高尚忠厚老实的人。”
又凭借着张良终于夺取了韩国的轘辕山关口险道。
1、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2、有功者害之
3、运筹策帷帐之中
4、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5、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
6、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
7、游子悲故乡
8、道旧故为笑乐
9、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
10、张饮三日
隐瞒,欺骗
嫉恨
古代记数、计算的工具
联合
敬酒献物,祝人长寿
挑选
思念
谈论
使-----空,指全体出动
设置帐幕饮宴
1、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
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判断句 被动句

刘邦
计谋,策划
文言知识之实词、句式
所: 1、我所以有天下者何?(48页第三段第三行)
2、所降下者因以予之。(48页倒数第五行)
思考:文中还有几句出现了“所”字,找一找,
分析一下用法。
以: 1、所降下者因以予之。(48页倒数第五行)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49页中间划线句子)
3、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50页第一行)
4、其以沛为朕汤沐邑。(50页第二行)
5、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50页倒数第四行)
“所以”连用,表原因
“所”字结构
介词,把
动词,认为
连词,表修饰
介词,把
连词,因为
文言知识之虚词
1、始大人常以臣为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49页中间划线句子)
2、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50页最后几句)
当初父亲常以为我没有出息,不能经营产业,不如刘仲勤奋努力。可是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谁的多呢?
沛县父老兄弟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一并免除丰县的赋税徭役,跟沛县一样。
特别提醒:一定注意前后文的关联以及词语的语境义。
文言知识之翻译
深入探讨
文中的细节描写,
尤其是“高祖还归”至“泣数行下”
一片段中的汉高祖刘邦的形象及心情。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咏)歌之;永(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
1、杨雄走之白马
2、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4、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
太公之徒
1、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2、高祖因狎侮诸客
3、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4、蒙故业,因遗策
动词,到
定语后置标志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代词,这些
副词,于是,就
介词,趁机
介词,通过,凭借
动词,沿袭


达标训练
不虚美 不隐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善于用人,驭人
忧患意识,眼光长远
戏弄其父,对丰县的睚眦必报,可见其灵魂的渺小与鄙陋。
一个人可以改变历史,可以创造历史,也可以成为一部历史。所以,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关照历史,反观现实,展望未来,历史为我们擦亮了智慧的眼睛。
“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史记》就是司马迁蘸着自己的血泪写就的不朽著作。时光流转,两千年弹指一瞬,时光虽逝,但是,文字中的历史没有老去,带给我们的思考永远让我们在感悟中沉淀思想,升华境界。
谁更接近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汉高祖刘邦
西楚霸王项羽
刘邦 项羽
目标执着,毫不气馁
做事果断,足智多谋
胸怀远大,自知知人
善纳谏言,知人善任
仁而爱人,体恤民情
应时而动,随时变通
好酒及色
老谋深算
歹毒奸诈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英勇神武,气吞山河
重情重义,知耻有勇
活出尊严,直面死亡
坚持原则,重信重义
侠骨柔肠,快意恩仇
妇人之仁
刚愎自用
意气用事《秦始皇本纪》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上的秦始皇其人其事
2.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3.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4.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辨证的看待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硝烟四起,群雄逐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历史需要一个人来统一整个华夏大地,使社会稳定下来。于是,赢政出现了,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良,终于统一六国,建立起强大的秦王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虽然仅仅维持了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在我国的历史上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是越来越走向进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史记》,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个集大毁大誉于一身的千古一帝。
2检查预习,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井陉(xíng) 王贲(bēn)雨(yù)雪 眇眇(miǎo) 谥(shì)
朕(zhèn) 辟(bì)禁 黥(qíng)
3学生自主梳理课文
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 通假字
彗星见东方 “见”通“现”
寡人以眇眇之身 “眇”通“渺”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填”通“镇”
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抚拂 “拂”通“弼”
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取”通“趋”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臧”通“藏”
闭中羡,下外羡门 “羡”通“埏”
虽万世世不轶毁 “轶”通“迭”
(2)古今异义
昔者王帝地方千里
古义: 土地方圆 今义:跟“中央”相对;地点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
古义:不超过 今义:表示转折
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
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古义:在家 今义:主持家务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古义:到了 今义:另起一事
(3) 词类活用
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名词作动词,坑杀
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
名词作状语,向东
降越君,置会稽郡
使动用法,使……投降
一法度衡石丈尺
数词作动词,统一
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名词作动词,上前
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意动用法,认为……是好的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使动用法,使……满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名词作状语,当面;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树草木以象山
名词作动词,栽树
(4) 特殊句式
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 状语后置
非死云阳 省略句
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抚拂,何以相救? 宾语前置
尽闭工匠臧者 定语后置
(5)多义词
初:
初令男子书年 开始
初大人以臣无赖 当初
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 当初
将:
桓 攻赵平阳,杀赵将 将军
使王贲将 做将军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 率领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将要
兵:
燕太子患秦兵至国 军队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战争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 兵器
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 军队
兵连祸结 战争
军:
东与燕和兵,军上谷 驻扎
破荆军 军队
晋军汜南 驻扎
面: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 当面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
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 脸
吕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背向
发:
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 派遣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 抒发
发沛中小儿得百二十人 征发
使:
韩非使秦 出使
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 派遣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指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 驱使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派遣

王翦将上地,下井陉 攻占
始皇下其议 下交
率群下以造谤 在下位的人
下外羡门 放下
(6)重点实词虚词:
王之河南 到
秦用李斯谋,留非 扣留
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 代理
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 捕获
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命名
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 示众
乃益发卒诣王翦军 增加
王翦谢病老归 辞别
寡人以眇眇之身 凭借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 显扬,称颂
群臣皆以为便 有利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希望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用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因为
并阴山至辽东 沿着
吾闻殷周之王千岁 统治
所置凡七庙 共
道古以非今,饰虚言以乱实 来
以古非今者族 用
4课后作业:
整理学习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思考课后阅读与探讨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
翻译句子:
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秦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二.复读全文,分析文章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地历数秦始皇在前代打下的基础上,逐个吞并六国的经过。
第二部分,叙述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改历法服饰、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焚书坑儒。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陵墓和死后的一些情况。
(板书:)
统一六国:南征北讨
统一天下后:定帝号
分郡县、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焚书坑儒
建陵墓
三.小组讨论,怎么看待秦始皇这个人?
提示:秦始皇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能够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强起王翦,重用王家父子等)
同时又骄奢淫逸,暴虐凶残。(坑杀在赵国时母家仇人,焚书坑儒等)
但在历史上,他成功的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集中制国家。同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为社会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学生可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作者司马迁对秦始皇的态度
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出来的进步性确实是前无古人的,他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给人们展示了秦始皇这个集大毁大誉于一身的封建帝王的一生。秦始皇的杰出才能和卓越贡献却是不可抹杀的,同时,他的暴政和凶残也是其在历史上难以清洗的污点。
五.本文的艺术特色
1. 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以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余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2. 详略得当,简中有繁,概括和重笔相间。因为是人物传记,对能深刻体现人物形象的事件进行详细的叙述。
六.课后作业
继续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学完《秦始皇本纪》后,试着写一篇读后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