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宜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课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春夜别友人二首 编写:沃玲玲 审核: 朱赶楼 时间:
学习目标 1、诵读全文,了解作者李密的生平、文章写作背景。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弄清重点文言知识。3、感受李密陈情的艺术。
学习重点 1、实词“险衅”、“夙”、“祚”、“薄”、“拔擢”、“除”、“笃”、 “息”、“逮”、“寻”、“逋慢”、“区区”、“卒”。2、虚词“见”、“以”、“之”、“于”。
学习难点 在文言陈述中体会李密陈情和技巧。
学 习 过 程
一、前置性补偿:(一)了解作者1、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2、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二)注音加点字并解释下列词语1、海曙:2、淑气:3、绮筵:4、琴瑟:二、解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本诗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哪句话可以体现出来?思乡之情 归思欲沾巾2、请谈一谈“独”和“新”在抒发思乡之情上的妙处。“独”强调自己是宦游人“新”体现出作者对周围环境的陌生说明自己作客他乡,为下文抒情作铺垫。/3、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句子,这是一幅怎样的江南春景图呢?作用是什么?这四句抓住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萍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宦游人”对这幅画卷的感受自是不同,他们自然会想到又是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到来了,不禁引起了岁月如流、漂泊他乡的感慨。这就为最后的“归思”作了铺垫。作用:承接上文,与首联“惊”字照应;引起下文,以乐景抒哀情,为尾联抒情做铺垫。4、诗人的 “忽闻”表示什么语气?透漏出什么信息 透漏出意外的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三、解读《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1、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2、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 没”两字有何作用?
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四、形成性检测读《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思考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空间:离堂华筵(室内)别路山川(户外)洛阳古道(遥想)景色:银烛青烟金樽绮筵;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悠悠古道情感:相对无言离情缠绵;时光催人难舍难分;悠悠离情此会何年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