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森林与河流
庞培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衍生( )撩拨( )湍急( )静谧( )
飓风( )栅栏( )汩汩( )璀璨( )
一泓( )澄碧( )惬意( )
啃噬( )( )颌首( )不谙世事( ) 枝蔓( )藤蔓( )卡住( )卡片( )刹那( )刹车( )
shā
yǎn
liáo
tuān
mì
jù
zhà
gū
càn
hóng
chéng
qiè
kěn
shì
hé
ān
màn
wàn
qiǎ
kǎ
chà
2、成语解释
①晶莹剔透: 。
②光怪陆离: 。
③怒发冲冠: 。
④此起彼伏: 。
⑤万籁俱寂: 。
⑥声情并茂: 。
⑦花团锦簇: 。
光亮而透明,清纯明澈
形容形象奇异、色彩繁杂
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
不断。也说此伏彼起,此起彼落。
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
情丰富
形容无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3、选择最恰切的词填空。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辨别它的滋味。
领悟:领会,理解。
⑴感触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 )到其中言外的神韵。(领略,领悟)
披覆:像衣物遮体一样覆盖着。
遮盖:从上面遮住;掩盖,隐瞒。
⑵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 )着残砖废瓦。(披覆,遮盖)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⑶黄昏( )在苍茫的原野里。(蹒跚,踟蹰)
领略
披覆
蹒跚
画廊:有彩绘的走廊;展览图画照片的走廊。
画面:画幅、银幕、屏幕等上面呈现的图像。
⑷从最简单的一句话中,我可以联想到一长串的人物的( )。(画廊,画面)
保障:多指使生命、财产、权利等不受侵犯和破坏。
保证:是指担保,担保做到,或作名词,作为担保的事物。
两者都有“保护,使不受破坏之意”,“保证”适用范围更广一些。
⑸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重庆重灾地沙坪坝区的讲话精神,重庆市各级政府积极采取了各项应对措施,切实( )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保障,保证)
画廊
保障
临近:指(时间、地区)靠近、接近。
邻近:只指位置接近。
⑹( )高考,许多学生家长深怕孩子“营养”不够,加大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临近,邻近 )
嘱咐:侧重表示抱着关切的态度告诉别人记住如何行动,强调内容重大,口气较郑重。
叮咛:强调嘱咐的次数多,多用于长对幼,上级对下级,有时也用于平辈或自身。
⑺多少年过去了,离家时母亲的再三( )一直回响在我的耳边。(嘱咐,叮咛)
临近
叮咛
4、选出最恰切的成语填空。
⑴轰隆的巨响,( ),同游旅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震耳欲聋,振聋发聩)
⑵面对( )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光怪陆离,斑驳陆离)
⑶顾拜旦被称为“奥林匹克之父”,实在是( ),毫不为过。(名不虚传,名副其实)
⑷中国队在亚洲杯对阵乌兹别克斯坦的比赛中,如果第一个球不丢,后面的两个失球或许都不可能出现,场上的表现足以证实,当时我们的队员已经( )了。(失魂落魄,心神不定)
震耳欲聋
光怪陆离
名副其实
失魂落魄
⑸死是一件不必( )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急于求成,急于事功)
⑹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 )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历尽沧桑,历尽磨难)
⑺我一连几小时( )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专心致志,凝神屏气)
⑻味道只能写不能闻,要你( )去闻才能明了。(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设身处地:设,设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
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急于求成
历尽沧桑
专心致志
身临其境
急于事功: 做事急于求成。
二、整体感知
1、思路结构: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1节
写森林幽深广漠的景色和自己
的感受。
写额尔齐斯河美丽动人的景色。
2-7节
8-9节
写由河流再返回森林,抒写对
树木的生命礼赞。
2、写作特点分析
①、 浓浓的诗意:诗一般的语言,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感情。
②、丰富的想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思路开阔。
三、自主探究
1、在作者笔下森林和河流各自有什么特点?
森林的特点
第1段:
第7段:
第8段:
第9段:
总结:
幽深广漠,如新嫁娘;光的枝柯,班驳秋
色;斑斓图案,如波斯地毯。
茂密湿润
干净松软 连绵不断
精美音乐 交响乐队
森林因为茂密和阳光的照射,在视觉上有着斑斓的美;又因为每一棵树和它的相邻的树有着奇特的渊源和默契,在听觉上有如完整的皇家大乐队,奏出音乐精美。
河流的特点:
第2段 :
第3段 :
第4段 ——第8段:
潺潺水声 忽上忽下
如醉酒摇晃
海兰色的侧影;颜色如冰;发黑;雪白;晶莹剔
透的音程和音色;如艾的国莱斯绸;汩汩水声;
辽阔平静 蓝池碧水
总结:
河流由远而近的写出了其声音的变化,从海兰色到
幽蓝发黑到雪白,混浊,从色彩上写出了它变化莫
测之美,更从“绸”的比喻,写出了水的质感。
2、作者说他们在森林旁停车,“一路向着林中狂奔”,为什么?在林中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②干净明澈的景象—嫩叶、齐膝深的草丛、树荫、
阳光的枝柯繁花、簇拥向蓝天的树梢。。。。。。
①作者被幽深广漠的森林美景所吸引,对大自然
的干净明澈感到惊奇
俄国十九世纪发风景画;画一般的安详和美丽;
音、色都有各自的变化。
3、是什么再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大声呼喊着……
一路跑去”?额尔齐斯河给作者留下的最初印象是
什么?它的音、色各有怎样的特点?《森林与河流》教案
教学目标:
1、 欣赏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纯净之美,领悟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 学习本文通过丰富的想像,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的手法。
教学重点:欣赏文中抒写的大自然的纯净之美。
教学难点:文中的诗情画意的领悟。
教学设想:
1、 本文文字流畅易读,所以我拟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精彩的描绘来欣赏文字绘出的图画。
2、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刘禹锡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引领我们去领略秋日的美景,让我们欣赏庞培的散文《森林与河流》,感受作者笔下的秋日的诗情画意。
二、 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读了本文你有何感受?
2、文章主要写了一条河流及其旁边的森林,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节):写森林幽深广漠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
第二部分(2-7节):写额尔齐斯河美丽动人的景色。
第三部分(8-9节):写由河流再返回森林,抒写对树木的生命礼赞。
三、品读
1、作者说他们在森林旁停车,“一路向着林中狂奔”,为什么?在林中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干净明澈的景象—嫩叶、齐膝深的草丛、树荫、阳光的枝柯繁花、簇拥向蓝天的树梢。。。。。。)
2、是什么再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大声呼喊着。。。一路跑去”?额尔齐斯河给作者留下的最初印象是什么?它的音、色各有怎样的特点?
(俄国十九世纪发风景画:画一般的安详和美丽。音、色都有各自的变化)
3、额尔齐斯河是丰富多变的,体现在哪里?
(树与河融为一体,相互映衬:静谧、幽蓝,四季同在)
4、由河流回到身后的树林,这里的树木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作者说“森林的存在是一种音乐般的精美”?文章最后一句说:“而树桠和树桠之间,也随风回荡起真实大地的《欢乐颂》、《冬之旅》、《春之祭》、或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是什么意思?
(只有从音乐、抽象乐理的角度,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树木的生命。它们的组合表明了宇宙对于创世之美、对世间万物生命的浩大礼赞。作者列举了一些乐曲的名称,让我们从森林联想到四季、欢乐和作者心中对自然和祖国的赞美之情。)
三、 自主探究
你认为文中对景物的描写,什么地方最精彩,找出来并说出你的理解。
四、 艺术手法
1、 浓浓的诗意:诗一般的语言,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感情。
2、丰富的想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思路开阔。
五、作业布置
1、找出文中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的主观感受,品味这样表达的好处。
2、课外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和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
附板书: 森林—河流—森林
∕ ∣ \
干净明澈 绚烂多变 生命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