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学号:__ _ _ __ 姓名____ ______
《望月怀远》《长安晚秋》
学习目标
1、把握羁旅诗常见的思想内容。
2、掌握本诗的艺术特征。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2、掌握本诗的艺术特征。
一、前置性补偿
1、概念: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2、常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月、浮萍、飞蓬等
3、常见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 、幽怨愤慨等
4、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反衬哀情。 ②侧面落笔(想象)。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5、羁旅诗名句: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孟浩然《宿建德江》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6、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卒谥号“文献”。他的五言古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7、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晚唐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
二、新知探究
(一)《望月怀远》
1、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好在哪里?
2、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3、尾联:“不堪盈手赠”表达作者怎样的愿望?
(二)《长安晚秋》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4、颔联是本诗的名句,你能说说这两句诗写景上的妙处?(写景的角度)
5、颈联用了何种修辞?“紫菊”、“红莲”这两意象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4、尾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怎样的情怀?
三、形成性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巩固练习: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1.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2. 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1)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2)“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一、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