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把栏杆拍遍
梁衡
解读背景
了解作者
人是社会和历史的杰作
——梁衡
作者介绍
梁衡: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20岁,率兵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后归南宋,力主抗金。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观论点。在历任地方官期间,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带湖近20年,中间虽短期任官,但很快被罢免。到晚年,朝廷情势危急才被起用,但仍不得信任,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病死于铅山。终年六十八岁。
梁衡说:“我的散文第二类是历史人物,如范仲淹、诸葛亮、辛弃疾、韩愈、林则徐等,也主要侧重于写他们的政治抱负和在实现事业中所透出的人格力量。并不写他的全部,是专有所取。“像诸葛亮、范仲淹这样的封建官吏,我写他的为人,他的处世,这些目前仍然有现实意义。韩愈被贬去潮州做了一个地方官,只有8个月就干了那么多好事,我们现在,一任官起码有三四年,应该给老百姓干多少事情 林则徐是被发配到新疆去的,一个罪臣,他为当地修了水利,还勘测土地为清政府增加了69万亩耕地的税收。现在的地方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有多少人能为我们的百姓干事 我的散文里面有大量的段落讲这些事情。柳永几次赶考都是落榜的,当时考上进士而当官的有九百多人,其他人都被历史淡忘了,惟有这个数次落榜的柳永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他在青楼与歌女交往,青楼是最能腐蚀人的地方,柳永却在这样的环境里成就了自己,把中国诗词推上了一个新阶段。文章发表后,当时有一个四十多岁的老板给我打了电话,说看了这篇文章大哭了一场,我估计他也是受过点挫折之后又有所成。”
初读文本
辛弃疾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作家,但是,他的事迹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你读完以后,对这位作家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又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文题思考:
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栏杆拍遍”?
大家想想“把栏杆拍遍”有哪些含义?
走进文本
“栏杆拍遍” 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文体:
人物评传性质的文章
作者读懂了这位爱国词人在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的英雄之势。而如今自己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又能向何处使呢?唯有痛拍栏杆,把栏杆拍遍,才能发泄出郁积已久的悲愤之心。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主旨
提示了辛弃疾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表现了辛弃疾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的抱负和这种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愤、忧愁。
文中大量联想的作用是什么?
把辛弃疾经受煎熬的情景、过程反映了出来,展示了辛弃疾从爱国志士到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
辛弃疾与其他文人比较,他的唯一性表现在哪里
经历:以武起事,以词人终
词作:用刀和剑刻成
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
研读文本
讨论并借助课文的有关分析,为每首词拟一个标题:
《菩萨蛮》———心郁之作
《永遇乐》———
《摸鱼儿》———
《水调歌头》——
心焚之作
心苦之作
心寂之作
重点阅读第8段,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血和泪?(或者南归后为什么不被朝廷喜欢?)作者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1.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
2.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时刻摆出一服要冲上前线的样子。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
3不停的上书,不停的唠叨
主观原因:忧国情、复国志
客观原因:朝廷(君王)苟安
作者是怎样回答的:
1、引用辛弃疾本人的话: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2、概述辛弃疾的事迹
3、分析朝廷的心态。
辛弃疾的词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特性?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
辛弃疾一生最大的悲剧是什么?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悲剧:因爱国而遭诽谤,积极报国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原因:统治集团内部的当权者主和苟安,使辛弃疾的爱国壮志无法实现。
15-17节中,写到哪些因素逼使辛弃疾由爱国志士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
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如壳内岩浆的滚动鼓涨,冲击积聚,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
“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研读文本
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是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因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
……那么,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布置作业:
1、任读文中另外四首辛词,进一步体会词人的精神内涵。
2、拓展比较阅读——课外阅读《觅渡,觅渡,渡何处》、《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苏东坡突围》、《不朽的失眠》比较在艺术手法和人物形象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