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六九日齐山登高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六九日齐山登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04 09: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九日齐山登高 寄扬州韩绰判官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安定城楼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美文佳作欣赏
九日齐山登高
诗海探珠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诗海探珠
【赏析】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而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好诗。题目“春兴”,指明是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故诗的开头两句,就从春天的景物写起。在诗人笔下,春风显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知晓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诗人的巧
笔形象化了。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惆怅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乡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
的欣喜愉悦。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段真挚的情感,在这里,艺术的想象无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让惹人伤感的乡思乡梦显得如此温润暖人。无疑,诗人超凡的艺术想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思考】 试简析题目的作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
二、词语释义
①翠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尘世”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亦指半山腰。
“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
六十,除病庚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
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此言人生欢笑既难
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
烦恼事过于挂怀。
③“菊花”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牛山:_________________
⑤二十四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暗用典故。“陶潜尝九月九日无
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
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在今山东临淄。
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
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
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朝李斗
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
《名红药朝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
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⑥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晓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青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人。一解指扬州的歌女;一解为杜
牧戏称韩绰为玉人。
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
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
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
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指西汉人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
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
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
“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
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
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商隐此时
27岁,以贾生自比。
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
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
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
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
鸟。腐鼠代指势利之徒追求的官位、利禄。
三、名句默写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③古往今来只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九日齐山登高》
④__________________,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
⑤贾生年少虚垂泪,____________________。《安定城楼》
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十四桥明月夜
牛山何必独霑衣
尘世难逢开口笑
王粲春来更远游
四、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杜牧(803—853),晚唐杰出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827-835)年间登进士第,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诗以___________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谓之小杜,
七言绝句
和李商隐合称“_________”,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小李杜
(2)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__________、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诗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称“_________”,与温庭筠合称为“________”,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___________”。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四。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有《李义山诗集》。
玉溪生
小李杜
温李
三十六体
2.资料链接
无题诗: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常标有“无题”为题的诗篇。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九日齐山登高》诗中哪些词能表明作者今天特别高兴?试作简要分析。
【提示】 “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恨”。
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别高兴,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再压抑自己内心的不满,今天一定要与好朋友痛痛快快好好在一起开心开心。
但我们从“尘世难逢开口笑”这句诗中,再加上杜牧生平,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日子过得是愁闷,郁郁寡欢,平时很难得一笑,可谓是“人生在世几回乐”。
人生欢笑既然难得,那就应该珍惜眼下美好时光,“人生得意须尽欢”,就应该多方宽慰,多方开解,不能过于计较一些烦恼琐事,耿耿于怀。
所以诗人再也不顾忌自己是州官还是县官了,再也不顾忌自己是诗人还是名人了,索性自己就像当地老百姓一样,在这重阳佳节喝菊花酒,登高赏景,热热闹闹一番。如果还不过瘾的话,那就兴致勃勃地采摘满地菊花,插满头,大摇大摆地把家回。
2.《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歌中的景象是实写还是虚写?诗歌借这些景象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思念朋友的情感,明看一句也没有,却暗含其中,请做分析。
【提示】 诗歌的江南景象并不是眼前所见,而是想像中的景象,是虚写,因为诗人此时是在长安。其情感是对江南的向往,对朋友的挂念。确实没有一句是明写友情的,但是,回忆的是朋友那儿的景象,又暗示着他与朋友尚隔着山遥水长
的空间。北方秋天,草木早已萧条而在江南却依旧山青水绿。想念江南的清丽山水也是对朋友的怀想,后两句还以调侃的口吻表达了友情:您该不会在那二十四桥的月夜教美人们吹箫吧。
3.简要分析《无题》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名师点拨】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于是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丝”与“思”谐音双关,蜡泪暗指情人泪,使全诗深情并茂。
(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
4.试分析王安石最喜欢《安定城楼》中“永忆江湖悲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一警句的原因。
【名师点拨】 因为这两句通过错综巧妙的句式,有力的把回转天地的慷慨豪迈的气概,和归隐江湖的潇洒飘逸的风度,这样截然不同风格统一了起来;把辽阔无比的“天地”和小如一叶的“扁舟”加以对比,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细剖·深析]
[楼主]
杜牧在《寄扬州韩绰判官》中有“二十四桥”之说,古人说法不一,你有何高见,请留言。
[沙发]
是一座桥的意思。大词家姜白石他在千古绝唱《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写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此情此景,当是指一座桥无疑。
[板凳]
就是二十四座桥。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杰出的科学家,他曾在扬州生活和工作多年。他以科学家严谨、务实的态度,在名著《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对扬州的二十四座桥逐一作了落实。他在书中详细记载了二十四座桥的桥名和地理位置。
[三楼]
是约数,泛指吧。唐代扬州是一座水城,桥梁之多可以想象,不必拘泥于沈括二十四座桥的说法。到底有几座桥,谁也不知道,反正水多桥多,干脆用一数字来代替吧。文人对于数字是含糊的,朦胧的,只求能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即可。如“山道十八弯”、“七十二变化”、“三百六十行”等等,并非确数。那么杜牧的二十四桥是否也用了这样的手法来泛指扬州桥梁之多呢?
以小见大,让文章充满哲理之思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说的其实也就是以小能见大、见微可知著。
高明的作者常常由一物之微,而触动人世的大题,犹似潺潺山溪,蜿蜒注入大海。例如《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由文人集会引发了欢乐有尽、人生苦短的感思;《石钟山记》里苏轼由对山名来由的考察告诉了人们凡事不可臆断的道理;《游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褒禅山记》则借深入华山洞游览的体会,阐明了学习立业必须坚持不懈、知难而愈进的道理。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也是以小见大的经典。请看下面的文段:
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则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
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凌晨四点的海棠花未眠本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小事,川端康成却由此生发了美学思考,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生命终将走到尽头,那就“活下去”吧,只为了欣赏更多的美。审美,对于作者来说,早已不是目的或手段,而成为他生命本体的存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所谓以小见大,就是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这里的“大”是大的话题、大的道理,它可能关系到自然社会、人生命运、天地宇宙等等。
●随堂练笔
话题:生存之道
要求:静夜里,回忆白天的一件小事,你能生发哪些生存的感悟呢?请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写几句话。
1.课内素材开发 
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是诗人登上齐山所作,是一首安慰自己和友人的抒怀诗。诗中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因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放达自任的情感。
素材积累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抱负与现实”“挫折与志向”等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专家称塑化剂长期少量接触危害更大
台湾塑化剂事件愈演愈烈,波及两岸三地,迄今为止已经波及饮料、方便面,牵连玩具、指甲油、塑料制品。如此一来,我们的生活好像已经被塑化剂包围了,而塑化剂的危害影响男童性发育,让阴茎变细、尿道下裂、睾丸下降不全等等,又一再地刺激着人们的眼球。
那么,塑化剂容易藏于何处?我们容易在哪些方面暗暗中招?如何减轻和化解这种伤害呢?医健馆将为读者作出详细的解答。
●长期少量地接触塑化剂,比一次大量接触危害更大。
●塑料中的合法塑化剂,常被人吃进肚子。
●不能加热的塑料容器,别用于盛装热食。
●6月龄内男童阴茎细小需就医。
台湾媒体报道,部分不良企业在指甲油、香水、口红等化妆品中,也使用塑化剂。但据6月1日媒体报道,广东省保化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介绍,在2007年版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之中,已将6类塑化剂列为禁用成分。去年年底,药监部门在市面上部分知名品牌化妆品中没检出塑化剂,但为保险起见,新妈妈、准妈妈们别太贪靓,免得间接伤害宝宝。
[适用话题]
本材料可用于“道德”“良知”“职业操守”等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田园诗情
[捷]卡尔·恰彼克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乌德勒支或兹伏勒,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低地上还有白色的绵羊,它们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还有成千上万的小鸡,长毛山羊,但没有一个人影。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汽车火车,都装载着一罐一罐的牛奶运往城市。车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圈里的牛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踢马房的挡板,真是万籁俱寂。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那真正的荷兰。
【注】 作者卡尔·恰彼克(1890—1938),捷克小说家兼剧作家。本文选自他的散文代表作《明亮的深潭》
【赏评】 本文开头一句话就勾勒出荷兰的特色,“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后面则把重点放在牧场上,以亲切平和的笔触,画出了充满“田园诗情”的“真正的荷兰”,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作者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感情。自然随意中显示出描写技巧的高明。笔调活泼且不乏幽默,读起来给人以一种轻松感、舒适感。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