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专题二 马克思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专题二 马克思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01 14:0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专题二 穿越时空的思想火炬
—传主与时代
马克思传
诗海探珠
山园小梅
[宋]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①,不须檀板共金尊②。
【注】 ①微吟:轻声念新作的诗.相狎(xiá):相亲相近,指与梅作伴.②檀板:唱歌时打拍子用的檀木拍板.金尊:珍贵的酒杯。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诗.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俏丽清幽、孤傲不俗的梅花形象,这也是诗人理想的化身.第三、四句素被誉为写梅花的千古绝唱,这两句究竟好在哪里 一是抓住了梅的特点,一句写形态,一句写香气.均用恰当的修饰语,写得极为传神. “疏影横斜”,表明疏朗清瘦;“暗香浮动”,表明清幽淡远.
二是为梅花描绘了极好的背景,这一点是更重要.不是“驿外断桥边”,而是清清小溪边,水平如镜,梅枝与倒影相映照,更富有情趣.也不是黄昏风雨之中,而是月色朦胧之下,本来就幽香的梅花,在美好的月色的衬托之下,那香味更显得含蓄诱人.第五、六句,用飞鸟不敢正眼看梅,粉蝶无缘见梅,一个羡慕,一个遗憾,从侧面托出梅花之美.最后作者把自己与梅来比配,引为知己,用不着庸俗的酒客们弹唱凑趣.诗人对梅花的孤傲高洁极为欣赏,正说明对自己的隐居生活极为得意.
课堂互动探究
知能优化演练
基础自主学案
美文佳作欣赏
马克思传
基础自主学案
三、词语辨析
(1)流连·留恋
两者都有“舍不得离开”之意.“流连”也写作“留连”,指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留恋”指不忍舍弃或离开.
例:①马克思在库格曼家里度过了几个幸福的星期,他自己认为是“在生活的荒漠中所遇到的最美丽和最使人_______的绿洲”.
②就要毕业离校了,大家都十分______这学习过的地方.
流连
留恋
(2)增殖·增值
两者都有“增加”之意.“增殖”是增生、繁殖之意(殖:繁殖,指动植物产生新个体);“增值”指资产增加价值.
例:①在价值______过程中,资本的这两个组成部分表现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②在房地产开发中,许多投资者往往会买上三四套房子,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楼市开盘,他们手中的资产就会大大______.
增殖
增值
(3)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两者都有“使人听了吃惊”之意.“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例:①他们甚至迎合时尚,准备了一个________的广告:预告要在《Gartenlaube》(《凉亭》)杂志上刊登关于马克思的传记性文章和马克思的肖像.
②这是1993年4月的一天,阴雨霏霏,清晨醒来的奉化人听到了一个__________的消息,奉化市大堰乡红木工艺品厂发生抢劫杀人案.
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四、词语释义
①舐犊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去粗取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遗余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煞有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疼爱孩子的乐趣.舐犊,用舌舔小牛,以
示爱抚.
去掉粗糙的部分,保留精华.
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停留.
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
好像有什么了不起.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弗兰茨·梅林(1846~1919),德国工人运
动活动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文艺
评论家,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__________》是他的主要著作之一,在他逝世后出版.列宁曾说:“梅林不仅是一个愿意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而且是一个善于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
马克思传
2.资料链接
长期以来,马克思在我们的脑中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尊高高在上、供人景仰的神.他没有日常生活,没有七情六欲.我们只能俯身膜拜他,不能近距离感受他鲜活的气息,抚摩他高尚的灵魂.为了让更多的人真切地实在地了解马克思、感受马克思,梅林创作了《马克思传》.他在序言中这样说:“把马克思的伟大形象不加修饰地重新塑造出来——这就是我给自己提出的任务.”
六、整体预知
马克思
课堂互动探究
1.选文中哪些地方集中体现了作为学者的马克思的艰苦探索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 选文多处记述中体现了马克思的这一科学态度,如“阵痛”中,“他曾一再为他的著作定下完成的期限:在1851年是‘五个星期’,在1859年是‘六个星期’”,“从1866年1月到1867年3月这一期间,马克思从这批浩瀚的草稿中去粗取精,把《资本论》第1卷加工成为一件精美的‘完整的艺术品’”。
再如,“《资本论》的遭遇”中“法译本是约·卢阿在马克思本人的大力帮助下翻译出来的”,等等.
在写法上,采用了正侧面结合和细节体现的手法。如“阵痛”中引用恩格斯4月27日回信的内容就是对马克思形象的侧面烘托,如“《资本论》的遭遇”中写马克思不同意刊登“耸人听闻的广告”这一细节,就写出了马克思求实而严谨、决不哗众取宠的学者风范。
2.选文是如何集中体现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的坚定革命立场和无私革命情怀的?
【提示】 选文是通过直接引用马克思书信的方式来表现马克思的坚定革命立场和无私革命情怀的,如“阵痛”中,引用马克思给齐格弗里特·迈耶尔的回信,回信说,“我必须把我能够工作的每一分钟用来完成我为之牺牲了健康、人生幸福和家庭的著作”.
选文还通过生活情节的客观记述来表现马克思的坚定革命立场和无私革命情怀。
3.选文是如何展示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的学术体系和远见卓识的?请理清作者转述的具体思路。
【提示】 选文第二部分是通过对《资本论》第1卷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的转述来展示的.作者转述时,从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分析入手,得出雇佣工人的生产产生剩余价值,由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提出资本积累及其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转述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不仅集中体现了《资本论》第1卷理论内容的丰富和深刻,而且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的学术体系和远见卓识.
4.选文是怎样表现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马克思的平凡的一面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 选文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生活情节来体现的.如“阵痛”中,在等待初校期间,马克思去探望朋友库格曼,这个情节写得真实、生动,反映了生活中的马克思是一位很容易接近的普通人,而不是一个“阴郁的革命家”.再如,“阵痛”中还记述了马克思从汉堡返回伦敦途中,在轮船上遇到俾斯麦的内侄女,一路上马克思帮助和照顾了她,获得了这位小姐的好感和家人的感谢.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善良、热情和乐于助人。此外,文中对马克思矛盾心态、焦躁心理和抱怨情绪的记述,对马克思向恩格斯表达感激的记述,对“恩格斯则从一开始就对杜林的文章不太满意,而这一点表现出他比马克思更有远见”的记述等,都从多个侧面表现了马克思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平凡。作者这样写,使马克思的形象更为丰满生动、真实可信。
知能优化演练
采撷幸福
殷 婕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
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如钻
石般耀眼;落日的幸福,是留下最后
的美丽;我的幸福,是和友人一起去
采撷每一份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每一线阳光……”
美文佳作欣赏
这是我日记本上的一段话。每天翻开日记本,看见它,心情总会变得很蓝、很透明,冲走了沉淀在心底的失落和烦忧,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时光匆匆,流光似水。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树上,只是那片片叶子依然翠得耀眼。
还记得,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总爱张开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蓝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蓝;总爱和小伙伴们钻在“小房子”里,看调皮的雨滴在微风中嬉戏。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我真的很幸福。
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蓝天下美好的一切,却鲜有时间和精力细细欣赏,偶尔抬头望望,觉得有种陌生的亲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平添了几许忧烦和困惑。
岁月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在这漫漫长途,要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希望,给自己拼搏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
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看到的一张慈祥的笑脸。
成功是幸福,失败也是幸福,那是一种酸楚的甜蜜。在任何时候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不怕失败,因为我的目标在前方,因为我有再爬起来的勇气,因为失败是一种幸福!
依然是一片澄澈的晴空,丝丝阳光温暖如昔。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其实世界究竟怎样,答案就在你眼里,就在你心中。
采撷幸福,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境;采撷幸福,离幸福近些吧。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