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翡冷翠山居闲话
再 别 康 桥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沙扬挪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 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胡适痛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 《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佳作。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诗人、散文家。诗集: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
《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日记:
《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
吾将于茫茫人海中访吾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
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前妻张幼仪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张幼仪
张幼仪是这三个女人中最具有个人独立人格魅力的,她所承受的痛苦和折磨是最大的,少女时期父母之命嫁给了不爱自己的男人,她生下第二个儿子仅两个月,就办理了离婚。此时她已经在在德学习幼儿教育专业,不会再痴痴地纠缠于以往的感情中,她的理智让她将自己的智慧运用到该用的地方。后来徐的父母又坚持与她一起生活(因讨厌陆小曼),她不但没有反对,还默默地尽着媳妇应尽的孝道。
刚回国在北京做过一段时间教育,后来在上海经营钱庄,后还做过经理,这些没有被人津津乐道,不过是历史喜欢记住文人墨客。张幼仪很了不起,从小镇中走出,从破碎的婚姻中走出,过自己的生活,儿子,那是她的精神依托。
徐志摩与前妻张幼仪摄于英国
张幼仪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
林徽因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陆官巷,原籍福建闽侯。林徽因出生在一个大家庭、一个书香门第,家人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她显赫的出身,注定了不平凡,她留学的经历在那时那代是少数的女子才能拥有的,她的美丽在女子并不能轻易抛头露面的年代,更是如吹来的一绉春风,拂动了万千男子的心,搅得人心蠢动,无不为一睹芳泽而尽心竭力。
林徽因秀外慧中,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但因林长民父女均对徐志摩的人品“表示疑虑”,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的姻缘也是一段佳话。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
梁思成林徽因
林徽因,一个美丽又哀愁的女子,一个受人崇拜而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我们分不清她的“寂寞中的快乐”和“快乐中的寂寞”。她是一个有着卓越才华却也有七情六欲的普通性情的女子,一个江南才子成就了她美丽佳人的神话。她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丽质、温文善感却又倔强率性、刚烈坚韧的女子。 每次想到林徽因,我们就总不自觉地想起她的美。她美得清冷,美的干净清爽,就如她自己的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她是从徐志摩诗歌中走出来的女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她就摆脱不掉成为诗人心中永恒的素材和寄托的梦想,一个被诗人无数次理想诗化的女子,一个现实而梦幻的女子。于是诗人得之不到而辗转反侧,心想之,梦望之。
然而,她的理性让她游刃有余地把握着一分寸的距离,不远也不近,让自己永远理想的存活在了诗人的梦里。这是她理想之上的智慧,是一个女人对于理想和现实,心性与生活的自我选择。这就是现实中的林徽因,就是这样的一个旷世才女改写了一代大诗人的人生轨迹,也是这样的一个“林妹妹“改写了民国时期的又一段“红楼梦”,同样也是她成就了又一个传奇的“梁祝”故事。也许,这是老天给每一个时代的才子佳人注定好的命运。
陆小曼
林徽因嫁给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徐志摩随即转而追求京城有名的交际花、北京大学教授王庚的妻子陆小曼。徐志摩经常陪陆小曼出入灯红酒绿的场合或游山玩水,一来二去,两人便产生了感情。陆为了徐而同王庚离了婚。不久,陆小曼便同徐志摩举行了婚礼。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坚决不同意儿子娶陆小曼。一是他不喜欢陆小曼,认为这样的女人品行轻薄;二是觉得儿子离婚已属大逆不道,再娶一个有夫之妇更是有辱门风。后经胡适、刘海粟等人斡旋,徐父才勉强同意儿子再婚。但他提出:婚礼必须由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不予承认。
1926年10月3日(农历七月初七),中国的“情人节”,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上,梁启超霍然站起,宣讲了有史以来“最坦诚”、“最直率”、“最另类”的证婚词:
“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这番“证婚词”字字千钧,掷地有声,令“新人及满堂宴客无一不失色”!证婚词扣住了两位新人的“软胁”,评人论事可谓入木三分,不仅坦露了梁启超刚耿的为人和直率的性格,也表明了梁启超这位近代大儒对婚姻生活的态度!
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平结婚
二十来岁的陆小曼
徐志摩在北平教书,而陆小曼坚持留在上海,于是徐志摩只得经常在平沪两地奔波,“总想飞”的诗人还特别喜欢乘坐当时并不普及的交通工具——飞机。悲剧终于发生。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机从南京飞向北平,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
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得享天年。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到1965年她辞世也没能实现。
徐志摩散文的内在本质正是诗,是抒情的奔放,是哲理的冥想,是欢乐的孕育,是悲怆的成长。
初读课文,浅吟低唱,读出你的感悟
崇拜自然,浪迹自然,寄情自然,是徐志摩散文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篇散文就是描述作者在意大利文化名城翡冷翠山居时的心境,作者用飘逸、秀美、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不加雕饰,不受拘束,没有羁绊的自然纯美的世界。
徐志摩把自己的笔比成“最不受羁绊的一匹野马”,他的散文也就有了不受拘束的特点,而选择“冥想”为基石,思维的野马才能纵蹄奔驰。
这是否意味着该文各部分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呢?
再读课文,整理文章的思路
一、(第1段)写山居环境之明净可人,景致之美丽诱人,值得一游。(铺垫)
二、(第2—4段)
作客山中的妙处
三、(第5段)赞美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回应开头)
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
无须约伴
独身闲逛的妙处。
表层自由
深层自由
徐志摩散文是公认的精品,本文集中体现了其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
感情浓烈,表达坚决。
行文自由,暗藏章法。
语言富丽,典雅可人。
静读涵咏,体会情感语言之美。
第1段描写了哪些山居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果实
阳光
风息
空气
——明净 不生烟 不起霭
——诗情最秀逸
——暖和 决不过暖
——温驯 幽远的淡香
明净可人
景致诱人
第1段写风的片断:
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它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汽,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
这一段好在哪里?
拟人,赋予晚风以人的性格情态,把山居晚风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影,有情有态。沐浴晚风,简直令人心花怒放。
第2段,品位下面两个语句表达效果的差异。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作客山中的妙处,你尤其不要费心考虑你的服色与体态,你可以头发蓬乱着,留着满脸络腮胡子。
整句:比喻,典雅,增加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它们是顶可爱的好友,它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第2段,作者要强调一个什么意思?
身体自由,外在闲适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我竟想严格的取缔,只许你独身;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尤其是年轻的女伴,那是最危险最专制不过的旅伴,你应得躲避她像你躲避青草里一条美丽的花蛇!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
第3段,作者要强调一个什么意思?
心灵自由,内在闲适
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
排比,写出了作者独身闲逛、不受牵绊的自由惬意,也可看出作者纵情自然、灵魂愉悦的心情。也增加了语言的气势。
第3段:体会下面一段语言的表达效果。
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它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它的姿态是自然的,它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比喻,把“天真”比作含羞草,娇柔,容不得半点抵触和破坏,它在日光下,和风中,无阻无碍的生活,保持它的自然本真。可见作者对这种“浑朴的天真”是小心的呵护,苦心的追求。
第3段:体会下面一段语言的表达效果。
“抒情散文的感情是‘坚决’的”,这段文字正体现了这一文学观念。
作者以极端的言辞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无比执著。有伴则须顾及伴,年轻女伴更需照顾,这都影响自己以绝对自由的状态投入自然的怀抱。
“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 的”,山居闲游的特殊情境下,作者故意过滤掉了其他情感,只留下与自然的灵魂拥抱和精神对话。
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
第3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简要分析。
(1)通过羡慕小孩子打滚作乐、小猫追尾,表达了对童年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2)通过多长年纪就是加重枷锁、加紧锁链,表达了对成人世界(或俗务琐事)束缚太多的不满和厌恶之情。
(3)还表达了对无法摆脱世俗羁绊的无奈之情。
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地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各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它们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第4段
第4段写一个人漫游时,既强调了人的逍遥自得,心神愉悦,又将闲情与画意,诗情与性灵有机结合起来。
这一段描写,或静或动,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歌或舞,共同构成了一个深邃幽远、欢快明朗的意境,增添散文的诗情画意。
第五段 为什么说“也不必带书”?
可以从自然中寻得思想的根源
可以从自然中读到深奥的信息
可以从自然中明白生命的意义
第5段:“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和“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的?
“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是说,大自然是不说话的义务的精神导师,大自然最为质朴坦诚,不懂得勾心斗角。
“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是说,人们投身自然,融入其中,静观反思,可以陶冶情操,排遣寂寞,忘记穷困,减轻苦恼。还可能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激情励志,反省自我,启迪智慧。
文中描写山居生活极端自由,不受一切世俗拘束;出游不必约伴,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亦不必带书,因为自然就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每一页字句都有最深奧的消息。
在徜徉自适,兴酣意足之余,以闲话为题,信笔挥洒,文气蓬勃,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闲话”主题
问题探讨
第2~4节都是写“作客山中的妙处”,但角度不同,请指出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
2节:排除身之束缚,获得身之自由。
3节:排除心之束缚,获得心之自由。
4节:身心获得自由后投入自然,身心之受益。
总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作诗讲究“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他的散文也有诗的意境,诗的格调,诗的旋律,诗的语言。这篇散文,就是用诗的语言、诗的旋律反复咏叹,创造了一个浑朴纯真、自然纯美的意境。作者的一切描绘,一切叙述,一切抒情,都是着眼于诗情画意的创设。
写作特色
语言灵动,修辞巧妙。
徐志摩的散文,在行文上不务雕饰,不流板滞,既不过份雕琢辞藻,又不流于朴拙拘泥。文风秀美,自然灵动,读来如行云流水,似一气呵成,在自然流畅的语言中又浸透着俊俏秀丽。
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