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A部语文《将进酒》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A部语文《将进酒》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20 15:1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班级: 学号:__ _ _ __ 姓名____ ______
《将进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难点
1、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这首诗。
一、前置性补偿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获得较深认识。其诗表现出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
2、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 “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本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3、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2)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5)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6)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给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 (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尽还复来(  )
5、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⑦将进酒 ⑧将出
二、新知探究
1、诵读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请分析原因。
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
4、文章使用最多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形成性检测
阅读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请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请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邀”字的表达作用。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此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