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项目的技术训练与易犯错误纠正方法 课件(62ppt)2021-2022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投掷项目的技术训练与易犯错误纠正方法 课件(62ppt)2021-2022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全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1-12-09 22:28: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62张PPT)
投掷项目的技术训练与易犯错误纠正方法
推铅球
1.滑步技术要点:
(1)摆动腿带动髋部沿水平方向向投掷方向摆动:铅球的滑步是由摆动、蹬伸、拉收、下压等动作环节所组成的连续性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摆动腿的摆动是起着先导作用的,即要强调加大摆动的力量和幅度,为支撑腿蹬地角度增大而影响滑步时的水平速度。
(2)支撑腿蹬收积极,有利于完成“超越器械”动作:在摆动腿开始减速给支撑腿的压力减少瞬间,在适宜蹬地角度(约35°)下,及时有力地蹬离地面,并快速接收右小腿,内扣膝、踝关节于身体重心下方支撑,使下肢以更快的速度赶超到上体和器械的前面,从而有效地完成“超越器械”的动作。
为使拉收动作做到速度快、幅度大,右脚掌应贴近地面滑行,防止离地过高或在地面拖行,并在摆动腿积极下压动作的配合下完成,才能达到较好的较果。
(3)注意非投掷臂和躯干与下肢动作的配合:在滑步过程中,上体尽可能地保持与投掷相反方向的倾斜姿势,左臂前伸左肩保持内扣,这样不仅可以控制身体在滑步中的起伏,而且也可防止上体过早抬起和转向投掷方向,有利于滑步后形成“超越器械”的动作。
(4)适宜的滑步速度和加速直线性:滑步速度应与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水平及所掌握的投掷技术相适应,片面追求过高滑步速度会使最后用力阶段技术难度加大、动作结构遭到破坏。在滑步过程中人体与器械应成为一个整体,同时要求人体重心的移动路线和器械运行的方向一致。
一、推铅球技术的要点
过渡阶段是从右脚滑动结束到左脚落地。在从滑步转换到最后用力的过程中,过渡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要求保持滑步时所获得的速度,形成最有利的身体姿势进入最后用力,因此,该阶段的动作在完整的推铅球技术中也是关键。在过渡阶段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支撑腿完成拉收动作,即右脚着地瞬间,踝关节要保持适度紧张,尽量避免脚踝下沉,减小缓冲动作,并做到及时发力。
(2)滑步后髋轴和肩轴要形成扭紧状态。
(3)右膝弯曲约130°左右角,承担大部分的体重,从铅球到支撑的左脚约成一条斜线。
(4)最后用力前要适当保持低姿势,便于投掷时产生垂直速度,同时也要注意使铅球的握点到推球出手点之间形成一个接近直线的轨迹。
(5)为保证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和动作的充分,两脚在滑步后着地支撑的距离要适当,防止太宽或过窄。
2.过渡阶段技术要点:
最后用力动作是指滑步结束摆动腿积极下压着地后进行的用力过程。该阶段的技术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铅球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因而,它对铅球飞行远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左腿右髋的先导作用:进入最后用力阶段瞬间,右腿已开始蹬伸首先发力,并在整个用力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随着左腿的支撑与制动,右髋以积极的前移推动上体向投掷方向抬起和转动,从而使身体左侧有关肌群充分拉紧,由于左腿制动与蹬伸动作,加快了躯干的鞭打和伸臂推铅球动作。右腿、右髋的动作,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大“超越器械”的程度,而且同时使人体大肌肉群首先参与最后用力工作,这样就保证了在整个用力过程中人体各环节自下而上不断的加速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合理的动作顺序和节奏:合理的动作节奏一方面体现人体各环节严格按一定顺序完成动作时的速度变化,另一方面表现在各动作环节之间的间隔时间。合理的动作节奏保证了最后用力动作的连续性,从而提高了用力效果。
(3)髋轴、肩轴的相互超越:在滑步结束后,髋轴与肩轴已形成交叉扭紧状态,用力时右髋积极向投掷方向的前移,进一步加大了对肩轴的超越。当人体转向投掷方向时,左臂积极向体侧的快速摆动动作加快了肩轴转向投掷方向的速度,并迅速使右肩赶超右髋的前面,两轴的相互超越有利于加大工作距离,完成爆发性的推铅球动作。
(4)身体左侧的积极配合:在最后用力过程中,躯干的动作是以转动和鞭打的混合运动方式进行的,身体左侧的一系列动作为完成右侧的动作创造了条件,两侧动作的协调配合也是衡量正确技术的标准之一。
3.最后用力技术要点:
1.原地正面推实心球: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呈八字形持实心球于胸前,肘关节外展,上体略后倾,用力时两腿充分蹬直,带动上体向前,双臂用力前伸,在球离手瞬间屈腕,通过手指拨球动作将球向前上方推出。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最后用力的动作顺序以及推铅球正确的伸臂动作。
2.原地向上推实心球或铅球: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左手上举,右手持球于肩上,上体保持正直。然后两腿弯曲下蹲至膝关节成130 时,用力蹬伸两腿,将球向上推出,出手角度为70 ~80 。
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腿部的蹬伸与手臂推铅球的配合。两腿蹬伸时髋、膝、踝关节充分伸直,使身体完全伸展。
3.原地向前推实心球或铅球:两脚前后开立,持球的姿势同上,肘关节外展与肩齐平,左臂上举,然后上体后倾,右膝弯曲,通过右腿发力带动上体将球向前上方推出,出手角度为35 ~40 。
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最后用力时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以及适宜的出手角度。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腿上方前移至左腿上方,在球出手时左腿充分蹬直,同时完成屈腕拨球动作。
二、推铅球技术教学手段:
4.原地向下推铅球:两脚左右开立,右手持球靠近颈部,右肘关节位于球上方,左手在下托住铅球,两眼视下方,做向下伸臂推球动作。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伸臂拨球的正确动作。
5.徒手做最后用力双人练习:预备姿势,原地背向推铅球,同伴用手拉住练习者的左手,做蹬地、挺髋练习。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最后用力时正确的用力顺序和髋轴与肩轴扭紧的感觉。
6.坐姿推实心球:坐在长凳或垫上,距墙3~5米,右手持球,上体后倾,通过腰部发力推动胸部向前将球推出。
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腰部发力,带动躯干将球推出,注意控制好出手角度。
7.跪姿推实心球:左脚在前,右膝跪地,右手持球,上体后倾,通过腰部发力推动胸部向前将球推出。
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躯干和投掷臂动作的配合。
8.前后抛实心球: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自上而下的用力顺序。
9.负重做推铅球最后用力练习:练习者肩负沙袋,准备姿势同原地背向推铅球,做蹬腿、转髋、起体练习。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最后用力时的动作顺序和躯干的扭紧程度以及髋轴与肩轴的相互关系。
1.技术重点:推铅球技术教学重点是最后用力技术
无论是背向滑步推铅球还是旋转推铅球,都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助跑和技术动作最终将人体产生的合力作用于铅球上,创造最远的投掷距离。但是只有在器械处于合理的位置、作用力准确通过铅球重心的前提下,球离手时才能获得最快的初速度,才能达到理想的投掷成绩,因此,推铅球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最后用力技术环节上。特别是教学初期,为使学生用力更加合理,要以教会学生正确的用力顺序、建立稳固的左侧支撑为最后用力技术教学的重点内容,即使进入教学最后阶段,也应安排一定时间来复习和改进最后用力技术。
2.技术难点:推铅球技术教学难点是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
滑步与旋转是运动员采用不同形式的助跑,为最后用力所做的必要的准备。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得紧密与否,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推球的效果。优秀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十分连贯,特别是在滑步或旋转结束后能不停顿地转入最后用力,把能量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而初学者往往处理不好滑步与最后用力的关系。滑步不但不能起到帮助作用,反而会破坏合理用力技术的形成,给推球用力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要重视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使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一技术难点。
三、推铅球技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铅球是投掷器械中最重的器械之一,因为投掷圈小,所以完整技术的助跑形式和距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要将铅球推得远,除了要有高度发展的全面身体素质外,还对力量素质和快速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童少年时期肌肉力量较弱,所以发展全面身体素质是提高力量和快速力量的前提。弹跳力、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一般力量和快速力量的训练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是早期训练的主要方面。力量素质的提高又是提高快速力量和专项成绩的基础,是决定训练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发展全身各部肌肉力量的同时,对腰背肌和小肌肉群的训练要给予充分重视,尤其应注意培养运动员突然地快速用力意识这一点很重要。后期可适当做较大重量的力量练习,同时提高力量练习的动作速度。可隔日进行一次力量练习。较大重量的练习多采用单个动作的重复,快速力量练习可采用组合循环训练的方法。练习中可配合速度、协调、弹跳力、投掷重物等练习。一切力量练习都应以提高参加推铅球技术各部肌肉的力量和专项成绩为目的。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要密切结合推铅球的技术特点,以发展快速力量为重点。一个人爆发力的好坏,天赋条件固然起着一定作用(选材时必须充分重视),但还要靠后来的训练。为不断改善爆发力,训练中要给予极大的重视。要不断提高结合技术的快速推起重物的能力,负重跳跃及快速动作后维持平衡的能力。练习时器械重量要适当,要在不减低动作速度的前提下,加强参与推铅球技术的肌群力量的训练。快速投掷重物的练习也是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运动员高度集中和瞬间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技术训练,是青少年从不会到会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专项成绩的全过程。因此,教学和训练密切相关。技术训练的目的是创造合理的用力条件,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力量。训练中不断加深对技术实质的理解,关键技术——对球用力和滑步接最后用力规格的训练要贯彻始终。分解技术和完整技术的训练,应根据各时期的任务不同,比例也相应有所不同。青少年时期模仿能力强,但是理解能力和肌肉力量都受到年龄的限制。分解练习过多,会影响完整技术各动作的衔接,同时由分解练习所获得的能力对提高专项成绩起不到应起的作用。相反,完整练习过多,可能影响技术规格的准确性,因此,选择训练方法时可以有所侧重,绝不可偏废一方。技术训练时铅球的重量,必须以保证动作的连贯和发挥所具备的能力及速度为标准,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加铅球的重量,直至投掷标准铅球。比赛是检查技术,提高训练强度和专项成绩的良好手段,可有计划地安排。在不断完善技术规格的基础上,加快完整技术的速度,为不断提高成绩打好基础。
四、推铅球运动训练特点与要求
滑步推铅球就其动作技术而言,从大方面分解是由滑步推铅球技术分成预备.滑步和最后用力三部分组成,但如细分是由多个独立的单个动作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动作完成质量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完整动作完成的质量。滑步的目的是使人体和铅球获得一定的预掷速度。最后用力技术是在预掷速度的基础上,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将球推离,驶向目标方向。由于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因素,在学习和训练中,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存在一些易犯的错误。
五.铅球训练中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学生在预备阶段基本能达到握持球的技术要求,但当滑步一开始铅球就离开了颈部,移至肩上或肩外,形成了肩上持球或肘下垂的托球姿势,致使铅球在滑步过程中无固定点,直接影响滑步节奏和快速的最后用力。而正确的握持球要领是:持好球后,将球置于锁骨窝处,肘关节抬起,稍低于肩,用手指与掌指关节将球推向颈部,下颌部位向下抵住球,这样就形成了手.下颌和颈部的三点固球,使球与身体成为一体,这样有利于铅球在滑步阶段的稳定性和最后用力动作的完成。解决策略;教师要讲明动作要领,讲解分析清握持球与完成好完整技术之间的关系。
1.学生对握持球技术与身体的关系不清楚
2.1.滑步时,不是滑而是跳,致身体重心不是直线前移,而是形成上下波浪.
解决策略是:学生在完成动作练习的过程中,预摆刚结束开始滑步前,蹬地要弯曲膝内扣,上体团缩降低身体重心和铅球位置,有利于开始滑步时蹬地腿的快速蹬地,使身体重心向投掷方向作积极快速移动。
2.2.滑步时上体过早前移,不利于超越器械的形成。
解决策略:(1)徒手滑步时由一人拉着投掷者的左手,做摆动左腿和右腿蹬地练习,体会两腿的配合。(2)滑步时由一人用手阻挡练习者上体向前,体会下肢带动上体滑行,或教师用语言等信号让练习者的眼睛看着与投掷方向相反的地方或稍微偏斜一点。
2.3.滑步过程视线过早看向投掷方向,视线没有随动作改变而逐渐转向投掷方向,造成身体提前左转.过早抬起和重心的过早前移。
2滑步时易犯错误
2.4.滑步结束时形不成稳固的两脚支撑,而是身体一直沿滑步方向惯性向前,致使滑步时获得的预前速度无法迁移到最后用部分。滑步阶段,上体逐渐抬起到最后用力的起始位置,滑步结束时,前脚主动向前下方蹬伸,两脚同时着地,两下肢成有利于支撑和用力的姿势,上体略微前倾稍右转超越器械,这时铅球处于较高的位置,这一过程,铅球的运动轨迹基本趋向直线,此直线大约与地面成40度角,这样的动作技术能使铅球在滑步阶段和最后用力阶段,运行轨迹基本保持一致,有利于提高铅球出手时的速度。
2.5. 滑步后停顿 ,失去了滑步目的意义。
滑步推铅球技术组成是由预备.滑步和最后用力部分组成,基本阶段,滑步为了获得最后用力前铅球的初速度,但要使这个初速度对铅球出手后的飞行起更大的作用,就必须和最后用力阶段铅球获得的加速度叠加,创造最佳成绩,叠加效果的好坏处决于滑步动作和最后用力二个技术正确衔接。教材教法中,尽管将滑步和最后用力分成两不同的阶段,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练习时不但不能在滑步之后出现停顿,而且还应该使铅球速度继续得到加速。这就要求学生在滑步结束后积极着地,快速地进入最后用力阶段,即滑步结束后,蹬地腿脚掌内扣着地,立即开始进入最后用力。针对纠正方法:(1)徒手做摆腿动作,动作不宜高,落地有节奏,部位要正确。(2)给予左脚下地信号刺激(击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概念。(3)徒手或持轻器械滑步,体会滑步后快速转髋蹬地动作。(4)滑步和最后用力的结合练习。
3.1.推铅球是非周期性动作的结合,是一系列不同的单一动作组成,由于每个动作是依次完成的,在动作结构上形成相对独立.复杂.连贯和稳定性,滑步与最后用力合理衔接,能提高铅出手前的速度,铅球在滑步阶段所获得的速度只有通过最后用力才起作用,可见,最后用力是整个技术的关键部分,对创造优异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明确最后用力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建立最后用力动作概念,是学好推铅球的基础,是指导学生学习更好完成动作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让学生了解和亲身体验蹬.转.送.挺.推.拨等动作技术就显的十分关键。解决策略:通过教师讲解与示范使学生良好的动作表象,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获的要领内涵,进而形成自我调控。
3.2.教师与学生只注重绝对力量增长、而忽视完成动作速度的提高,
平时教师强调要学生使劲推铅球,用全身最大力量推,而并不十分强调推铅球的动作速度,而学生呢,也有这种看法,不讲求完整技术动作,更不讲求完整动作速度,特别的最后用力的动作速率,只是想用力就能将球推远,我们来分析一下;在铅球投掷过程中,铅球的质量是始终保持不变的,从运动力学斜抛公式s=vo2.sin2a/g(vo为出手时的初速度.a为出手角度)中可知,铅球出手后飞行的距离与铅球出手速度平方成正比。由此可知,要提高铅球成绩,就要在完成推铅球动作速度上做文章,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力量,力量是速度的前提,没有绝对的力量也就没可观的初速度,假如运动员的力量越大,推球的工作距离越长,完成的时间越短,铅球受力就越大,速度就快。因此,在平时的学习或训练中,抓绝对力量的同时,也要做好动作速度的练习与提高,做好二者相辅相承的辩正统一,特别要求做好动作整体的速度节奏和鞭打式伸臂推拨铅球技术,使学生形成对正确技术的心理定向。
3.学生对最后用力动作概念理解不清、没有正确掌握好肌肉发力的合理顺序
3.3.最后用力出手时(以右手为例),身体侧向倾倒导致出手角度不够甚至是向下出手,而且很容易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而犯规。就其造成因素和解决策略而言:
3.3.1.右髋前送不充分
在腿后蹬转髋时,消极被动无前送。以上肢先走从而带动下肢再动,造成了右髋的前送不充分不积极的,从源头上导致身体侧倒现象的产生。解快策略:首先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徒手蹬转练习。
3.3.2.左脚支撑无力或支撑不稳
滑步支撑时,身体偏离中心线而倒向一边;左腿无积极向前下伸,不能很好地承受滑步带来的速度和力量导致身体倾倒,形不成反弓形。
解决策略:预先在圈内划出标志线,沿线进行滑步练习;徒手左脚积极下压练习;徒手斜坡前伸下压练习。
掷铁饼
完整的投掷铁饼技术是由握饼、预备姿势、预摆、旋转、最后用力和出手后的平衡几个环节组成。为了便于分析,可以把旋转和最后用力两个重要技术环节分为六个时相:双腿支撑起转、单腿支撑旋转、腾空旋转、衔接阶段、最后用力初始加速阶段、最后用力的最后加速阶段。这里仅就技术共性的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在运动实践中,运动员还应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技术风格和技术细节,以利发挥个人优势。
一.掷铁饼技术的要点
双腿支撑起动进入旋转是重要技术环节之一,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以后一系列动作的结构和节奏。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对这一环节的动作质量要求。
(1)预摆结束后,投掷臂放松留在身后,随着双腿屈膝支撑转动髋部带动上体起动旋转,身体重心由右逐渐向边屈边转的左腿移动,左腿左膝积极外转,左臂自然伸展,两肩平行,保持收腹,左肩经左脚上方沿大弧线向投掷方向转动,左腿和左肩协调配合,形成一体动作。
(2)左腿转动领先于左肩10°左右,双腿支撑起动要平稳,不宜突然加速,特别要防止突然用左臂拉左肩,要控制好肩轴转动的角速度。
(3)在转动中,身体要逐渐向投掷圈圆心倾斜,左脚尖转至与投掷方向成45°左右,此时,右大腿内侧肌群处于适度拉长状态,为右腿的摆动和落地积极转动创造条件。
1.双腿支撑起转阶段技术要点
(1)右脚离地后,右腿微屈,并按弧线的路线大幅度地向投掷圈中心摆动,左腿屈膝支撑继续向投掷方向转蹬。身体重心投影远离支撑点向投掷圈中心移动,左臂协同控制方向和维持身体平衡,使身体平稳地在转动过程中向前转动右髋,右腿摆向投掷圈中心时要低平内扣,右腿摆扣和左腿转蹬相结合,这是形成超越器械和获得水平速度的关键。
(2)在双腿支撑起转和左腿单腿支撑旋转阶段,要适当加大转动半径以增加转动惯量,因此在这个阶段,要做好身体重心移动,左臂伸展转动,右腿弧形摆动。右腿摆动时大腿高度不超过水平线,左腿保持约130°的弯曲,蹬地角36 ~42°。
2.单腿支撑旋转阶段
(1)由于左腿支撑转动阶段动作合理,决定了腾空时间短、重心起伏小的正确技术,这是当代掷铁饼技术特点之一。这阶段的动作主要是左踝的蹬伸,因为左脚要穿越整个投掷圈,完成这个穿越所费的时间越短,躯干就扭得越紧,在投掷前右肩的肌肉就拉得越紧。优秀运动员腾空时间一般是0.1秒左右,占完整动作的4.2%左右。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腾空动作,因此,要求左腿积极向右腿靠拢,减小下肢转动半径,增加下肢转动的角速度,为完成轴超越肩轴和右脚着地不停顿转动以及左腿积极后摆落地创造条件。
(2)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要尽量缩短腾空时间,太大有利于减少动能的消耗,尽早进入支撑,才能获得动量的来源。
(3)重心起伏不宜太大,这样会影响人体水平方位的转动速度。
3.腾空阶段技术要点
(1)右脚着地至左脚着地是旋转和最后用力的衔接阶段,也可以称为转换阶段,这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技术环节。很好地完成这一技术有利于减少转动速度的损耗,有利于提高旋转速度的利用率,有利于进入大幅度双腿支撑最后用力动作。右脚以前脚掌落于投掷圈中心的附近,右脚着地脚尖应指向投掷反方向偏左45°左右,投掷臂指向投掷方向略偏右。身体重量大部分落在弯曲(100 ~110°)的右腿上,微收腹,上体前倾45°左右。髋轴超越肩轴45°左右,左臂伸展扣紧,左肩大约于右膝上方,躯干形成扭转状态,持饼臂伸展放松与肩轴形成拉引角。右脚着地后,在保持上述身体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右腿不停顿、积极地屈膝转动,同时左脚靠近地面快速摆向落地点。右脚转动90°左右、脚尖指向投掷反方向偏右约45°时,左脚落地。由于上下肢的积极转动,使髋轴进一步超越肩轴,形成腰肩臂铁饼再度扭转拉紧,使下肢以转动的作用力开始作用于器械上。
(2)衔接技术好坏的关键取决于运动员在旋转中右腿是否积极工作,左脚主动快落,做好进入最后用力后的衔接动作。左脚落地的一刹那,整个身体要形成半蹲、微收腹和大幅度扭转拉紧状态。如这时从运动员投掷方向的右侧观察,应能看到位于运动员身后的铁饼。
4.衔接阶段技术要点
(1)从左脚着地至铁饼运行到最低点是最后用力的前半部分,成为最后用力的初始加速阶段。此阶段要充分发挥腿腰转动用力的能力,在左脚牢固支撑情况下,右腿右髋积极转动用力,投掷臂不急于主动加速,跟随腿腰的转动加速。同时,左臂适时地向投掷方向摆动,使胸部肌肉形成预先适宜的伸展拉长,为随后以胸带动投掷进而臂加速用力做好充分准备。
(2)在这一阶段,铁饼由高点运动到最低点,投掷臂由指向投掷方向偏左45 左右到指向投掷反方向。因此,要特别控制好上体的转动不应前引或上拉,从而获得较大的转动半径,使铁饼沿着较大弧线加速运行,这有利于加大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
5.最后用力初始加速阶段技术要点
(1)从投掷臂指向投掷反方向,铁饼运行到低点约与髋同高到铁饼出手,是最后用力的最后加速阶段。在下肢和躯干持续向前转动用力的基础上,通过左腿支撑用力和左臂、左腿及时制动配合,胸带臂急骤加速用力“鞭打”出手,出手点的高度约与肩同,出手角度约35 左右。
(2)最后用两脚站住的距离应适当,以有利于水平方向用力加速的距离。两脚开立过窄,容易造成动作向上而不向前,两脚开立过宽,两腿支撑用力和身体中心移动比较困难。因此,两脚的距离应取决于运动员的身高腿长、腿部力量、技术水平和技术类型。一般优秀男运动员开立在0.8米左右,女运动员在0.7米左右。
(3)最后用力开始时,身体重心位于两腿之间,靠近弯曲的右腿,处于较低的位置。用力过程中,身体重心由靠近右腿处逐渐推向左腿,充分发挥下肢及腰部力量的加大转动向前用力的距离。
(4)从左脚落地到器械出手,左侧支撑必须稳固。右侧支撑用力,是指从左脚、左腿到左肩、左臂,整个身体左侧的工作过程。在最后用力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支撑制动、用力和转动轴的作用,使人体重心与铁饼质心的连线达到最长。
6.最后用力的最后加速阶段技术要点
(5)在最后出手时还应合理利用空气动力学的原理,根据不同的风向、风速和自己的特点,控制适合的出手角和倾角,以减少空气阻力,利用空气的上升力,增加铁饼飞行的远度。
(6)最后用力是投掷铁饼的最后加速阶段,它对出手速度贡献最大,其任务是在旋转的基础上给铁饼再加速,以最快的出手初速度和适宜的投掷角度把铁饼掷出,这是决定投掷远度的技术关键。优秀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是在0.2秒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大幅度的转动和向前用力动作。各用力环节既要有先后顺序,又要有相互衔接用力过程,还要有及时制动身体某部位,使动量传递以加速其他部位和器械的运动。各环节紧密衔接,才能连续地增强作用于器械的力量,使器械获得大幅度持续加速的程度,达到最大的出手初速度。
1.“反弓”手触脚跟:两脚左右开立,提踵、挺髋,用右手触摸左脚跟,右腿部发力,完成挺髋、抬体动作,再反方向做。
练习目是让学生体会由下肢首先发力带动上体的正确用力顺序。
2.滚铁饼:两脚前后开裂,前后摆饼。顺势把饼向前滚出。
3.抛铁饼:两脚左右开立,两膝弯曲,右手持饼预摆至体后,然后蹬腿、挥臂将铁饼向前上方抛出。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由下至上的用力顺序。
4. 坐姿单手掷铁饼:右手持饼摆至体侧后方,转体、挥臂掷饼。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以躯干带动手臂的用力动作。
5. 跪姿单手掷铁饼:右膝跪地,左脚在前,右手持饼于体侧,通过髋部发力推动髋部向前,并带动躯干完成挥臂掷饼动作。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由下至上的正确用力顺序,以及正确的挥臂路线。
二、掷铁饼技术教学手段
6. 原地正面掷铁饼:两脚左右开立,右手持铁饼做1~2次预摆后,两腿蹬地,顶髋、转体、挺胸、挥臂将铁饼向前上方掷出。
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用蹬地转体带动挥臂的动作顺序。
7.原地投练习:手握小杠铃片或树枝,成原地掷铁饼的预备姿势,做蹬伸右腿、送髋、转体、挺胸、挥臂动作。
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正确的用力顺序和方向以及身体重心移动。
技术重点:掷铁饼技术教学重点是最后用力技术
最后用力是决定掷铁饼远度的主要技术环节,其对远度的贡献率约占60%~70%左右。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掷铁饼最后用力的基本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原地投掷铁饼技术与完整技术中的最后用力技术结构基本相似,但是最后用力是在旋转的过程中,有一定速度情况下,快速完成持续再加速的动作过程,因此,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反复练习原地投掷技术,还要让他们在旋转运动过程中反复体会最后用力的技术,把最后用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另外,背向旋转与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用力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技术本身又比较复杂,特别是双腿支撑旋转进入单腿支撑旋转阶段,旋转中既要控制手中的铁饼,又要考虑方向、位置、动作的平衡等。因此,初学者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反复学习和体会转动中的平衡感、节奏感和超越器械的肌肉本体感。教学时间的安排一般是原地投占30%,正面旋转投占10%,背向旋转占60%左右。
三、掷铁饼技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技术难点:掷铁饼技术教学难点是旋转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
旋转腾空后,右脚着地到左脚着地,迅速形成双支撑用力,优秀运动员一般用0.1秒左右。这是旋转结束和进入最后用力动作的开始,完成这一衔接阶段的动作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从动作结构上形成了最有利的用力姿势。这一动作衔接紧密,能够有效地提高旋转速度的利用率。初学者往往在旋转后很难控制上体继续旋转的速度,很难及时完成右腿单腿支撑转动动作。无法形成大幅度的最后用力姿势,或者常常使旋转和最后用力中间出现明显的停顿。有的初学者旋转投的成绩不如原地投的成绩好,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在最后用力中右腿右髋不失时机地进行积极蹬转用力,是关系到由下而上用力的技术基础,它可以较好地形成和促使以腰部和胸部带臂鞭打的基本用力技术。但是,初学者往往右腿只蹬不转,或是只用手臂去投掷铁饼,很难做到全身协调一致地鞭打用力。
背向旋转开始由双支撑旋转进入单支撑旋转技术,对下肢积极转动,上下肢的配合,左右侧轴的要求,前后动作的方向、路线,以及重心移动和平衡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初学者进行练习时常常是顾此失彼,难以照顾到方方面面,学习难度较大。
掷铁饼的完整技术是大幅度、快速旋转向前的圆运动,是一环扣一环、前环带后环、后环力争超越前环而前环又要绝对领先的紧密衔接的、有机的连锁反应。为了掌握好技术,铁饼运动员必须是刚健有力,动作又要极为协调、柔韧、快速。因此,要进行多年训练,并在儿童少年时期就要打好基础。全面身体训练是儿童少年时期训练的主要内容,除力量素质外,其他素质均应具有较高的水平。应强调协调、柔韧、灵敏、弹跳、速度等素质的训练贯彻始终,其中发展协调、弹跳尤其重要(特别是女子)。一般力量和快速力量是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上述素质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训练比例应逐渐增加。首先要均匀地发展全身各部肌肉力量,同时加强对腰背肌和小肌肉群力量的训练。注意培养运动员能用大幅度动作克服阻力的快速用力意识和节奏感。后期的训练可在提高动作速度的同时增加器械的重量,重点发展肩、臂、胸及下肢肌群的力量。实践证明,隔日进行力量训练效果较好(根据任务和运动员特点,也可做其他安排)。训练时,可采用单个练习的简单重复,也可采用组合循环训练的方法。每个练习的组数和每组练习的次数都不宜过多。力量练习的同时,要穿插10米左右的快频率跑放松和用力节奏鲜明的跳跃练习,协调性、柔韧性练习和技术模仿练习等。总之,教练员要明确力量练习绝不是为了举重比赛,而是为了将铁饼掷得更远。
四、掷铁饼运动训练特点与要求
为了提高内脏器官的工作能力,以适应大运动量的需要,同时减少多余脂肪给动作速度所造成的内在阻力,耐久力的训练不容忽视,要有计划地安排较长距离跑和越野跑等耐久力的练习(女子尤为重要)。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为提高技术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是培养专项意识、提高成绩的重要手段,因此,它在少年儿童时期的训练过程中,占有与技术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训练中,首先要培养以各种姿势快速投掷器械的能力,不断提高旋转平衡的能力,完成动作的节奏感、髋关节的灵活性;加强完成技术所需要的髋部及其他各部位的肌群力量。后期,随着专项力量训练比例的增长,进一步提高完成本项技术动作的肌群快速、协调用力的能力,不断增强投掷重物及高速旋转平衡的能力。对于儿童少年的技术训练,教练员应明确打好基础与积极提高的辩证关系,切不可急于求成。不断加深对技术实质的理解,狠抓技术规格和关键技术的训练,是技术训练成败的关键。技术训练是解决儿童少年从不会到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全过程,因此,教学与训练密切相关。首先要了解器械的结构、性能和运行的要求,学会控制器械,这个“基本功”要过硬。采用完整练习,应注意发现运动员自然用力的特点,在充分发挥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基础上,狠抓技术规格的训练。最后用力、旋转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是掷铁饼技术的关键,是训练的重点,要狠抓规格、突出重点,为不断加快旋转速度及快而猛的最后用力铺平道路。在儿童少年的技术训练中,要重视诱导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意念”活动,还应特别注重强调和诱导运动员,获得完成动作的肌肉“自我感觉”。因为任何动作都是人体的某部或全部肌肉按照特定要求(力度、幅度、结构、节奏)活动的表象,而肌肉活动又必然产生相应的“自我感觉”,凡正确的(客观标准)肌肉“自我感觉”,在表象上也必然是正确的动作。所以,在技术训练中,要采用适宜的手段,把握肌肉“自我感觉”的产生、强化、引导和转移,以及对复杂动作的结构、节奏的“自我感觉”,使之形成正确的技术,提高技术动作的实效性。每学一个技术动作,还要从理论上明确动作的实质,在完整技术中的作用及对提高成绩的关系。
一般采用诱导性练习,体会关键技术的实质,强化各技术阶段的肌肉感觉,加强主要用力部位的训练。采用完整技术练习,以解决技术各环节的快速衔接,增强加速旋转的节奏感。总之,要使运动员获得对身体某部肌肉或参加工作的全部肌肉的部位、结构与动作时间配合的体会。一般多采用以完整技术训练为主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动作连贯、节奏性强,利于发挥运动员自然用力的特点,但初期动作粗糙,易出现错误动作。采用分解技术训练为主的方法,虽然单个动作细腻,规格较易准确,但完整技术较易脱节,不利于充分发挥运动员自然用力的特点。完整技术训练和分解技术训练有着密切的内在的联系,因此,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与训练任务的不同,在训练安排上可有所侧重。有计划地参加比赛是检查技术、巩固技术、提高训练强度和专项成绩的良好训练手段,可边训练,边比赛,边打基础,边提高。
(1)握持铁饼时,持饼臂过于紧张,预摆动作急促,动作幅度小。
  产生原因:心理上害怕铁饼脱落造成动作紧张。
  纠正方法:多做持饼在体侧、体前、体后的摆动,使摆动的幅度逐渐加大;做滚饼及抛饼的练习,逐步加强器械感。
 (2)投饼时只用手臂力量,不会或不善于利用两腿及全身的力量 .
  产生原因:对投掷动作的概念不清,控制自身动作的能力差;或预备姿势不正确或身体重心向左腿移动过早,从而破坏了用力顺序的正确结构。
  纠正方法:徒手或持体操棒做模仿用力的练习。或以手拉肋木或木桩,做右腿转蹬用力的练习。
  (3)最后用力时,左侧支撑不好,造成左肩后撇,上体左倒或左腿弯曲,使得不能在出饼时提高身体重心。
  产生原因:对最后用力的转动动作,用力半径等概念不清;左腿支撑不好,从而削弱了右腿的转蹬用力的效果。
  纠正方法:从高姿势旋转投掷逐渐向低姿势旋转投掷过渡,有意识地加大两腿用力向上的协调配合,铁饼出手时应使双腿蹬直。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4)身体重心不在支撑平面内,不能较好地维持平衡。
  产生原因:旋转后身体重心移动的方向与两脚的落地点不一致,重心不在右脚的上方,身体重心没有到达圆心上方或是身体重心在圆心上方而右脚的落地点不在圆心附近。
  纠正方法:多做高姿势慢速旋转,将持体操棒或其他器械的辅助练习与持饼的练习结合起来,动作做稳定后再逐步加快动作速度。
  (5)旋转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超越器械
  产生原因:旋转动作紧张,下肢动作不够积极特别是在右腿落地后,左脚不能及时地快速落地。
  纠正方法:多做正面旋转持体操棒或铁饼的高姿势转投掷练习,逐步过渡到低姿势快速旋转练习。或将木杠置于肩上,做旋转的模仿练习,体会下肢对躯干和上肢的超越,使之产生拉紧用力肌群的感觉。
掷标枪
1.预跑阶段技术要点
(1)预跑阶段的特点是均匀加速,运动员持枪于肩上,逐渐加速,自然放松,富有弹性。其速度应与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和技术的熟练程度相适应,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投掷步阶段应当在不减速的情况下,完成引枪超越器械,为投掷做好准备。至于采用几步投掷步为宜,要根据每个人特点而确定。目前大多采用直接向后引枪和五步投掷步技术。
(3)投掷步的节奏是加速的,比预跑阶段的速度要快,特别是第三四步的速度明显快于前两步。投掷步的移动速度一般相当于本人绝对速度的80%,这样有利于控制动作,使动作做的准确而自然。
一、掷标枪技术的要点
2. 最后用力阶段技术要点
最后用力是整个投掷标枪技术最重要的部分。正确的最后用力必须做到尽可能多地动员人体肌肉参加工作。在交叉步右脚落地后,由于惯性使髋部继续向前运动,当右腿转入后蹬阶段左脚尚未落地之前,身体重心通过右腿支撑点瞬间开始了最后用力。
当左脚快速落地支撑,右腿继续蹬转加速右髋转向投掷方向运动,使髋轴超越肩轴,在髋部牵引肩部向投掷方向转动的同时,左臂屈肘向身体左侧下方移动,加快右肩向投掷方向转动速度,从而带动投掷臂向上翻转。形成满弓动作,随着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左腿做迅速强有力的蹬伸,髋肩轴用力后依次先后制动,逐级向上传递叠加到最大速度,这符合生物力学和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要求,即做到先大关节到小关节,先大肌群到小肌群参与用力。
3.标枪出手后身体平衡技术要点
标枪出手后,为了防止犯规,应及时向前跨一大步,右脚落地后身体重心下降并稍左转体进行缓冲向前,维持身体平衡。
4. 标枪出手后沿纵轴自转向前飞行阶段
标枪出手后沿纵轴自转向前飞行,标枪的自转有助于在空中飞行的稳定性,在有些情况下还可起延缓落地时间的作用。标枪出手角度在29 ~36 之间,攻击角接近0 时,标枪所受的阻力最小。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攻击角在0 ~10 时飞行效果最佳。这种姿态角在空中飞行可以更大地发挥水平速度,获得更远的飞行速度

⒈给初学者建立掷标枪技术的正确概念
教师可利用技术图片、录像等向初学者讲解掷标枪各主要技术环节及其特点,并进行完整投掷标枪示范,讲解掷标枪技术要领,介绍掷标枪的场地,介绍掷标枪的场地、器材情况,使其建立掷标枪技术的正确概念。
⒉学习最后用力技术
内容:
⑴学习和掌握掷标枪的各种专门练习
⑵学习握抢和持枪方式
①学习现代式握法
②学习肩上持枪方法
③学习正面插枪
预备姿势:投掷者正对投掷方向,两脚与肩同宽,左右平行站立,右手持枪于肩上稍向后头,枪尖低于枪尾,枪尖对着前方约10米标志,双膝稍弯曲。
技术要领:两腿用力伸直的同时,沿标枪纵轴用力把枪掷出,尽力使枪尖插中前方标志
二.掷标枪技术教学手段
3.学习原地侧向掷标枪
预备姿势:侧对投掷方向站立,两脚前后距离约一肩半,左右距离约一脚,左脚尖内扣约10度,右脚在后与投掷方向约成60度,右腿成半弯曲并承担身体重量。左臂稍弯曲位于肩轴延长线上,右臂自然伸直与标枪纵轴约成20度到30度角,枪声平行肩轴并靠近身体,眼看前上方。
内容:
⑴双人互相做“满弓”练习。
⑵利用肋木、橡皮带、标枪等做“满弓”练习。
⑶“打鞭子”练习。
⑷投掷小球或石块。
⑸掷标枪。
教法提示:
⑴通过各种“满弓”“打鞭子”等练习,有利于初学者掌握正确的“鞭打”用力动作
⑵让初学者面对网投小球,有利于初学者掌握正确的用力技术。
1.学习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
内容:
⑴持枪上一步成“满弓”练习
⑵上一步徒手“鞭打”或投掷小球(石头)练习
⑶上一步掷标枪
预备姿势:侧对投掷方向站立,左脚位于右脚跟附近,并以脚尖着地,投掷臂自然伸直于肩轴延长线上,人体稍后倾,身体重心放在弯曲的右腿上。
教法提示:做(1)练习时,教师或同伴站在练习者身后帮助他做投掷臂及时向上翻转动作,左脚前迈即将落地时,右腿瞪转与投掷臂向上翻转同时进行,左脚落地支撑制动形成“满弓”,并尽快完成最后用力动作。
⑷持枪上3步接“满弓”练习
⑸上3步徒手“鞭打”、投掷小球或石块
⑹上3步掷标枪
教法提示:由于上3步比上1步的速度快,因而教师或同伴帮助初学者更早些进行投掷臂的翻转才能形成较充分的“满弓”动作,这是做好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的关键。
㈡.学习助跑掷标枪技术
2.学习投掷步投掷标枪技术
内容:
学习引枪技术(从原地引枪到走两步引枪)
4步投掷步,引枪后接“背弓”动作练习(从走步到慢跑)
投掷步接“鞭打”动作、掷小球或石块
投掷步掷标枪
教学提示:
学习引枪时,要求初学者做到迈右腿-转体-向后引枪协调地进行,并把标枪引至正确位置。
开始应按达——达——达、达的节奏完成投掷练习,及早建立正确的加速节奏。
学习短助跑投掷标枪技术
内容:
预跑四步接投掷步,做引枪与“满弓”练习
预跑四步接投掷步做“鞭打”动作、“掷小球或石块”
预跑四步接投掷步投标枪。
教学提示:
为了有利于初学者掌握正确的投掷步节奏和最后用力,应在投掷区标明每步的适宜步距。要求在完成练习时不仅踏标志,还要听教师(或同伴)的逐渐加速信号。
为了掌握正确的助跑加速节奏,应在一个较长的教学手段采用助跑引枪—打鞭子-掷小球或石块等手段,然后适时地过渡到掷标枪
3.学习全程助跑掷标枪技术
内容:
预跑8-10步接投掷步
预跑8-10步接投掷步做“鞭打”动作、投小球或石块。
预跑8-10步接投掷步掷轻标枪(中等强度)。
教学提示:
选择适宜的助跑速度对初学者掌握正确动作非常重要,初学阶段助跑速度不宜过快。
逐渐提高投掷强度与量,对掌握与巩固全程助跑投掷标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重点:掷标枪技术教学重点是最后用力技术
最后用力是标枪出手时获得速度的关键,在最后用力教学中,应始终紧紧抓住标枪纵轴的用力,髋和下肢的正确动作;上体和投掷臂的快速鞭打等重点,这对于掌握正确的最后用力动作顺序和快速投掷动作至关重要,为运动员技术进一步完善和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投掷步是助跑的主要技术环节,对于加长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获得用力前最佳的身体姿势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掌握引枪和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重视引枪位置的基础上,应加强投掷步的速度节奏,尤其是第三、四步的技术动作节奏。标枪器械比较长,它的特殊结构决定了投掷标枪时的用力必须沿其纵轴施力才能获得良好的用力效果,也就是常说的“纵轴用力”概念。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并学会纵轴用力,必须让他们在投掷的全过程始终保持标枪的正确合理位置,控制好标枪是非常重要的。
三、掷标枪技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技术难点:掷标枪技术教学难点是助跑、投掷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通过持枪助跑平稳加速的节奏,进入引枪交叉投掷步,直至投掷步结束时,右脚落地后身体适当扭转,右膝、髋合理弯曲,左腿积极向投掷方向摆出并迅速落地,开始做出有力的左侧支撑技术动作进行配合,使最后用力技术动作更加积极、连贯。这一系列衔接动作是保证助跑速度能够合理运用于投掷标枪的关键。另外,控制好标枪在投掷过程中的正确位置。初学者在投掷标枪时常常只注意肌肉用力的大小,而对标枪与身体保持的位置、枪尖和枪尾的高低、助跑中手对枪身的上下晃动和左右摇摆的控制等都不够重视。这样将使肌肉用力难以作用在枪上,还容易造成肩和肘部的伤害,影响标枪技术的掌握。
掷标枪项目,要求具有高度的速度力量即爆发力、柔韧性,以及快速反应和大幅度的协调用力能力。因此,运动员必须具备强有力的躯干、腰、髋及上、下肢肌肉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因为掷标枪动作是在幅度大、协调性和灵活性高的情况下完成的,所以对手腕、肘关节、胸、腰、髋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出较高的要求。为此,运动员必须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掌握完善合理的掷标枪技术,才能达到优异成绩。少年标枪运动员,要从小打好身体训练和基本技术训练的基础,并坚持多年、系统有计划的训练,为以后取得优异成绩创造良好条件。
四、掷标枪运动训练特点与要求
标枪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现以常见的四步为例,对标枪教学训练中易出现的技术问题和纠正方法给予探讨,以供在标枪教学训练中参考。
一、忽视对握枪、持枪动作优缺点的分析
标枪的握法正确与否与整个技术动作过程都有直接关系,然而由于握法不是标枪技术的重要环节,往往被教练员忽视。
纠正方法:教练员要向运动员介绍、分析各种握、持枪的方法;了解和研究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有侧重地向其介绍适合本人特点的最佳握、持枪的方法;运动员要积极实践,选择适合自己的握、持枪的方法。
五.标枪教学训练中易出现的技术问题及纠正方法
二、助跑无节奏、无弹性、重心起伏太大
助跑是标枪技术中时间最长、动作环节最多的动作技术阶段,他直接影响整个动作技术的完成和个人水平的发挥。助跑目的有:一是人体和器械在最后获得一定的预先速度。二是为完成引枪和超越器械动作,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有的运动员为追求速度而忽视助跑的节奏、无弹性、重心起伏太大,影响了助跑的整体效果。
纠正方法:多做20~100米加速跑、计时跑、反应跑;定时跑、匀速跑,用前脚掌着地,增加助跑的弹性。
三、引枪的位置和方向不正确
引枪是投掷步阶段的重要内容,它对助跑速度和最后用力动作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引枪为了加长投掷的用力距离。引枪要控制好枪,使枪的中轴与投掷方向一致,枪离身体不能太远、手不能过低,标枪与地面的夹角要适中。
纠正方法“发展肩关节柔韧性和力量性;原地、走步、跑步练习引枪,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手臂空间感;原地或走步引枪,教练员帮助控制标枪的位置和方向;录制引枪动作,运动员观察改进技术。
四、投掷步第三、四步减速
投掷步的主要任务是在不减速的情况下引枪、做好超越器械动作,不间断地过渡到最后用力。第三、四步减速,破坏了整个动作的节奏和连贯性。投掷步前四步步长应做到“大—大—中—小”。
纠正方法:不减速短距离助跑投掷步练习;确定投掷步的落脚点,在不减速的情况下强化练习;降低投掷步动作难度,做第三、四步练习;语音伴奏下作投掷步练习。
五、第四步步幅过大、造成“坐着”投枪
投掷步第四步是助跑过渡到最后用力的衔接步。最后一步的步长要明显小于第三步,如过大会造成身体重心起伏太大,不能很好地做成“满弓”,影响最后用力技术的效果。
纠正方法:理解最后一步合理步长对完成最后用力动作的意义;确定第四步步长条件下,加快第四速度;做投掷步第四步时,左腿应快速摆腿,落地。
六、超越器械不充分:
充分的超越器械能加长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为了最后用力做好有利于姿势。做投掷步时要做到不减速,第三、四步步长明显减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超越器械动作的质量。做“跳跃式”的投掷步有利于做好超越器械动作。
纠正方法:在语音提示下,加快投掷步第三、四步的速度;反复练习交叉步动作,加大步幅;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七、“满弓”不充分
“满弓”是最后用力技术的重要技术环节。在完成投掷步第三、四步后上体转为正对投掷方向,胸、髋前挺,投掷臂尽可能留在体后,整个身体右侧腿、腰、胸、臂的连线向后反张,形成“满弓”,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的身体姿势。
纠正方法:原地、难速做“满弓”练习;持器械或借助外力做“满弓”动作,体会肌肉感觉;做桥、正面原地或上步投沙袋、俯卧两头起等练习;加强肩、腰、髋关节的柔韧性和力量性练习。

八、最后用力顺序不合理,主要是手臂用力过早
合理的用力顺序是标枪出手时获得最大速度的保证。手臂用力过早会破坏最后用力顺序和动作的连贯性,过早加大了手臂的紧张度。在最后用力的开始姿势后,右腿、髋部发力向投掷方向转动,髋牵引肩向前转动,肩带动投掷臂,以上臂带动前臂和手腕转动,把投掷臂翻到右肩后上方,形成“满弓”身体姿势,最后挥臂“鞭打”掷出标枪。
纠正方法“徒手、持枪做准备和最后用力顺序的模仿练习;结合投掷铅球和铁饼的最后用力技术,体会、明确最后用力动作过程和动作要点;持较轻或较重器械(如木棒、铁棒)体会最后用力顺序。
九、对左侧支撑重视不够
强有力的左侧支撑对投掷项目非常重要。投掷第四步左腿有力的制动是动量由人体向器械传递的关键。以左肩到左腿的支撑为右腿蹬地转髋创造了条件,加速了右髋向投掷方向转动,牵引的左臂屈肘向身体下方运动,加速了右肩向投掷转动,从而带动投掷臂向上转动和投掷臂前臂、手腕向上翻转。
纠正方法:投掷第四步做有力的制动练习;明确左侧支撑对最后用力的重要性;原地、短距离助跑徒手或持轻器械做最后用力动作,体会左侧支撑时的肌肉感觉。
十、最后用力不能通过标枪纵轴
标枪技术的关键在最后用力。做“鞭打”动作时,要使全身的力量通过手臂、手腕和手指作用标枪的纵轴上,并使标枪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和约35度角飞出。
纠正方法:控制好标枪的方向和角度,做手臂手腕最后用力的“鞭打”动作;明确引枪和控制标枪的技术要点,原地、慢跑中反复引枪和控制标枪的练习;不用全力掷标枪,观察、体会标枪的飞行路线和用力的直线性。
十一、不重视运动员的个人技术风格培养
在平时的标枪教学训练中,教练员只注重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和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了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不再追求所谓的技术模式,要使运动员技术细节上的个性特点得以发挥,达到提高成绩系统各因素的最佳组合,取得最大的技术效益。
纠正方法: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水平。了解、研究运动员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技术组合;加强对运动员的个人技术风格养成的研究。
投掷项目力量训练手段
投掷是典型的爆发力项目。在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技术理念中把“力X速度”称为爆发力。可见快速力量是决定投掷成绩的主要因素。下面介绍十种力量训练方法,供教练员参考:1、负功锻炼法;2、借力强行训练法;3金字塔训练法;4、接连递减重量训练法;5、预加训练法;6、静力练习法;7、循环练习法;8、多个动作合一训练法;9、固定重量练习法;10、动作多变训练法。
一 负功训练法
国内外一些力量专家认为:负功锻炼能更快地增强肌肉力量和速度。运动员锻炼肌肉的正式形式(举起重物,肌肉主动收缩)完成后,接着就是负功形式(放下重物,肌肉被动拉长)。通常运动员是在力量练习时,正功形式所用的时间比负功形式变长。肌肉的紧张度也大的多。负功锻炼时则要求回复到预备姿势的时间比将重物举起时的时间长一倍。例如,在发展运动员股四头肌的杠铃蹲起旱,下蹲的时间要比蹬起的时间长一倍。这样可以高强度的刺激股四头肌。而且,有助于其初长度的增加。通常大家只注视蹲起,而忽略了下蹲对肌四头肌的良好刺激。慢慢地蹲下本身就是很好的负功练习手段。所以,应当重视运动员在进行下功练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巧妙的利用负功练习,这样,可以使所练习的肌肉得到充分刺激。从而,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负功练习的优点是,在与肌肉接力反向运动中,肌肉被动拉长,由做正功的缩短状态逐渐回复到静止时正常长度,有利于肌肉收缩前初长度的增加。从而使肌肉速度和力量都大大增强。而且,负功锻炼还能发展对抗肌群的力量和韧性,使各部位肌肉均匀得到发展。
负功训练有两种方式,(以杠铃深蹲为例)
与正功锻炼相结合,训练与一般训练相同,只是注意让运动员蹲下的时间比蹬起的时间长一倍。也就是说让运动员慢慢蹲下,快速蹬起。
纯负功训练。先将杠铃置于架上,然后运动员肩负杠铃缓缓下蹲到最大限度,这时,由同伴将杠铃快速取下放回架上。注意纯负功练习的重量要比平时训练的重要多约40%,放下的时间至少4秒,最多8秒,动作次数为4-6次,纯负功训练一定加强保护帮助,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二 借力强行练习法:
这是一种极限训练法。主要用于发展运动员的相对力量。
训练方法是:运动员在完成极限负荷或大负荷练习到每组的最后阶段,单靠运动员本身的力量已无法完成动作,这时教练或同伴及时给予助力和保护,使其重新再做2-3次。这个动作关键是给的助力要恰到好处。这种方法可使肌肉得到最高强度的刺激,能有效地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力量。
三 金字塔式的练习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所采用的重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例如发展铅球运动员上肢力量的仰卧推举第一组从60kg开始做5次。第二组加到70kg做4次,第三级加到80kg做3次,第四组加到90kg做2次或1次,第五组减至80kg做3次,依次递减到开始的重量和次数。这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肌肉的局部负荷力大,能有效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种中枢间的协调能力,可很快地增长肌肉的力量。
四 接连递减重量训练法
这种练习方法,杠铃重量以全力以赴只能做得起4次的重量为准,杠铃两头的重量应由多片5kg的杠铃片组成。运动员在作仰卧推举时,由两位同伴分别站在杠铃的两侧,当运动员做到第4次后,让两位同伴迅速从杠铃两端积取下一5kg杠铃片,练习才立即继续做几次,然后再各取下一片,再继续做几次。这样的训练方法,可使仰卧推举的锻炼强度达到一般难以达到的程度。
五 预加训练法
有些锻炼某一部位的动作,同时必须用上另一部位的力量来完成。但由于另一部位的肌肉力量较弱,往往当它已无力来继续做下去而不得不停止这个动作的练习时,而原定主练的部位尚未等到必要强度的刺激。例如铅球运动员经常采用的仰卧推举,它是发展胸大肌的主要动作,但这个动作又必须依靠肱三头肌的力量把杠铃举起来。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臂部已经力竭而不能再举下去,可是胸大肌还没有受到相应的刺激。这是因为胸大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做卧推之前,预先加做一个不需要多少臂力而对胸大肌的刺激较大的动作,例如加做仰卧扩胸,或蝴蝶机扩胸(专门发展胸大肌的一种练习。接着再练习卧推,这样可以使胸大肌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六 静力练习法
又名等长练习法。运动员在抗阻力过程中,所用力的肌肉不发生位移,肌肉长度不变。这种练习方法的特点是,可以较短的时间内消耗较小的力量,而使肌肉持续长时间的受到强烈的刺激,从而使肌肉达到最大的紧张程度,能有效地增大肌肉的体积和力量。但静力练习不易做多,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因为经常做静力练习可使动作迟钝,影响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七 循环练习法
把多个锻炼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教练给按一定次序编排好,把练习这些动作所用的器械也按一定的程充放置好,让队员按的程序做完一个动作,休息1分钟,接着做下一个动作,直到全部做完,称为一个循环,这种训练方法适合于水平较低的运动员。
八 多个动作合一训练法
这是把锻炼一个主要身体部位的二个或三个动作各做若干次,合并做为一组,中间不加停歇的锻炼方法。以发展上臂力量为例:杠铃快推(主练肱三头肌)做8次,接着立即做杠铃弯举(主练二头肌)做8次。如此做三、四组,可使上臂肌肉得到十分彻底的锻炼。
九 固定重量练习法
用固定重量练习法所用的器械重量保持不变,但负荷重量不可太小。一般采用大负荷重量进行练习。选择的重量,以运动员全力以赴只能做起4-5次为宜。练完一组休息1-2分钟,继续下一组,直到每组只能做1-2次为止。这种练习法的特点是枯燥无味,但是,经是发展肌肉速度力量的有效方法,适合具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

十 动作多变训练法
如果总是用老一套方法时行肌肉练习,肌肉就会由于太习惯某种固定的动作搭配、程序编排。方式角度和重量次数,而感受不到强烈的刺激,引不起肌肉的良好反应,为此应时常采用各种不同的动作,使肌肉从不同的方向、角度、重量。始终能感受到良好的刺激。另外,动作多加变化能增加动员的训练兴趣。但是,这要求教练员首先掌握丰富多彩的力量训练的方法。
力量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练习的关系:
在训练中只重视专项力量而忽视了一般力量,要知道一般力量是专项力量的基础。一般来说,准备期训练当中,一般力量的训练比例为40%,专项力量训练占60%,比赛期训练中,一般训练比例为30%,专项训练占70%。
2.超负荷训练原则
力量训练不能长时间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想提高运动成绩,就要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负荷水平,等稳定后在增加负荷。但不能盲目加大,防止出现伤病。
3.力量训练要注意平衡
投掷项目力量训练时不但要注意上肢与下肢的均衡、左侧与右侧的均衡、上下肢与躯干的连接,更要注意主动肌力量与被动肌力量的均衡。
4.要处理好大小肌群的关系
在进行绝对力量训练中,不能忽视小肌肉群的训练,要把大小肌群、屈伸肌群的训练相互结合起来进行,以充分体现速度力量素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