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学号:__ _ _ __ 姓名____ ______
《西塞山怀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征及思想内容
2、掌握咏史怀古诗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咏史怀古诗的特征及思想内容
学习准备:1、熟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把握诗歌内容情感
2、预习导学案前置性补偿,了解相关常识。
前置性补偿:
一、 典型咏史怀古地点:金陵、石头城、台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二、咏史怀古诗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⒊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三.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一) 怀人伤己
1.对比失落型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同病相怜型 如李商隐《贾生》
(二)怀古伤今
1.昔盛今衰型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2.物是人非型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三)理性反思
⒈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2、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题乌江亭》
四.鉴赏方法指要
1、读懂注解,弄清历史典故。
2、结合背景,领会作者意图
五、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
六、解题: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我们熟悉的对南京的美称。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十朝都会,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新知探究:
一、整体把握:写了什么古事?目的是什么?
二、怀古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
三、感今
3、一个国家兴衰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4、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
形成性检测: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此诗是诗人出川至归州(今湖北秭归)、江陵途中。
1、赏析“赴”字之妙。
2.本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