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谣》(教案+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天上谣》(教案+教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6 10:33:20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偉大領袖毛主席”有许多绝妙诗句是直接抄古人的,如这样两句:一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另一句是“一唱雄雞天下白”(原句為“雄雞一聲天下白”)。 就是直接抄录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
李贺生平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李贺故里
李贺故里
天上谣
★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 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 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 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 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 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 海尘新生石山下。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两句写天河。天河,绚烂多姿,逗人遐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星云似水,沿着“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潺潺有声。这些是诗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感,写实之中揉有一些虚构成分,显示了想象的生发过程。
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
画面之一是: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装进香囊,挂在衣带上。“花未落”意即“花不落”。仙树不枯,仙花不落,它与尘世的“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形成鲜明的比照。
画面之二是:秦妃当窗眺望晓色。秦妃即弄玉,相传为秦穆公的女儿,嫁给了萧史,学会吹箫。一天,夫妻二人“同随凤飞去”,成了神仙。此时,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树上立着一只小巧的青凤。它显然就是当年引导他们夫妇升天的那只神鸟。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红颜未老。那青凤也娇小如故。时间的推移,没有在她(它)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是天庭的神奇之处。然而,天宫岁月也并非毫无变化。它有晨昏之别,仙人也有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这些又似与人世无异。
画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图景。仙人王子晋吹着细长的笙管,驱使神龙翻耕烟云,播种瑶草,多么悠闲自在!
画面之四是: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青洲是传说中的仙洲,山川秀丽,林木繁密,始终保持着春天的景色。来这儿踏青的仙女,采摘兰花,指顾言谈,十分舒畅。
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这正是诗歌的命意所在。
人间怎样呢?末两句用雄浑的笔墨作了概略的点染。在青洲寻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观望,指点说: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沧海变桑田”。诗人借助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对比之下,天上那种春光永驻、红颜不老的状况,就显得特别可贵。
这是一首游仙诗。李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叫他怎不愤恨不已?“逝将去女,适彼乐士。”(《诗经·魏风·硕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呕 心 沥 血
ǒu xīn lì xuè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李贺的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大的方面看,李贺是属于韩孟诗派的。他受韩孟影响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求新求奇,不断探索新的路子。比如他取材能探寻前事,构思异想天开,且用语不屑于作经人道过语,这些都与韩愈构思追求险怪,强调“语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有相似处。不同的是李贺才气横溢,其诗没有以文为诗的毛病,也不象孟郊、贾岛的诗那样古拙无华。他写的巧,但巧的自然;他想的怪,但怪的有理,而且文辞润泽,语言瑰丽。应该说他是继韩孟之后的异军突起。他的成功在于广泛吸取了前代诗人的创作经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屈原和李白,同时他还受到了汉魏乐府和南朝民歌的影响,也吸取了当时俗文学的有益成份。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1、想象丰富,带有浓烈的虚幻荒诞的特色。在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马骨会发出铜声:“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马诗》);他想象的天上是一片和平的生活情景,仙人也耕牧种植:“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天上谣》),说仙人王子晋正吹着细长的笙管,在驱使神龙翻耕烟云,种植瑶草。
2、构思不拘常法,意象之间跳跃变化很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如《李凭箜篌引》。
3、凄恻冷寂的浓重气氛。李维贞《昌谷诗解序》曰:“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这就抓住了李贺诗歌的特点。李贺常用一些凄冷的字眼和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哀怨的气氛,以表现他内心的苦闷。
4、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李贺在使用语言上,挖空心思地避俗求新,不屑于拾人牙慧,“李长吉诗,作不经人道语”(《余冬序录》),“只字片语,必新必奇”(李维贞《昌谷诗解序》)。就是自己用过的词,一般也避免重复,例如写银河,一会儿换作“天河”,一会儿换作“银浦”、“天江”、“银湾”等等。为了求奇,他还常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他写绿有“寒绿”、“颓绿”、“丝绿”、“凝绿”、“静绿”,写红有“笑红”、“冷红”、“愁红”、“老红”,李贺诗的语言往往色彩秾丽,如《雁门太守行》短短八句诗,就用了“黑”、“金”、“燕脂”、“紫”、“红”等沉重的色调,表现了肃杀紧张的战斗气氛。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长吉体
 陈伯海在《李贺诗歌二题》(载《上海师范学报》1980年第4期)中说:
   “长吉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提起这个名词,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牛鬼蛇神’、‘怪怪奇奇’的作风。确实,李贺有一些诗篇写到上天入地、神仙鬼怪,富有他个人的特色,但局限于这样来理解‘长吉体’,则是很肤浅的。也有人专注眼于李贺的‘字字皆雕锼’,用‘奇而入怪’来概括其创作特点,也是不够全面的。
   ‘长吉体’的特殊风格确在于‘奇诡’二字,但不光是题材或语言的诡异,主要的还在于诗歌意境和构思的新奇谲怪;题材、语言等因素,则是从属于其整个意境与构思的。”
李军《论长吉体的艺术特征》(载《宁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把长吉诗歌的艺术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诗歌题材的虚幻化、诗人形象的艺术化、艺术表现的独特化(化丑为美、通感变形手法、夸张、写梦)、语言风格的多样化(既晦涩难懂又明白晓畅,既奇幻瑰丽又精警凝练),并作了深入而具体的分析,颇为切合长吉体诗歌的个性特点。
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序》
“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筹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李贺对我们的写作启示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然仙才、鬼诗皆不堪多见,多见则仙亦使人不敬,鬼亦使人不惊。(严羽)
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太白以意为主,而失于少文;贺以词为主,而失于少理。(《岁寒堂诗话》)
诗家变化,盛唐已极。后又欲别出头地,自不得无东野、长吉一派。(毛驰黄《诗辩坻》引谭友夏云)《天上谣》教案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本文增加目标:了解李贺生平与诗风。
教时设置:1教时
过程:
一、导入
中唐有一个只活了27岁的被称为“诗鬼”的诗人,就是李贺。他的诗作虽情绪低沉,然想像新奇,境界辽阔,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今天我们领略他的诗歌的风格。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李贺(7 90一8 1 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为唐皇室宗亲,家世早已没落,仅曾官奉礼郎。因避父李晋的名讳,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虽然才情卓越,却英年早逝。有《李长吉歌诗》。
这是一首游仙诗。李贺虚构一个美丽的天宫和仙境,当然是寄托的理想。
三、朗读
天上谣
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 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 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 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 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 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 海尘新生石山下。
四、理解
看注解,用散文语言串通诗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学交流

天上的逍遥
夜空的银河,星星在旋转着,漂浮着,银河岸边,滚动起来的云发出水流声音。
月宫的桂树,花儿永远不落,仙女们采摘香花,肩上悬挂的佩缨摇来摇去。
美丽的秦妃卷起帘子,北窗一片明亮,窗前的梧桐树上立着小巧的青凤凰。
天宫中的王子吹着长长玉笙,驱使神龙翻耕烟云,播种瑶草。
身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
太阳车行进之快,像奔跑的马,沧海干枯,尘土在山下变成了桑田。)
五、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诗歌想像奇特,描绘出了一幅幅画面,可以看出有哪几幅画面?
( 画面一: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
画面二:秦妃卷帘眺望窗外晓色,青凤凰站立在窗外梧桐树上。
画面三:王子吹笙,龙翻烟云,播种瑶草。
画面四: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
2、这种用虚幻的情景影射现实的写法,我们还见谁的什么诗?本诗想要影射什么?
(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叫他怎不愤恨不已?李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3、诵读李贺的《梦天》,并与《天上谣》相比较,再一次感受李贺诗中的梦幻般的宇宙世界。说说这首诗梦幻了什么情景?
梦 天
李 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①。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飒相逢桂香陌②。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③。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④。
[注]①[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老兔,《太平御览》卷九O九引《典略》日:“兔者,明月之精。”寒蟾,《太平御览》卷九四九引张衡《灵宪》:“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姬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这里皆为月的代名词。泣天色,月光初出,光影幽冷如泣。云楼,月中云雾里的楼阁。壁斜白,月光斜照,如楼阁在云雾之中露出半侧白壁的样子。清代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说这两句写的是“月之初起”。 ②[玉轮轧露湿团光,鸾巩相逢桂香陌]描写的是满月皎洁圆润,如玉轮一般。而四周的月晕,又如冷露一般,沾湿了玉轮周围的光辉。轧,辗。鸾琨,指佩戴鸾凤玉饰的仙女。桂香陌,月宫里长满桂树的道路。此时月宫景色清晰可辨,甚至可在桂香陌逢见址女。方扶南说这两句写的是“月正当空”。 ③[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这里指仙山神境,在漫长的千年之中,经历了几度沧海桑田的变化。然而白天上而看,却犹如跑马一般迅速。黄尘,指桑田。清水,指沧海。三山,指传说中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葛洪《神仙传》载神仙麻姑对人说:“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 ”④[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自天上俯视中国,其九州之土如九点烟尘,而周围的大海只是杯中泻出的一汪水。齐州,指中州,即中国。《尔雅·释地》疏日:“中州,犹言中国也。”先秦时代的宇宙论认为,中国由九州构成,九州之外为瀛海。
( 也是天上月宫的情景,仙山的神境。)
六、背诵、作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