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
(背诵)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
▲辛弃疾是坚定的主战派
▲怀抱利器,一生不得重用,抱憾而终。
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宝马雕车香满路。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词中的元夕具有怎样的特点?
花灯闪亮
烟花怒放
舞鱼舞龙、表演狂欢
美女云集摇曳多姿
手法?
铺 陈
暗喻
“宝马雕车香满路”“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借代的手法。
“香”“暗香”均指体香,“蛾儿雪柳黄金缕”指头饰,用这些来指代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
饰品神情香气
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那人”的形象?
身处僻静的角落
自甘淡泊,不同流俗、志怀高远
(环境)
(理想人格)
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如何解释?
怜其“幽独”
“别有怀抱”
自甘孤独寂寞
不同流俗、志怀高远
1、主旨:
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
(其政治含义就是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2、手法:
托寓手法、铺陈、对比
3、风格:豪放、婉约兼具。
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写花灯、烟花、龙灯,写贵族妇女的盛妆丽服和欢声笑语,形式上是婉约的。但表达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理想,可谓寄劲于婉,寓刚于柔。
比较李清照的《永遇乐》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在内容、立意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相同之处:
①内容——以元宵灯节为描写对象
②立意——不在表现节日的繁华热闹,渲染欢乐的气氛
③手法——对比
不同之处:
①内容:
李词没有直接写今年元宵的繁华热闹,而重点回忆昔日元宵的盛况。
辛词只写了今年元宵的盛况,没有回顾过去的元宵
②立意:
李词旨在表达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感,
辛词则旨在表现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表达对奉行投降政策的南宋朝廷的不满,表达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洁人格。
③表现手法:
李词有今与昔的对比,也有我与别人的对比;
辛词则只有世俗女子与“那人”的对比。
拓展思考
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
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
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迷惘
执着
顿悟《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教案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二专题是:“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该专题有4首,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两篇,一篇是教学篇目,一篇是自读篇目。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辛弃疾词雄深雅健的艺术风格。
2、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苏轼、辛弃疾词的杰出成就、不同风貌。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能够对诗歌中精警的名句进行鉴赏。
4、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5、能够结合本专题的学习,尝试风景名胜联(或写景抒情联)的拟写。
教时设置:1教时
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辛弃疾另两首词《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二、教学《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1、朗读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看注解,补充背景
这首词写的是元宵之夜的盛况与际遇。阴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是作者晚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品。含有极其深沉、极其悲愤自叹自伤和自慰。
3、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 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正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暗淡的深处。)
4、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那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形象有怎样的寓义?
( “那人”是一个孤高脫俗、傲然不群又内心十分孤独、寂寞的女子。热闹的地方没有她,人多的地方没有她,她就是与众不同。她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也是自我的写照。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本词有哪些艺术特色?
( ①托寓手法。词中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②兼具婉约、豪放两种风格。从文本的行文方式看,与传统的婉约词并无二致。但从所寄托的内容主题看,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含着一股阳刚之气。这是豪放词的特点。此词寄劲于婉,寓刚于柔,婉约其表而豪放其中。③衬托的手法。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衬托。)
(3)王静安(即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高境界。此特借词喻事。说说比喻的含义。
(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第三种境界也就是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独特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地位。)
5、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