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篮球反弹传球、耐力跑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依据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标准为依据,坚持“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按照新课程标准水平五的学习目标要求设计本课。
二、本课理念和构思
本课在确立篮球传接球技术的基础上,掌握篮球反弹传接球的技术,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传、接球时是影响个体间联系的整体配合的重要纽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选择运球、传接球的能力及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战对抗能力。
耐力是各项运动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条件,同时针对现时学生的耐力能力较差的情况,有目的地加强耐力的练习,本课耐力跑为第3课次,耐久跑的重点是的呼吸;所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跑,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
三、教材的选择
本课以篮球的反弹传接球为主教材,耐力跑为辅教材。
四、教学流程:
热身运动 运球进场、球操(音乐伴奏) 主教材(篮球反弹传接球)
辅助教材
下课 回收器材 课小结、放松运动(音乐伴奏)
高中篮球反弹传球、耐力跑教案
单位:花都区第一中学 班级:高一(8) 人数:48 授课教师:卢宗杜
教学内容 1、主教材:篮球(反弹传接球) 2、辅助教材:耐力跑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篮球反弹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篮球反弹传接球技术,并能结合运球、移动、跑动和反弹传接球等各种技术进行综合练习;另外,学生掌握正确的耐力跑的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顺序 时间 负荷 达成目标 学习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
一 1’ 小 纪律的自觉性教育 集合整队,布置课的任务 教师叫口令,宣布课的任务及要求。 按指示完成要求。
二 3’ 小 准备活动,为本课的练习作好准备。 运球练习 1、组织学生拿球
2、引导学生运球 在篮球场上自由发挥或模仿教师动作
三 3’ 小 协调性、节奏感
模仿能力。 球操6节x4个八拍 1、播放音乐
2、示范球操 按如下图形,随音乐做球操
四 5’ 中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概括能力。 篮球反弹传接球 1、提出反弹传接球技术
2、问题:反弹传接球中反弹点的位置 两人一组在规定的位置及距离进行练习:1、学生尝试练习
2、回答问题
3、练习反弹球
五 5’ 中 培养创造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动作配合能力。 自创法进行反弹传接球 提出要求:
3-6人一组,以反弹传接球技术为核心,结合篮球的移动、跑动、运球、防守等技术,自创一种方法进行练习。 1、分组讨论;
2、创造练习方法;
3、相互评价、改进练习方法。
顺序 时间 负荷 达成目标 学习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
六 4’ 中 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及自我评价能力。 演示、评价与反馈。 对学生练习的情况进行演示、评价与反馈。 集体或小组形式进行个别学生进行演示;2、在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再练习
七 5’ 大 反弹传接球在实战中得到运用与巩固。 篮球教学比赛 巡视与指导 把学生分成四个对抗小组进行半场比赛。要求:多采用反弹传接球技术。
八 2’ 小 在耐力跑中正确的呼吸方法。 耐力跑呼吸节奏练习 介绍耐久跑呼吸节奏的技术要领。 按顺序一的队形,原地小跑体会耐久跑呼吸节奏。
九 8’ 大 在运动中正确运用耐力跑技术能力,同时培养合作能力。 按图形跑 喊出相应的图形名称( 8 )要求:匀速跑,并注意呼吸的节奏。 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1、按教师指示跑出图 形。
2、自创图形跑(蛇形跑、螺旋形跑)。
十 3’ 小 在愉快的氛围中调节身心,消除疲劳。 自编操 1、放音乐
2、口令提示动作 在音乐声中随教师提示完成动作
十一 1’ 小 学习效果得到升华。 课小结,归还器材。 对本课情况作一个小结,安排课后作业。 集合听教师对本课的小结,按指示归还器材。
教学预计效果 1、练习密度:50 +5 %2、平均心率:130---1403、强度指数:1.4---1.6 运动量负荷曲线预计 180160140120100 908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