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人记》(导学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画人记》(导学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06 09:49:13

文档简介

《画人记》导学案
一、【走进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 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二、【背景资料】
《画人记》是贾平凹人物小品的代表作,作者通过简约的笔触刻画了几个生动的“画人”形象,使读者对于生活于基层,默默无闻又对书画艺术孜孜以求的书画艺人们滋生起几分同情和敬佩。原文共写了五则短文,刻画了五位“画人”,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三则。
“画人”是作者独创的一个名词,所谓“画人”,就是有志于书画艺术但暂未成家的书画艺人或热心于书画收藏的爱好者。
三、【积累整合】
1.字音识记
漂泊(bó) 颧(quán)骨 一晌(shǎng) 煽情(shān)
偌大(ruò) 纤弱(xiān)
2.字形辨识
潦 潦倒 楷 楷书
撩 撩拨 揩 揩干
僚 官僚 谐 和谐
3.词语释义
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
雪里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偌大:那么大。
声誉鹊起:比喻声名迅速增高。
四、【文本探究】
1、结构脉络:
《友谊》——邢庆仁
画人记 《藏者》——谭宗林
《推荐马河声》——马河声
2、解析重点:
(1)第一则《友谊》中的第四节采用了何种写法?有何表达效果?
【提示】作者似乎无一字在写邢庆仁,其实无一字不在写邢庆仁,这种明贬此而实褒彼的手法很是高明,它突出表现了邢庆仁是一位虽其貌不扬但忠厚老实、善待他人、注重友谊、精神富有的画家。
(2)第二则《藏者》写了谭宗林几件事?表现了谭宗林怎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正面写了谭宗林机智拜访,憨厚可爱,两种换字方法三件事,表现了他机智、幽默、风趣的特点,又通过其妻子的抱怨,侧面表现了谭宗林的慷慨乐施。
(3)第三则《推荐马河声》,作者为何要如此极力推荐这个人物?
【提示】一是因为马河声不是自己的亲戚,也不是同乡、同学,但他有才气,有活力,有追求。二是因为“如果再不向您推荐,马河声的问题在这个城市里可能永远得不到解决”,作者推荐马河声实在是不能不且不得不之举。
3、突破难点:
(1)三个人都是作者的好朋友,作者在行文中充溢着激情,他对这三个人各持什么感情?
【提示】作者对忠厚老实的邢庆林是欣赏;对真诚有趣的谭宗林是喜欢;对德艺双馨,而又遭遇不幸的马河声的是同情。
4、写作借鉴:
在贾平凹所有的文学作品,小说的成就是最高。但近年来的散文创作也一发而不可收,其数量和质量都引人瞩目。 这篇《画人记》是他近年来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其主要特点有:
一、一人一式,变化多姿。
本文是一束人物小品,原文共有五个人物,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三个。因为都是写人,如果用同一种模式写,读来必然令人生厌。作者深谙此理,他采用一人一式的方法。写邢庆仁,以侧面描写为主,人物隐藏到幕后。作者看似在漫不经心地谈自己处朋友的原则和自己朋友圈子的变换,实际上每一句都是在写邢庆仁。写谭宗林,正面浓墨重彩,细节生动典型,然后再以侧面描写和精当议论略加衬托和升华。写马河声,则以书信格式,以第二人称,追溯历史,描摹现状,不厌其繁,周到细腻。正因为三个人物用了三种不同的范式,读来毫无雷同之感,反有灵动变化之妙。
二、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贾平凹的散文语言朴实无华,清新自然。贾平凹小学里遇到一个教了他两年的启蒙女教师,在他读二年级时教他写信,有什么事情就写什么,不考虑格式。老师说:“以后到高年级做作文,或者长大写文章,你就按这路子写,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写什么样就写什么,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清、写具体就好了。”贾平凹回忆说:“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老师的话,之所以如今我还能写些小说、散文,老师当时的话对我影响很大。”贾平凹的这篇散文就是如话家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毫无造作之感。另外,本文的感情也真挚感人,也许因为文中所写的三个人都是作者的好朋友,作者在行文中充溢着激情。对忠厚老实邢庆仁的欣赏,对真诚有趣谭宗林的喜欢,对德艺双馨而又遭遇不幸的马河声的同情溢于言表。贾平凹曾说:“散文是情种的艺术,纯,痴,一切不需掩饰;甚至暴露、解剖自己,也是一条成功的秘诀。” 他又说:“如果从事散文,那这离不了‘情’字的。”他的主张和实践是完全吻合的。
五、【类文阅读】
冬 景
贾平凹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空落著,连烫烟锅磕烟留下的残热也不存,手一摸,冷得像烙铁一样地生疼。
有人从河堤上走来,手一直著耳朵,四周的白光刺著眼睛,眯眯地睁不开。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著一个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来,痛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
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弄他的箫管吹著,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嘟嘟冒上来。
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过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後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了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不动也不响,一任毛驴跑著。落著厚霜的路上,驴蹄叩著,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後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
有拾粪的人在路上踽踽地走,用铲子捡驴粪,驴粪却冻住了。他立在那里,无声地笑笑,做出长久的沉默。有人在沙地里扫树叶,一个沙窝一堆叶子,全都涂著霜,很容易抓起来。扫叶人手已经僵硬,偶尔被树枝碰了,就伸著手指在嘴边,笑不出来,哭不出来,一副不能言传的表情,原地吸溜打转儿。
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本质,连现象都模糊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著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卡,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来。
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背上也戴了蹄形捭套,在炕上摇纺车。猫不再去恋爱了,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窗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气,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
“奶奶,电线肿了。”
“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著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列嘴里,就总是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颗眼睛。互相抓著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大叫。
一声枪响,四野一个重重的惊悸,阴崖上的冰锥震掉了几个,哗啦啦地在沟底碎了,一只金黄色的狐狸倒在雪地里,殷红的血溅出一个扇形。冬天的狐皮毛质量好,正是村里年轻人捕猎的时候。
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大来,也没有死了去,根须随著地气往下掘进。几个老态龙钟的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住雪,咬咬地捏个团子,说∶
“那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就不结了。”
他们笑著,叫嚷著回去煨烧酒喝了。
雪还在下著,好大的雪。
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著,观赏著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後脚离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他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一首诗,又道不出来。
“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
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著一个雪桩。他吓了一跳,那雪桩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脱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
“我在做诗。”他说。
“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
“你在干什么”
“看绿。”
“绿在哪儿”
“绿在树权上。”
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枝上,一动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
“还看到什么吗”
“太阳,太阳的红光。”
“下雪天没有太阳的。”
“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红了你的脸。”
他叫起来了∶
“你这么喜欢冬天!”
“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噢,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
“不,是分号。”
“可惜冬天的白色那么单调……”
“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
“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
“正是起跑前的後退。”
“啊,冬天是个卫生日子啊!”
“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
“孕妇!”
“不是孕育著春天吗”
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
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为冬景里的奇景。
1.(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本文中的特定含义。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
(2)根据上下文,在划线处填上合适的语句。“哪里! ”
2.文章的题目为“冬景”,那么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三幅冬景图?
3.“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奶奶,电线肿了。”试分析这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并结合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
4.文章结尾“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可谓点睛之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受。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1)“超尘”本指人品超过一般,不同凡响。这里则指雪中观景,再无他人,自觉有些孤独与高洁。(2)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
2.总体上作者描写了(一)郊外闲冬图 (二)农村喜雪图(三)雪中对话图
3.第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北方冬日里冷得发痛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二句运用了似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孩子的童真。
本文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4.冬天庄严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作者眼中的冬景美不胜收,让人热爱。②心灵的热爱,思考的力量,感悟的魅力使得人在这样的冬景中成为奇景。(共35张PPT)
画 人 记
贾平凹
作者简介
贾平凹(其中凹读wā),原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 ,中国当代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作 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秦腔》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 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有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先生发表
获奖感言
在伟大的茅盾先生的故乡,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能授予我,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当获奖的消息传来,我说了四个字:天空晴朗!那天的天气真的很好,心情也好,给屋子里的佛像烧了香,给父母遗像前烧了香,我就去街上吃了一顿羊肉泡馍。   在我的写作中,《秦腔》是我最想写的一部书,也是我最费心血的一部书。当年动笔写这本书时,我不知道要写的这本书将会是什么命运,但我在家乡的山上和在我父亲的坟头发誓,我要以此书为故乡的过去而立一块纪念的碑子。现在,《秦腔》受到肯定,我为我欣慰,也为故乡欣慰。感谢文学之神的光顾!感谢评委会的厚爱! 获奖在创作之路上是过河遇到了桥,是口渴遇到了泉,路是远的,还要往前走。有幸生在中国,有幸中国巨大的变革,现实给我提供了文字的想像,作为一个作家,我会更加努力,将根植于大地上敏感而忧患的心生出翅膀飞翔,能够再写出满意的作品。 谢谢!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文学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在中国文坛的影响较大。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每四年评选一次,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迄今共评选31部作品。
 
拓展
其他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是为鼓励中国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作品的创作,鼓励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而设立的,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鲁迅文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史铁生的《老屋小记》、迟子建的《雾月牛栏》、阿成的《赵一曼女士》等曾获奖。 老舍文学奖是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艺基金会主办的北京市文学艺术方面的最高奖励,用于奖励京籍作者的创作和在北京出版、发表的优秀作品。“老舍文学奖”于1989年正式创立,并于2000年6月首次颁奖。奖励项目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戏剧剧本、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曾获优秀中篇小说奖,张洁的《无字》获优秀长篇小说奖。
冯牧文学奖 以鼓励新人为主,每年评选一次,下设三个奖项:1、青年批评家奖;2、文学新人奖;3、军旅文学创作奖。三个奖项把重点放在了中青年作家、评论家上,其中青年批评家授予年龄为40周岁以内;军旅文学创作奖授予年龄为50周岁以内;文学新人奖现尚未规定具体年龄。刘亮程、毕飞宇、莫言等曾获奖。 曹禺戏剧文学奖 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是专就剧本创作所进行的全国性评奖,代表我国戏剧创作最高水准。其前身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于1980年创办的全国优秀剧本奖,1994年更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 庄重文文学奖 是香港著名人士庄重文先生于1987年倡议出资,由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一项青年文学奖。主要用来奖励在文学创作、文学评论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年轻作家和优秀的青年文学刊物。王安忆、王晓明等个人,《青年文学》、《青春》等杂志曾获奖。
解 题
《画人记》是近年来贾平凹人物小品的代表作,作者通过简约的笔触刻画了几个生动的“画人”形象,使读者对于生活于基层,默默无闻又对书画艺术孜孜以求的书画艺人们滋生起几分同情和敬佩。原文共写了五则短文,刻画了五位“画人”,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三则。
“画人”是作者独创的一个名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画人”是怎样的一类人?
有志于书画艺术但暂未成名的书画艺人或热心于书画收藏的爱好者。
《友谊》共7个自然节,可分两个层次,试简要概括各层内容:
第一层(1—3):
第二层(4—7):
简介邢庆仁的身份及外貌
通过写“我”与邢庆仁的交往来表现主人公的人品与性格。
第一节用我的一幅画引出邢庆仁,在画面构图上“我”与邢庆仁一站一坐,这样安排,有何寓意?
表明了“我”对邢庆仁的尊重,也透露出两人关系的不同寻常。
对于邢庆仁的外貌,作者并未细描详画,而是化先简要概括“我们”“实在是长安城里两个最丑陋的男人”,再用托尔斯泰的话“美人差不多一个模样,丑人之间丑的差别却大了”来调侃,这样写有何好处?
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具体描写丑总有个限度,而不写反而可以让读者在脑海中尽情描摹邢庆仁的丑。
而且这样写语言也非常幽默风趣。
理解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
出自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有相似之处,而不幸的家庭是由种种不同的因素造成的。
美国犹他州普莱士有一个男子诉请法院判决他和妻子离婚,理由是“她在我们床头上方的墙壁上,挂了她4个前夫的照片”。
新墨西哥州罗文市一个妻子向法院诉请离婚,理由是行伍出身的丈夫“要我称他为‘上校’,而且每次看到他都得向他敬礼。”
科罗拉多州卡农市一名妇女要和她丈夫散伙,理由是他每次开车载她出门,如果遇上他的前任女友,他就会命令她伏下身子躲起来。
南科罗拉多州贝奈斯维市一名聋子要求和妻子离婚,理由是她每次和他说话她都指手划脚。
俄克拉马州尼德市一名妻子控告丈夫吝啬成性,理由是他坚持要她戴他的旧假牙。
缅因州文斯洛普市一丈夫要求和妻子离婚,因为“她总是在婆婆来看我们时,才戴耳机”。
北达科他株拉一名伤透了心的妻子表示,非离开“那个没良心的”不可,理由是,在她生病期间,他居然叫葬仪社的人来看她,而且还订了一些花环。
五花八门的离婚理由
体会第四小节的写法
作者似乎无一字在写邢庆仁,其实无一字不在写邢庆仁,这种明贬而实褒的手法实在高明。
理解“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
“穷人”和“富人”不仅指经济上的穷与富,还指其他方面的。比如情感上。一个人,如果童年时有父母疼爱,享受到亲情的温暖,长大后又有友谊和爱情的光辉的照耀,那么,他的情感需求是满足的。在被爱之中,他也学会了爱,懂得了以爱去回报他人。别人善待他,他也善待别人,进而善待整个社会。比如,你坐公交车,忽然发现身上没有硬币,正在尴尬之际,有人帮你付了。你以后不大可能有机会还两块钱给这个陌生人,但当别人遇到同类问题时,你肯定愿意拿出两块钱去帮助他。而假如当初你因为两个硬币被司机赶下车而其他人漠视你的屈辱和困境,那么,以后的日子里,你或许根本就不会愿意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根据课文,试简要概括邢庆仁的形象特点。
是一个其貌不扬、忠厚老实、善待他人、注重友谊、精神富有的画家。
侧面描写,将人物隐藏幕后,旁敲侧击,贬此褒彼。
《藏者》
第一层次(1—5小节)
正面叙说谭宗林有趣的换字故事。
第二层次(6—7小节)
从侧面叙写谭宗林的慷慨乐施。
文中提及了谭宗林哪几种换字的方式?
以茶换字
以拓片换字
从换字中我们能看出谭宗林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机智、幽默、风趣
作者是如何表现谭宗林的慷慨乐施的?
在这里作者没有正面描写谭宗林的慷慨乐施,而是通过他老婆的口作了侧面介绍,这就更丰富了人物形象,使读者对这位独特的藏者怀有深深的敬意。
仔细体会“有一日与一帮书画家闲聊,说起了他,大家竟与他熟,都如此地被他打劫了许多书画,骂道:这贼东西!却又说:他几时来啊,有一月半不见! ”这段文字蕴藏的感情。
谭宗林虽然“打劫”了书画家们的书画,但由于他真诚、有趣,也被人们深爱。
谭宗林
是一位机敏、真诚、有趣、慷慨、真正爱好字画和收藏的画家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精当议论
《推荐马河声 》可分为三层,试概括各层内容。
第一层(1):
第二层(2—4):
第三层(5—6):
推荐马河声之因。
具体介绍马河声其人其事。
再次推荐马河声。
作者为什么推荐马河声?
1、如果再不向您推荐……则不会再有人肯推荐。
2、我不推荐他,我的良知却时时受到谴责。
3、我不推荐马河声,我愧于我身在文化艺术的行当里,也怀疑我心胸狭窄嫉贤妒能。
4、世人如果知道又会影响到您的声誉,损害您的形象 。到时候又定要怪我 。
作者主要从哪三个方面具体介绍马河声其人其事?
一、有才气。初学楷书,秀美温润有江南习气,一出道就在行当内声誉鹊起。又开始习画,悟性颇高,所临明清小品,几乎与真迹难以分辨。
二、有追求。一夜里撕毁了旧时所有作品——清醒地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
三、有活力,有责任。每次活动都是积极策划者和组织者,出色的鼓动家。
课文结尾说“若半月内亦无消息,我就摆饭局请您了”有何含义?
这句话看似玩笑,其实分量很重,作者给了收信人一个回复的期限——半个月。言外之意就是,你如果像王×或张××那样没有下文,我就要当面质询了!
马河声
是一位有才气、有追求、有活力、德艺双馨而又遭遇不幸的画家。
书信格式,以第二人称叙述,追溯历史,描摹现状,周到细腻。
三个人都是作者的好朋友,作者在行文中充溢着激情,他对这三个人各持什么感情?
对忠厚老实的邢庆林是
对真诚有趣的谭宗林是
对德艺双馨,而又遭遇不幸的马河声的是
欣赏
喜欢
同情
三个人物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写邢庆仁,以侧面描写为主,人物隐藏到幕后。
写谭宗林,正面浓墨重彩,细节生动典型,然后再侧面描写,精当议论略加衬托和升华。
写马河声以书信格式,以第二人称追溯历史,描摹现状,不厌其烦周到细腻。
一人一式,变化多姿,读来毫无雷同之感,反而有灵动变化之妙。
贾 平 凹
书 画 作 品 欣 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