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篮球行进间传接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传接球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和积极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得到快乐,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相关分析
本校高一(5)班的学生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的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篮球传接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行进间传接球技术是在篮球比赛中运用的最多的技术之一。本节课的重点为传接的准确性,难点为侧身跑中跨步接球,迈步传球动作协调连贯。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在传接球的过程中加入防守队员,提高学生的快速支配球的能力,尤其提高身体的灵敏、协调、速度素质;培养学生自信﹑自强﹑团结协作的品质,从运动中获得成就感。本课时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
1、基本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技术,提高快速移动中支配球的能力。
2、增进空间感觉和移动中的身体平衡感,发展学生的综合体能素质。
3、培养相互合作精神及顽强拼搏的品质。
四、教学内容
1、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2、体能项目练习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跨步接球、迈步传球
难点:跑动协调和支配球能力
六、教学策略
本课时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循序渐进、分层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流程
集合—课堂常规—热身运球—球性练习—移动练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全场2攻1练习—体能训练—放松练习—小结讲评
八、安全措施
1、课前做好场地、器材检查准备;
2、课中准备活动充分,合理组织、提醒安全、思想重视、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3、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调整处理。
九、运动负荷预计
平均心率:140次/分左右
练习密度:50%
运动密度:75%
强度指数:1.7-1.8
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课题:水平五篮球选修模块“行进间双手传接球”课时计划
班级 高一(5)班 单元课次 第一次课 执教教师 陈庆兵 指导教师 曲成淼、黄钦銮、李颖羽
学习目标 1、基本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技术,提高快速移动中支配球的能力。2、增进空间感觉和移动中的身体平衡感,发展学生的综合体能素质。3、培养相互合作精神及顽强拼搏的品质。
学习内容 1、篮球行进间双手传接球2、发展体能素质
重点 跨步接球、迈步传球 难点 跑动协调、支配球的能力
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篮球41个
安全措施 课前做好场地、器材检查准备;课中准备活动充分,合理组织、提醒安全、思想重视、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流程 集合—课堂常规—热身运球—球性练习—移动练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全场2攻1练习—体能训练—放松—小结讲评
结构 达成目标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组织方式 教师活动 时间 次数 运量
课堂常规 集中注意力,培养学 生规范意识。明确课的目的及要求。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1、课堂常规。2、宣布课的目标、内容及安全要求。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安排见习学生。2、集合快、静、齐,向教师问好,积极思考。 集合队形: ●●●●●●●● ●●●●●●●● ●●●●●●●● ●●●●●●●● ★ ●代表学生 ★代表教师要求:快速整齐,注意力集中。 向学生问好,作出安全提示,安排见习学生。宣布课的内容、目的及安全要求。 2分钟 1 小
热身运动 1、充分热身,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2、球性练习,调动情绪,活跃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运动状态。 1、绕球场运球慢跑2、原地球性球操1)指尖拨球2)双手持球腰部绕环3)持球胯下绕8字3、动态性移动练习滑步交叉步3)侧身跑 1、在教师的指挥下,充分进行热身。2、要求:积极投入,动作到位。3、听从教师指挥进行练习,迅速熟悉篮球球性和移动步伐,为学习新技术作好准备。 热身运动及球性练习队形: ●●●●●●●● ● ● ● ● ● ★ ● ● ● ● ● ●●●●●●●●步法移动队形:两列横队,均匀站位在球场边线 指导学生充分热身。观察、提醒学生热身动作安全准确。及时提醒并纠正学生在球性练习时出现的技术错误。 5分钟 1 中
技能学习 1、进一步提高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2体会篮球行进间传接球的技术动作,初步形成技术概念。3进一步明确技术动作要领。能够基本掌握重点和难点的技术要领。4、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一、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球1教学任务:注意纠正错误动作,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2练习要求:注意传接球的手型及动作的连贯性。二、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1教学任务:学习并掌握其技术动作。2动作要点:上体微侧身,余光看前方。传球要有一定的提前量,注意人球相遇。 1、两人一组一球4—5米进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要求:注意传接球的手型及动作的连贯性。2、观摩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认真模仿。3、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层练习,不断体会技术动作。 两人一球原地双手胸前传球练习方法:(如图)●←--→ ●★ ● ←--→● ● ←--→● ● ←--→●练习方法:(如图)两人一组一球,沿边线行进间传接球。全班同学分为2组分别在篮球场以两篮圈为轴线的两个半场进行练习。 1、原地传接球动作示范,讲解动作要领与易犯错误2、组织学生有序的集体练习3、示范讲解行进间双手传接球技术动作4、组织学生分层练习5、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错,语言鼓励学习困难学生,个别辅导 15分钟 3-5 大
技能学习 3练习层次一:两人一球边线行进间传接球;4、练习层次二:两人一球边线行进间传接球上篮; 要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竞赛练习 1、进一步熟悉并掌握篮球行进间传接球技术。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竞赛练习中发展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 竞赛性练习——全场2攻1要求:进攻的2名队员团结协作,努力摆脱防守队员,防守队员积极拼抢、破坏进攻队员的互相传球。 1、认真听老师讲解全场2攻1技术要求2、明确要求,团结协作,积极参与 1、学生分成2大组,按要求站在篮球场两边端线外,成两列密集纵队。2、进攻的2名队员利用行进间双手传接球技术,推进过半场方可运球进行进攻。3、防守队员积极拼抢、破坏进攻队员的互相传球。 1、教师讲解示范练习内容及要求。2、提示学生注意安全。3、巡回指导,个别纠正,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竞赛。 5分钟 1 大
体能练习 锻炼体能,发展学生平衡能力以及上肢和腰腹力量,提高专项运动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三、功能性体能练习1)三点支撑a.双手撑球的三点支撑b.两脚撑球的三点支撑2)两脚夹球的收腹练习 认真听取练习内容及要求。严格认真,吃苦耐劳。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练习队形:●●●●●●●●●●●●●●●●●●●●●●●●●●●●●●●● ★ ●代表学生 ★代表教师 1、教师讲解示范练习内容及要求。2、提示学生注意安全。3、巡回指导,个别纠正,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体能训练。 10分钟 2-3 大
身心放松小结讲评 1、调整呼吸,身心放松。2、学会自我评价和小结。 伸展放松。总结评价。归还器材。课外延伸。 1、配合呼吸,动作柔和、自然放松。2、认真反思学习过程,体验快乐、感受成功。3、课后积极练习,完成和后作业。 ●●●●●●●● ●●●●●●●● ●●●●●●●● ●●●●●●●● ★ ●代表学生 ★代表教师 带领学生伸展放松。总结评价。布置课后练习作业。4、宣布下课。 3分钟 1 小
平均心率 140次/分 运动密度 75% 强度指数 1.7-1.8 练习密度 50%
心率曲线预计 心率 1701401108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时间 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本校高一(5)班的学生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的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篮球传接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行进间传接球技术是在篮球比赛中运用的最多的技术之一。本节课的重点为传接的准确性,难点为侧身跑中跨步接球,迈步传球动作协调连贯。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在传接球的过程中加入防守队员,提高学生的快速支配球的能力,尤其提高身体的灵敏、协调、速度素质;培养学生自信﹑自强﹑团结协作的品质,从运动中获得成就感。本课时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本次课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课的密度和强度适中,教学中能采用各种各样适合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练习方法,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难度、男女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学生对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较好,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能积极创新,很圆满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1、师生互动比较少,教师只是巡回指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没能做到充分和学生互动。
2、时间掌握不够合理,致使学生在分层传球练习时,时间比较紧促,没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场地布置不够合理,使得学生在干扰运球练习时有点拥挤。
本课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