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燕歌行课件2 苏教版 选修1 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燕歌行课件2 苏教版 选修1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13 10:41:38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盛唐的秋天,叶落萧萧
勇士的名字在大风中飘零
猎火狼烟,猎火狼烟
男儿征战在边关
玉簪闪烁晶莹的泪光
故园美丽的佳人
在四季轮回中守望
夏日流火,秋日收获
相思在挣扎中痛苦
滚滚烟尘,铁衣叮当作响
马蹄踏碎飘摇的边关
城头的残鼓声
辗过征人的白骨和游魂
在一首唐诗里
苍白的落日在孤城上空摇晃
诗人高举火把
照亮北方的天空
《燕 歌 行》
高适
关于《燕歌行》
1、乐府旧题,多与边地征戍有关,写思妇怀念征人之情。
由注释得知,此诗为和人之作,但绝非无聊应酬,而是“感征戍之事”而作,饱和着血泪的感慨;“事”,亦非道听途说之辞,而是作者身临其境,亲眼所睹。
2、这首诗属于什么类别的诗歌?
——边塞诗。
一、边塞诗派的产生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二、边塞诗派的特点
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重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
三、作者介绍
1.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的创作成就为最高。其诗主要抒写对边塞军旅生活的体验思考,以及对立功边塞理想的追求。其代表作《燕歌行》。
2.高适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
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说明战争的方位和性质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危急和战败,战士们出生入死,将军们荒淫无耻——军中之不平遭遇(千古绝唱)
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的痛苦。也写战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以及征夫思妇久别之苦和边塞的荒凉。
第四段四句写战斗的结局——战士的心愿。渴望有好的将军来领导。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
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第一层8句主要写什么?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前四句两层含义:(1)对将领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2)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主要感情:赞颂)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这四句写战士直赴前线,局势紧急,战火蔓延。
★将领闻警受命率兵出征。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如何理解?
第二层8句主要写什么?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
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边地自然环境艰苦。敌军进攻猛烈。
这两句写出官兵处境的险恶。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
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对比:战士在前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军帐,流连声色。——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
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边塞秋末自然景色(衰败)——官军兵力(枯竭) ——衬托。
将领身受皇恩常轻敌冒进以求赏;
士卒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对比—— (愤慨)
★战场交战和将领与士卒遭遇的不同。
这是全诗的中心,也是前后转折的关键。
上一层写将领,下一层转入写士卒。
第三层12句主要写什么?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这四句系《燕歌行》的传统主题,在此降居从属地位,并赋予了新意:紧承上文,从士卒和思妇的角度写出相思之“久”而“怨”。
“久”:士卒愈遭冷遇,愈感寒心,思乡之情愈切。
怨:不在出征,而在边将无能、决策失当造成久戍不归。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
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边城遥远,难可度越。偏远边陲,苍茫广漠,一无所有。——征战生活的艰苦。(空间上写出飘零孤独之苦)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战争气氛的紧张。(时间上写出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
最后四句表达士卒怎样的心愿?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
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
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勇敢杀敌不惜牺牲完全为了保家为国,哪里念及个人功勋?
沙场征战艰苦难熬,盼望李广一样体恤士兵、有勇有谋的好将领带领大家取得胜利。
“至今犹忆李将军”也是对边将的谴责,反衬他们的腐败无能。
这四句,与前两层内容照应:把士卒与将领对照,以见志向、品格之尊卑;把李广与当今诸将相比,以见才能、功德之高下。既紧扣全篇主旨,又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
整体感知诗意
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
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此诗的主题是谴责边塞将领在朝廷的怂恿下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给兵士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牺牲。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时说:“沉痛语不堪多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诵读练习,然后让他们圈出诗歌中的“沉痛语”,鉴赏时抓住这些沉痛语,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沉痛之情的。
品读与探讨: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时说:“沉痛语不堪多读。 ”诗中哪些是“沉痛语”?
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入帐下犹歌舞”“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等。这些诗句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了边塞兵士的凄情惨状。
为什么这首诗歌能成为众多边塞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赢得大家的喜爱。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用非其人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适的名篇,而且堪称边塞诗之杰作。(共10张PPT)
《燕歌行》
高适
导入: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
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
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
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
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
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思考: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哪些人? 哪些景?
——人:将帅 士卒
士卒 思妇
事:战争
景:塞外秋景
诗中那几句是写将帅的?那几句是写士卒的?
分别反映了将帅士卒怎样的精神面貌?
男儿本自重横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由将帅士卒的精神面貌对比看出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谴责将帅骄傲轻敌,荒淫失职,
造成战争失败,
使广大士兵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诗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那几句?
试作简要分析。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山川萧条极边土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绝域苍茫无所有
找出写景的句子,并试作简析
表明战役的地点,战役的惨烈
烘托士卒心境
揭露将帅的罪责
如何理解“铁衣远戍辛勤久”至“寒夜一夜传刁斗”?
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
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
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布置作业
诗中有哪些“沉痛语”?为什么“不堪多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