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地坛》(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想念地坛》(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06 09:56:14

文档简介

《想念地坛》教学设计
一、备课思考:
现代文阅读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价值取向,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等诸多因素。无论是科学文章,还是文学作品,尽管他们内容不同,表现形式各异,但在阅读理解的总体方向上,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在阅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并从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基于此,在本课教学中尝试采用整体阅读,通过审题目,抓语段,明思路,从而把握作者创作意图及主旨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最终培养的是学生一种整体阅读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要问题是读不懂文章,而对文章主旨不能正确把握直接影响了阅读的效率、解读的思路和阅读的兴趣。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学生层次不同掌握理解也可能不同,虽说整体阅读,理清思路的方法是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很高,但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审查筛选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高度概括能力和深层阅读理解能力等。所以,在对本篇散文的教学中,笔者试图带着学生细细阅读,通过审题,梳理文段,找关键词句,关键段,从中提炼概括出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三、过程预设:
(一)、作者简介(基于《我与地坛》的教学,学生在课前了解)
(二)、引领学生审题,我们一般情况下想念的内容会写什么?作者想念地坛的什么?(想念的是“安静”)
1.阅读课文,思考:
①文章中哪几段是明显写地坛及其安静的?
★通过课前预习或课堂阅读,学生大都能准确地找出1-9段或1-10段。
②地坛的安静是不是没有声响?地坛的安静究竟是怎样的?
★“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绝。”
★地坛的安静是迎面扑来的“清纯之气”、“悠远、浑厚”,是“由于四周和心中的荒旷。是它的“恒久而辽阔”。
③第九段中,“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恒久:时间的长远。辽阔:宽广无限。
那么这个“安静”是什么含义?是否等同上面的两个安静?
★这里的“安静”是指心灵上的。文意加深了。由“自然界的安静”写到了“心灵上的安静”,所以地坛的“安静”既不完全是客观,也不完全是主观,而是两者的统一。
(三)、过渡:地坛的“安静”写到此处仿佛戛然而止,再读课文,看看文章下面主要写了什么?(“写作的零度”)说说你在阅读中的困难和理解上的困惑。(随机生成)
问题预设:
①什么是“写作的零度”?
★文章第十二段:“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通过写人在对生命意义探寻上的疑难、困惑以及人世间的诸种难题来说明写作的意义与重要性。)
★那么对“零度”我们是不是可以借用文章第十三段的一句话来回答(?学生找):“……回归了‘零度’,重新过问生命的意义。”“零度”即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②文章第十三段中出现了多个“荒诞”,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生命意义的“荒诞”?
★生命本没有意义,但是我们既然拥有了生命,就应该去寻求生命的意义。(说明生命的意义是人给予的,也是人探寻出来的。这看上去有些荒诞,是个悖论,但事实却是如此。)
③我们已经明确了“写作的零度”就是通过写作探寻生命的意义,那么它与地坛的“安静”之间有什么联系?
★文章第十六段开头:“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 回望零度,也就是回到地坛式的“安静”。作者从地坛的安静获得心静又感悟生命的意义。
④第16节作者将人世间生活的种种现象与地坛作了对比,想要说明什么?
★人世间,为了名声与浮华而争权夺利,而地坛则是安静的状态,那是一种“柔弱”的美德,从地坛的“安静”到写作的“零度”,再到“柔弱”,史铁生在这篇文章的不同阶段用了不同的几个关键词,来说明他对生命的理解,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对人世间种种现象的批判与忧虑,而统领这一切的还是“安静”,其他都是它的不同的表述。
⑤作者通过“写作”找到了“零度”了吗?(从16段中用几个词语回答)
★“放弃强力”,“柔弱”
★再深入:“放弃强力”很好理解,依据课文16——18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你所认为的“柔弱”指什么?
预设:一种淡薄,一种宁静。对名利的淡然。……(齐读文章16——18段)
★(灵活把握)再探讨:文章第十四和第十五段所例举的“炫耀祖宗”和“凭空地就有了权利”的现象并不属于作者追寻的生命意义的范畴,作者写此的目的是什么?
预设:批评现实中文学界争名夺利的喧嚣和在社会生活中对权利的争夺,表明倡导“安静”、回归“零度”的重要,增强文章的现实性。
⑥在对诸多现象表达了忧患之后,作者在第十九段进行了总括性的表述,他以自己的写作生活为例,突出了安静的意义。他想要说明什么?
★对史铁生来说,回望地坛,也就是回望安静,也就会不断认识到写作的意义,不断地放弃许多妄念,回到零度。
(四)“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如何理解?
★想念地坛,而不是在现实中走进地坛,当地坛的魂魄已为作家所体认,当地坛的安静已被作家所感受、认同并进入,那么,在现实中是否真要一次次走进地坛就不再重要了,到了这种境界,物我早已合二为一,没有了分别,“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一想到它,人就进入一片澄明之境。——这也是本文探寻的主旨。(齐读本段)
(五)、总结课文
作为《我与地坛》的姊妹篇,《想念地坛》承续了前者对生命的感悟,以自己对地坛的印象、感受和写作生活为起点,论述了安静、零度、柔弱对人生、对生命的重要性,作品批评了当今社会许多急功近利的浮躁,主张人要不断地回到生命的原点,排除干扰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与有价值的生活。文章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以东西方哲学作为思想资源,议论精湛,发人深省。作者不但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而且具备批判勇气,善于将博大的精神内涵浓缩于有限的字句里,使语言充满哲理,具有格言一样的风格。
(六)课后作业(附二)
(七)板书设计
想 念 地 坛
史铁生
安静 并非无声(自然) 并非与世隔绝
久而辽阔的安静(心灵)
零度 生命意义
柔弱 淡泊名利
附一: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阅读文章,筛选关键信息,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筛选概括重要信息,分析主旨。
附二:【课堂同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喧嚣( ) 盘桓( ) 滂沱( )
愤懑( ) 葳蕤( ) 磕磕绊绊(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每句一个。
A.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遣责什么“霸权”?
B.“写作的零度”,当然不是说清高到不必理踩纷繁的实际生活。
C.无论何时何地,必都是荒涎领你回到最初的眺望,逼迫你去看那生命固有的疑难。
D.千百年中,它们看风看雨,看日行月走人世更叠,浓荫中惟供奉了所有的记忆,随时提醒着你悠远的梦想。
3.统观全文,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
4.“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含义是什么?
【课后巩固】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5.第五段为什么说“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九段作者为什么能“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章第十四段文中提到“比赛、擂台、排行榜”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尾处“地坛在我”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十四段作者认为“写作”应该“寻的是什么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20张PPT)
史铁生

地坛
母亲
回忆《我与地坛》,回顾史铁生的生命历程。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失去了双腿 (茫然,不知所措)
寻找一个安静的去处——地坛 (疗治心灵的创伤)
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
感悟生命:生与死
怎样活?——
写作
想念地坛
史铁生
喧嚣 盘桓 颓檐
滂沱 愤懑 惶茫
葳蕤 盎然 挟持
栖居 磕磕绊绊 亘古不变
xuān
huán
tuí
pāng
mèn
huáng
bàn
Wēi ruí
àng
xié

gèn
积累词语:
关键词
整体感知
——安静、零度、柔弱
对人生、生命的感悟
关键词(一):安静
思考1:“安静”的具体内涵(阅读文章的第1-9节)
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第2节)
不是与世隔离(第5节)
由于四周和心中的荒旷(第6节)
一股清纯之气,悠远、浑厚(第4节)
恒久而辽阔(第9节 )
安静,并不是自然环境下的安静,而是心灵的安静。
思考2:地坛的安静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地坛的安静让作者的心安稳了下来,“仿佛走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找到了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写作。
关键词(二):零度
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
写作的零度
思考3:作者如何解说这一概念的内涵的?
——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
——变成潇洒
——爱上了比赛、擂台、排行榜
追名逐利
迎合世俗的趣味
由此看来,写作的目的,即“写作的零度”是“寻根”,放弃追名逐利,叩问生命的本质意义。
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
正反对比
当人生充满阿谀、强权、荣耀……
生命丢失了零度
零度
——写作的零度
——生命的零度
“零度”的内涵:
零度,看上去本来无意义,但生命既然来了,我们就要给它意义,“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这很重要,它说明生命的意义是人给予的,也是人探寻出来的。
零度,并不只有一次。
关键词(三):柔弱
柔弱,它不同于强力,不同于阿谀,也不同于软弱,是一种对待生命应有的态度。很多人的生活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失去了生命的意义,那是因为他们缺乏柔弱的美德。只有柔弱,才能感受安静,才能让我们不断的回到零度,不断的审视自我,重新定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柔弱——安静的衍生、升华
“安静”一“零度”一“柔弱”,史铁生在这篇文章的不同阶段用了不同的几个关键词,来说明他对生命的理解,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对人世间种种现象的批判与忧虑,而统领这一切的还是“安静”, “零度” 、“柔弱”是它的不同的表述。
小结:
小结:
“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
“放弃强权,放弃名利”,也只有做到这点人的内心才能达到安静。那么从这部分内容看作者又把内容深入了一步:从地坛的安静获得心静又感悟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
主题探究: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作为《我与地坛》的姊妹篇,《想念地坛》承续了前者对生命的感悟,以自己对地坛的印象、感受和写作生活为起点,论述了安静、零度、柔弱对人生、对生命的重要性,作品批评了当今社会许多急功近利的浮躁,主张人要不断地回到生命的原点,排除干扰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与有价值的生活。
主题:
感悟:
《想念地坛》展示的是史铁生的思想碎片,安静、零度、柔弱,是作者对人生、对生命的重要认识。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说说你的思考。
对生命的意义和有价值的生活的追寻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不断地回望零度,重新出发,找到生命的意义之所在。
启示: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史铁生
推荐阅读:
《命若琴弦》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我与地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