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
①汉语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汉语语音的基本感知单位是________。
③构成汉语音节的三大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言以蔽之,汉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济性,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性。
答案:①经济性 艺术性 ②音节 ③声 韵 调 ④简明 简约 以少胜多 意美以感心 音美以感耳 形美以感目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福祉(zhǐ) 菜畦(xí) 拗断(ǎo)
视若草芥(jiè) 祓除(bá)
B.肄业(sì) 谙熟(ān) 吮血(shǔn)
同仇敌忾(kài) 僭称(jiàn)
C.思忖(cǔn) 口讷(nà) 盘飧(sūn)
面面相觑(qù) 猿猱(náo)
D.赧然(nǎn) 衅端(xìn) 赡养(shàn)
妍媸毕露(chī) 戏谑(xuè)
解析:选D。A.“畦”应读qí,“祓”应读fú;B.“肄”应读yì;C.“讷”应读nè。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遒劲 敲竹杠 沸反盈天 来而不往非理也
B.丰腴 打圆场 煊赫一时 识时务者为俊杰
C.撕打 跑龙套 有条不紊 言必信,行必果
D.接洽 挂幌子 德艺双罄 牵一发而动全身
解析:选B。A.理—礼,C.撕—厮,D.罄—馨。
4.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
①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那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的作品来的。(A.品味 B.品位)
②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________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些则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A.内涵 B.蕴涵)
解析:①“品味”意为“尝试滋味”,是动词,常常用副词修饰;“品位”常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是名词,往往用形容词修饰。了解这一语法特点,再对该句语境略加分析,即可发现正确答案是B。②“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蕴涵”,是动词,包含。根据语境当选A。
答案:①B ②A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言的人更多了:评论员在新闻背后摇唇鼓舌,官员在网谈中积极回应,知名的慈善家在呼唤爱心,普通的志愿者也在就事论事。
B.这边农民工子女上学磕磕绊绊,那边富二代培训教育却红红火火,冰火两重天之状态让人感慨良多。
C.严川是家庭伦理剧中典型的“三夹板男人”,夹在老婆和妈妈之间,不能左右逢源,反而经常推波助澜家庭矛盾。
D.日本的消费者确实够强大,代表日本消费者的日本媒体确实敢讲真话,以至日本市场上的任何产品质量瑕疵,都会遭到不舍地穷追猛打。
解析:选B。A.摇唇鼓舌:指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妥。C.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可做宾语、定语,不能带宾语。D.穷追猛打:对于溃败的敌人不断追击。与“不舍”内容重复。
6.简要概括下面一段文字所说明的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不超过25字。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成语往往四个字或者三个字一句,如“置之度外”“想当然”。字数多的极少,如“牵一发而动全身”。成语句式整齐,如“稗官野史”“微言大义”,又“轻描淡写”“树碑立传”“面黄肌瘦”。至于“千军万马”“山清水秀”,平平仄仄,就是好听。四字成语里面很少有违背这个规矩的。唯一“不正经”的一句成语就是“乱七八糟”,因为按照美学应该是“乱七糟八”,或者“七乱八糟”,结果它就偏偏是“乱七八糟”,所以就乱七八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压缩题。首先抓要点:①成语往往四个字或者三个字一句,②成语句式整齐,③平平仄仄,就是好听。其次是概括总结。最后看是否符合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是简洁、整齐(或“对称”)和富于音乐性(或“音韵和谐”“铿锵”“抑扬”)。
7.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语意连贯。
苏泽广真是哭笑不得,苏泽广①觉得儿子合图还不懂事,把家托付给他②是徒劳的,便失望地起身。然而他刚要离开,他③突然跳下椅子,合图④吹灭桌前的蜡烛,“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抱住他⑤的腿,在黑暗中说:“爸爸,你放心吧,堡⑥要是不回来,我⑦管这个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衔接、连贯的能力,①删除或改为“他”避免了语意重复,也达到了简洁的效果;③改为“合图”使指代明确;⑤改为“苏泽广”或“父亲”使指代明确;使前后文衔接、连贯。
答案:①删除或改为“他”;③改为“合图”;④删除或改为“他”;⑤改为“苏泽广”或“父亲”。
8.朱自清的散文《绿》中:“走到山边,便 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试分析这句话中叠音词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叠音词不仅形象,而且音韵铿锵,旋律动听,给人一种声情并茂的音乐美。
9.阅读下面文字,说说你对汉语的“经济性”的理解。
当年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只见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三人于是连忙请教:“那你如何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三人听后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比照自己的冗赘,深为欧阳修为文的简洁所折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简约是就文字的数量而言的,丰富是就文字的信息量而言的。其实简约与否只能相对于文字所承载的信息量而言。离开了文字所承载的信息量,就无法谈是否简约。语言的“经济性”就本质来说,就是以最少的文字承载最丰富的信息。
10.阅读下面的诗歌,说说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闺 情
李 端
【注】 ①忿:不满,恼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头两句描写了月落星稀,天快要亮了,一个思妇辗转难眠的场面。她因为丈夫远离,孤枕难眠,思念一夜,只好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难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跻身 剂量 济济一堂 光风霁月
B.信笺 饯行 明修栈道 草菅人命
C.坎坷 沉疴 百舸争流 苛捐杂税
D.奴婢 庇护 惩前毖后 大有裨益
解析:选D。D项读音全为bì;A项读音依次为jī、jì、jǐ、jì;B项读音依次为jiān、jiàn、zhàn、jiān;C项读音依次为kě、kē、ɡě、kē。
2.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一个量词用下去,就能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描摹出来。下列各组短语中的量词不能描摹事物形态神韵的一组是( )
A.一刀纸 一眼井 一叶扁舟 一轮明月
B.一辆车 一滴油 一线天空 一幢高楼
C.一粒米 一条蛇 一堆粪土 一串珍珠
D.一捆柴 一团雾 一线希望 一痕长堤
解析:选B。“辆”“幢”不能描摹事物的形态神韵。
3.下列短语中能体现汉语语言的艺术性,且前后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冷若冰霜,艳若桃李
B.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C.差一点考上大学/差一点没考上大学
D.法国队大败德国队/法国队大胜德国队
解析:选D。两句都是“法国队胜利”。
4.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
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
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
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
解析:选B。第一组都是喜爱之意,但“钟爱”比“喜爱”程度更深。第二组“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或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语段中修饰雪花只能用“纷纷扬扬”第三组“飘动”指浮在空中随风移动。“浮动”指漂浮游动。“浮动”更显花香有游动的情态。林逋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第四组“犹如”指如同;好像。“好像”指有点像:类似。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3月18日台湾民进党主席蔡文英抢先要角逐台湾2012年大选,并通过媒体宣称,两岸应该“相互承认主权”,这就再度表露了“两国论”的立场,其危言危行必将影响渐趋稳定的台海局势,受到包括大部分台湾民众在内的有识之士的严正批评。
B.对于消防工作,我们一定要曲突徙薪,事先做好充分准备,防患于未然,切不可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导致灾祸的发生。
C.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已是去年以来的第九次上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在从一定程度上抑制日益上涨的房价,但从各地反馈的实际情况来看,所起的作用差强人意,房价并未出现明显下调,少数地区甚至出现小幅上扬的情况。
D.三月初日本遭遇世界罕见的大地震,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而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更是雪上加霜,令世界各国人民忧心忡忡,25年前俄罗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的惨痛教训,至今还记忆犹新。
解析:选B。A.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C.差强人意:大体上能让人满意。D.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与“还”重复。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不消”是否只指酒意未消?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肥红瘦”中这四个形容词分别指代或形容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是。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而实际上是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2)“绿”“红”这两个词分别指代“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7.分析下列文段中运用叠音字的表达效果。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峻峭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郁郁苍苍”“重重叠叠”“密密麻麻”“亭亭”等叠词增强了对毛竹形象的描写,节奏感强,声韵优美,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感。
8.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金葵向日,孔雀开屏,红霞万里,草木争荣,繁花似锦,绿树成阴,花坛巧布,彩练横空,千红万紫。
高空飞机,来回飞行,果敢勇猛,誓灭坏蛋。
上面两段话哪一段更具有音乐美感?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段比第二段更具有音乐美感,因为第二段前后声调基本一致,读起来太死板;而第一段声调富有变化,错落有致,读起来有韵律美。
9.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分明是在嘲笑我国的贫穷。周总理幽默地答道:“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十八元八角八分。”这一回答,使全场记者愕然。周总理接着解释道:“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等十种主辅货币。合计为十八元八角八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誉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总理的话,激起了热烈的掌声。
②1972年2月21日中午,尼克松总统和夫人、美国国务卿罗杰斯、总统助理基辛格等一行乘专机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等人到机场迎接美国客人。尼克松不等走下舷梯,就将手伸向周总理。当两只手握在一起时,周总理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25年的隔离状态。”
第①段中周总理的回答和第②段中周总理的语言都很有艺术,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面对西方记者咄咄逼人的提问,周总理避开锋芒,故意将记者的话作错误理解,从而以一句幽默的话作答,答非所问。接着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资金雄厚,信誉卓著,抨击了西方记者的嘲笑。这充分表明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与气魄。“多少资金”在这里出现了歧义:a.数量(美国记者不怀好意,想问这点问题);b.种类(周总理的理解)。
②当年在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总理握手,为了弥补这一过失,尼克松总统不等走下舷梯就伸出了手。面对这一局面,周总理当即说了这句简洁巧妙的话。“最辽阔的海洋”,表面意思是太平洋,美国在其东岸、中国在其西岸。但是,语句的下半截却是“25年的隔离状态”,这是“最辽阔的海洋”的比喻义。“25年的隔离状态”是指1946年11月周总理离开重庆到1972年之间的25年,其间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没有官方友好往来。
10.“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上面是朱自清的《春》中的一段话。试从句式、音节(音乐)、用词、修辞等方面简析这段话的艺术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段话句式丰富灵活,有整句、散句,有长句、短句,交错使用,富于变化,很有新意;节奏简洁明快,铿锵有力,儿化韵、叠声词、开口呼韵旋律感强,极富音乐之美;“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大量比喻的运用使文章色彩绚烂缤纷,美不胜收,“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拟人修辞格,使春天充满生机、活力。“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使人充分感受到浓浓的春的气息,这段对“春”的描绘,无论音韵、用词还是句式、修辞,都堪称典范,显示出极强的文学艺术性,给人以美的熏染和享受。
11.有一副对联颇为有趣,上联是“近世进士尽是近视”,请你对出下联,以体现汉语语言的经济性。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喜府媳妇悉服喜服
12.叠音词不仅形象,而且音韵铿锵、旋律动听,给人一种声情并茂的音乐美。请结合下面两段话,探究汉语语言的音乐美。
(1)杭州龙井南有九溪十八涧,有联云: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调]天净沙 即事
乔 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押韵方面。这副对联分别押ɑn韵和u韵,韵脚是“山”“泉”,“路”“树”,音乐感强,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②叠音词运用。给人以形象感,韵律美,特别是“丁丁冬冬”拟声词的运用更给人以优美的音乐感受,有一种如闻其声的优美的感官享受和艺术享受。
(2)全曲运用叠音词,音韵优美,一气如注,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写景写人,有“以小总多,情貌无遗”之妙,全曲押en韵,一气呵成,读时朗朗上口。平仄交间,诵咏抑扬顿挫,极富音乐美。
13.请你以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参加滨河市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活动。
(1)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传标语以营造气氛。(不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所认识的一位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困惑,请向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妈妈,您辛苦了;②世上只有妈妈好;③母亲,人生的第一任老师;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德·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傅雷《傅雷家书》;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爱的思考》。
理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爱的教育》告诉我们——有爱的教育才是一池活水。
《傅雷家书》主要体现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爱的思考》十分强调对青年进行爱情教育的重要性,他把爱情当作人的心灵中最宝贵的东西,它在人的道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对青年进行爱情的教育,要把“爱情”变成培养青年一代高尚品德的特殊学校。苏霍姆林斯基强烈呼吁教师、父母、社会要把教育青年珍视爱情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不要无谓地糟蹋它。
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
现代汉语在中文信息技术处理中的困难
二十年前,我国计算机专家和汉语汉字专家为能在计算机上显示汉字,曾经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完成了历史性的突破。自那以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虽然在有些方面有所进步,但是至今还没有跨上“语言处理”这个台阶。我们在“字处理”阶段停留的时间太久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汉语在中文信息技术处理中存在着巨大的困难。
汉语缺乏狭义的形态。西方语言的形态,对于计算机来说就是标记;汉语没有这种标记,就需要人深入把握词的种种规律,把这些规律形式化,其实就是人为地做出标记。因此,汉语的特点一方面使得西方计算机语言学一些成果和经验不能完全适用于它,另一方面增加了计算机“分辨”词素、词、词组的难度(在书面语、字和字之间的距离也是造成这一难题的重要原因)。
汉语语法灵活。即缺乏狭义的形态,汉语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一靠词序,二靠“意合”,三靠虚词。但是,词序虽同可能意义迥异;虚词并非非用不可,特别是在口语里,虚词更少,因此虚词只能是解决词与词、句与句关系问题的辅助手段;意合则更为麻烦,其中包含着许多语言环境、语言背景和语言风格知识以及缺省问题,如何全面把握有关意义的诸项因素,并把它形式化,是最大的难题。
汉语语义灵活。从词汇层面说,一词多义、同音词、同义词、近义词已经是很麻烦的事;从句意层面说,情况更为复杂:一方面语法的灵活主要来源于语义的灵活;另一方面同一结构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结构表达。即使我们把词义和句法都分析清楚了,“教给”计算机了,它还是难以“理解”整个的句子。
14.本文与《汉语的经济性和艺术性》都谈到了汉语的“语法”“词汇”“语义”等问题,但观点是不同的。请选择一个方面分析它们的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语法方面,《汉语的经济性和艺术性》认为,汉语语法简洁灵活,富有弹性,不拖泥带水,是“经济”的语法。而本文认为,汉语语法的灵活性,却是信息处理的“麻烦事”,这是因为二者的出发点不同。
15.用自己的话解释“意合”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根据具体语境,从整体上理解句子的意义。)
16.文中说“同一结构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结构表达”,请分别举一个例子佐证这个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一结构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鸡不吃了。”“饭不热了。”“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结构表达”,如:“我们打败了敌人。”“敌人被我们打败了。”“我们把敌人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