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选修之《唐诗宋词选读》菩萨蛮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选修之《唐诗宋词选读》菩萨蛮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9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28 12: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 温庭筠表面意思:一
个美女,在闺
房之中,起床
-梳洗-画眉-
簪花-照镜-着
装,这样一个
过程。“金明灭”指什么?金光明灭闪动的样子。
早晨,破晓时,阳光从门窗的空隙射进来,照在这个女子枕畔的屏山之上,而屏山有金碧螺钿的美丽装饰,于是,日光就显出金光闪烁的样子。是一幅很美丽的图画。有了光线,人就容易惊醒。日光照进来,金光闪动,这个女子醒了。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的时候,日光照耀之下,在枕上一转头。鬓云欲度香腮雪。云鬓,像乌云一样的头发。鬓云,头发的乌云。更形象。 画蛾眉有一种象征的意义。但温词不止如此,还“懒起”。难道说赖着不起床还有什么道理?当然有!“画蛾眉”是代表一个有才学,有意志,由理想的人,他对于自己的才能意志的珍重爱惜,一份爱美和要好的心情。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所写为一个美丽的女子付出任何代价也在所不惜。引申:为了美好的理想付出任何代价也在所不惜。古典诗词里面所洋溢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好的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操守和修养。我们不管他是不是写美女,是不是为了美丽的女子。可是,正是因为这种美好的理想,能够唤起我们的一种共鸣,鼓舞我们向上,向着美好的理想追求。古代妇女是被压迫,被损害,被选择,被抛的,是处于被动地位的。不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事业和人格。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有才智之士是愿意为欣赏他的知己付出代价的。阮小二说,我这一腔热血是要买给识货的。孔子,“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等待能欣赏自己的人。女子化妆为人欣赏,无人欣赏爱悦,所以慵懒。实际是假借写女子,实际正是写他自己仕宦之上的不得意,是写一个才智之士不被任用的一种感慨和悲哀。温词就妙在这里。懒起毕竟弄妆了。弄,是玩味欣赏的意思,自我欣赏的意味。并非匆匆忙忙洗一把脸,梳一梳头。她要调粉涂脂,把胭脂的深浅,画眉用的黛色的深浅,都要调理的很好,一丝不苟地慢慢地画。画一画,还要照一照,欣赏一番,再画一画,再照一照,这叫弄妆。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无人欣赏就不香了吗?不会。因为,香是它的本质。陆游
《卜算子·梅》哪怕我梅花零落了,零落在泥土之中,被车马践踏,碾过去了,我的芳香落在泥土之中,都是不改变的,因为哪是我的本质。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正像陶渊明诗中所说“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我自己有一个理想,我追求我的理想。你们大家都认为我是傻瓜,有什么关系,我的本质是如此的。屈原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温词中。她虽然是“懒起画蛾眉”,虽然是“梳洗迟”,但毕竟是画了。这是在珍重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是说没有人欣赏,我就堕落,就败坏,就放弃自己,不是的。这是读书人的品格上的操守。画了眉了,弄了妆了,面部化妆完成了,梳头也梳好了,现在可以在头发上戴花了,所以“照花前后镜”。只面对镜子,只能知道前面位置如何,不够。人群中活动,四面八方,所有角度都可以看到你的。前后镜都要照一照,从每一个角度看花的位置是不是合适,是不是美好。这就是“照花前后镜”照花前后镜,就看到花面交相映。花是美丽的,人也是美丽的。鹧鸪是在绣罗襦上刚刚贴绣好的,花纹是“双双金鹧鸪”,一对一对金色鹧鸪鸟。在中国,常用鱼鸟,比目鱼,鸳鸯鸟,一对一对,成双成对的,代表一种幸福美好的生活,代表找到理想的对象,理想的归宿。词中所写是一个孤独的女子没有人欣赏的寂寞心情。衣服的贴绣是反衬,点醒她所追求的是双双对对的理想。美丽的衣服和装饰代表美好的才智,品德,操守。无论是否有人赏识,任用,都要保持高洁,美好,芳香的本质。金色的朝阳辉映在金碧螺钿装饰的围屏上金光闪烁,
蓬松鬓发像流云一样将要遮掩过她那雪白的香腮。
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反复摆弄欣赏,梳洗多么迟缓。
对着前后镜,美人在簪花,发髻上鲜花与镜中美人面交相辉映。
穿上刚熨贴好的绣花丝罗短袄,彩衣上缀着一双双金线绣成的鹧鸪鸟。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

3、 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1、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2、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3、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