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项羽本纪》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垓下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后来者,似乎应该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 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兵家用兵)
王安石: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得出。(民心向背)
李清照: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这首诗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气节)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方法指导:
人是立体的,多种性格矛盾而统一地集合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而这复杂的性格就流露在人的一言一行中。分析人物性格应从人物外貌、语言、行为、动作、心理等方面入手。
探究1、项羽性格特点
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
文章开头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项羽早年的学习态度以及面对秦王的“言志”所显示出的性格特点,和他以后的成功与失败,有什么潜在联系?
彼可取而代之也。
——项羽
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刘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
项羽少时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提示:“不成”“又不成”“不肯竟学”,项羽少时在个人修养上的缺失对其日后性格的形成及一生的事业成败起了制约作用。
项羽最得意之战, 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郑板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巨鹿之战背景:
巨鹿之战,是当时一场重要的战役。秦的主力集中在这里,秦兵转败为胜,各路救赵的诸侯军,齐聚巨鹿城下,却都不敢进军,都作壁上观。怀王派宋义为大将军,率兵救赵,此人怯懦自私,坚持观望态度,停军不前。项羽却认识到这是一场关键的战争,断斩宋义之头,率军渡河救赵,破釜沉舟,终于大破秦军,扭转战局,极写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思考:划线这段叙述的句式、节奏有什么特点?和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提示:这节前面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他卓越、非凡的指挥才能。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注意此处的三个“无不”、两个“莫敢”。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在巨鹿之战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战争?表现了项羽什么的形象?大量采用短句有什么效果?
项王自叙七十余战,史公独记巨鹿、垓下两战为详。巨鹿之战全用烘托法,……而垓下(则)显出项羽兵法及其斩将搴旗之功。
霸王别姬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霸王别姬”中项羽为什么哭了?如果删掉“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效果如何?
提示: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意识到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他惊慌失措,却又无计可施,只好借酒浇愁。在这时,项羽想到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战争,也不是事业,他想到的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热泪滚滚,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这个盖世英雄此时显得过于儿女情长了。
东城快战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提示:作为统帅,项羽在这时主张快战,快战和决战是不一样的。决战有胜负难分、一决雌雄的意思,也就是还有求胜的想法,快战则只求痛快于一时,不过逞匹夫之勇而已,完全不计后果。
乌江自刎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提示:在这关键时刻,项羽作出的决定是不肯过江东。他想到的是“荣誉”“尊严”“血性” ,他拒绝苟且偷生,他知耻知愧,就是死他也要死得光明磊落。但他所想要保卫的只是他的盖世英名,他的英雄形象而已,他没有做到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倒是显得有些沽名钓誉了。
楚汉双方在广武对峙时,项羽捉住刘邦的父亲拿到阵前当人质,希望藉此来威肋刘邦投降。项羽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本纪》)
项羽:直率粗犷,胸无城府,优柔寡断;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羽:残暴、贪婪、骄傲自满、心胸狭窄等
项羽的英勇神武的背后埋藏着他残忍暴戾的一面。
项羽召黥(qíng)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yì)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项羽本纪》
项羽遂西,屠杀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高祖本纪》
项羽人物形象
胸怀大志(始皇巡游)、勇猛善战(巨鹿之战)、 儿女情长(项王别姬)、仁爱恻隐(思民苦)、义重如山(与部下同甘苦,财共享)、果毅决断(杀宋义自立)
残暴凶狠,好杀成性(坑杀降卒,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杀义帝)
刚愎自用,听信谗言(虽关心士卒,却抑制谋臣,猜忌贤能)
目光短浅(西楚霸王)、吝啬小气(官印迟迟不分给功臣)、优柔寡断(鸿门宴)、迷信武力、妇人之仁、沽名钓誉
透过一幕幕细节,就会清楚的发现,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总结:项羽的性格悲剧
第一个性格特点是勇而无谋
第二个性格特点是优柔寡断
第三个性格特点是孤性多疑
第四个性格特点是残暴成性
韩兆琦在《史记博议》说,“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同时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有时有龙飞凤舞之雄姿,有时又愚蠢昏庸的像一头驴子;有时宽厚仁慈,有时又暴戾凶残的令人发指”。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
②印刓(wán)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
被摸圆了。
(妇人之仁、失去人心)
太史公曰: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 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探究2、项羽的性格与其悲剧命运的关系
性格决定命运
1、失人心者不得天下
2、从鸿门宴看楚汉相争中项羽
3、从项羽的品质看项羽失败的必然性
凡是能统一天下营造太平盛世的君王皆有以下三种非凡的品质,项羽却不具备。
其一,斩钉截铁,当断则断。
其二,仁慈之心,择时弃之。
其三,深思熟虑,智勇过人。项羽此人性情太质直,为人轻率,遇事思考不同。
4、从楚汉战争中看霸王失败的必然性
项羽的悲剧警醒我们:
要能够在人生的转折关头,特别是带历史性的关头,头脑清醒,把握契机,多谋善断,培养理想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否则,决不可能在人生转折的大舞台上演出威武雄壮的话剧来,而只能像项羽那样仰天长啸“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为自己。给历史留下一个个遗憾……
也许项羽性格中有着一切悲剧人物所无法抗拒的命运吧——他残暴凶狠、好杀成性,他性格直率、感情用事,他刚愎自用、听信谗言,他自恃甚高、冥顽不灵。他顽固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执着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这种性格让他遭受痛苦磨难,使他最后身心具疲,使他最终四面楚歌,以至乌江自刎。但又试想,一个叱咤风云的楚霸王,倘若不能依靠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下去,活着对他来说又有什么乐趣呢?他是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愿苟活的,所以他选择了自刎,或许这也就是悲剧英雄所留给我们的无奈吧。
本文的艺术手法
1、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活动,以突出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霸王别姬、东城快战)
2、语言特色
①善于运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性格。(观始皇少年言志之语)
②叙述语口语化。(“太史公”曰新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