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书 P32~P35]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虔诚/上虞 夭亡/肥沃 懦夫/耳濡目染
B.挑剔/警惕 受挫/锉刀 严苛/苛捐杂税
C.捕获/捕快 魅力/鬼魅 晦涩/诲人不倦
D.狭隘/溢美 桂冠/冠军 呼吁/长吁短叹
解析:选C。A项,读音分别为“qián/yú,yāo/wò,nuò/rú”;B项,读音分别为“tī/tì,cuò/cuò,kē/kē”;C项,读音分别为“bǔ/bǔ,mèi/mèi,huì/huì”;D项,读音分别为“ài/yì,ɡuān/ɡuàn,yù/xū”。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对于他的同胞来说,他是个懦夫,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抛弃了它。
B.罗兰在描绘贝多芬肖象的同时,试图画出20世纪的肖象及其梦想。
C.即便在有生之年,罗兰也经常遭到这些批评,他的辨护是:《约翰·克里斯朵夫》恰似生活本身一样充满插曲和偶然。
D.20世纪后期是个愤世疾俗的时代,它发现罗曼·罗兰的理想主义流派十分地虚饰做作。
解析:选A。B项,“象”应为“像”;C项,“辨”应为“辩”;D项,“疾”应为“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潭邵高速公路贯穿湘中腹地,厚重的湖湘文化积淀和琳琅满目的风物交织的绚丽画卷,都因为有了交通的改变,让湘人耳目一新。
B.在这块创造出无数神奇的土地上,在三湘四水,纵横捭阖的泸昆高速公路,使昔日的辉煌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使无数梦牵魂绕的美好愿景变成了现实。
C.五十一年前,毛泽东曾写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瑰丽词句。如今,帆樯竞发,宏图大展,长株潭和武汉试验区的设立,将使两大城市群相得益彰,建立起真正的鱼水关系。
D.生活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的我们,已经很少静得下心来好好读书了,即便读也是东鳞西爪浮光掠影的文字信息的汇集,难得有对着美食大快朵颐式的阅读快感。
解析:选B。B项,纵横捭阖: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A项,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C项,相得益彰:益,更加;彰,明显。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D项,大块朵颐:“颐”是脸颊;“朵”是动的意思,“朵颐”一词出于《易经》,指动腮帮进食。所以现在常用“大快朵颐”形容非常快活地享受口福之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在房价持续走高的形势下,大多数买房的人都不免陷入紧缩日常开支的境地,使整个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下降,导致国内需求不振。
B.由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的相继成功发射,使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进入了实质阶段,这表明我国开始成为具备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C.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取在2020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D.将“乾坤柱”改为“哈利路亚山”,实际上只是满足了少数人即洋人的好奇心理,却忽视了包括十三亿中国人在内的大多数人的感受。
解析:选D。A项,成分赘余,“有支付能力”和“购买力”意思重复,可去掉“有支付能力”;B项,介词“由于”的误用使整个句子主语残缺;C项,搭配不当,“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成果”不能“提高”。
二、文段阅读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7题。
因为受挫于舞台条件的过分严苛,罗兰转向对著名人物的研究,他写的关于贝多芬的抒情生活的文章,以及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研究,这些对他心目中的英雄的纪念并非评论性传记,而是为获取这些伟人精神而做的充满诗意的努力。罗兰在描绘贝多芬肖像的同时,试图画出20世纪的肖像及其梦想。
罗曼·罗兰对传记的兴趣充分体现在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之中。这部小说为20世纪力求捕获整个生命经历的伟大传记小说开辟了道路。罗兰否认这部作品是小说,作品松散的结构和问题也很自然地显示出他对形式的拙劣掌握。不过,在罗兰眼里,一个人的生活不能被关闭进文学形式的狭隘领地中。《约翰·克里斯朵夫》写的是一位音乐天才与自身、与艺术及社会之间的斗争;罗兰刻画了一个充满矛盾和不协调的性格,一位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误解的极其诚恳的艺术家。它被称为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另一方面,现代评论家对罗兰的这部最著名作品挑剔得最多,一些人认为它过于零碎、冗长。对另一些评论家来说,它缺乏文体感:语调方面有一定量的跳跃性,语言也总在狂欢式和严肃式之间变化不息。即便在有生之年,罗兰也经常遭到这些批评,他的辩护是:《约翰·克里斯朵夫》恰似生活本身一样充满插曲和偶然。对他来说,作品的意义在于生命的延续,从一个灵魂到另一个灵魂的火花。
《约翰·克里斯朵夫》牢固地奠定了罗曼·罗兰在20世纪早期文坛的声望。有趣的是,他在这部作品中预见了一场毁灭欧洲的战争的来临,作品完成不久,这样的战争就爆发了。此时他写了一系列文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呼吁作战国的知识分子们去争取和平。这引起了有人对他的文学地位的强烈愤怒。有法国评论家们认为他只是个智商高的骂街文人,这成为他和法国年轻人之间的也许永难愈合的一条裂痕。
5.如何理解“罗兰在描绘贝多芬肖像的同时,试图画出20世纪的肖像及其梦想”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应联系《贝多芬传》考虑。同时,也要注意结合关键句“这些对他心目中的英雄的纪念并非评论性传记,而是为获取这些伟人精神而做的充满诗意的努力”考虑。
答案:罗兰写作《贝多芬传》的目的是“周围的空气是沉闷的。老旧的欧洲麻木在沉重污浊的气氛中。一种物质主义压抑在人们的思想上,它阻碍了各国政府和一般人们的行动。世界在它的谨慎、卑鄙和利己主义中窒息而死。世界喘不过气来了。打开窗子吧!让自由流通的空气吹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吧!”《贝多芬传》洋溢着反抗的激情和作家对西方拜物主义的轻蔑。他要为20世纪树立一个榜样,呼唤贝多芬式的英雄。
6.罗兰写作《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意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意义在于“满怀生命热情”的精神能够延续,是“从一个灵魂到另一个灵魂的火花”。
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兰发表一系列反战文章,引起一些法国批评家的攻击,“认为他只是个智商高的骂街文人”。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同意。“一些法国批评家”站在狭隘的国家利益的角度,认为罗兰的反战言论是错误的。而罗兰却能站在人类正义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反动,因此他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巴尔扎克(节选)
茨威格
一七九九年,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富饶的图尔省。一七九九年这个年份是值得反复提到的。在这一年里,拿破仑从埃及回到了法国,一举夺取了法兰西的统治大权。巴尔扎克出生的这个一七九九年便是拿破仑帝国开始的年份。在巴尔扎克童年时代的那十年十五年里,拿破仑贪婪权力的双手已经合抱住了半个欧洲。那时他野心勃勃的梦想已经插上鹰的翅膀飞翔在从近东到西欧的整个世界上空了。那个时代对于惊心动魄地经历过种种重大事件的巴尔扎克本人来说,不可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早年的经历和命运实际上不就是同一件事物的内部和外表吗?
巴尔扎克青年时代的一切追求必定都化成了一个鼓舞人的名字,化成了一个概念,化成了一个想象:拿破仑。这个人物形象比历史上任何典范人物都更加伟大。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看到了世界的征服者不是就等于自己有了要成为世界征服者的愿望吗?拿破仑的范例在巴尔扎克身上形成了一种永远想要整体而决不要零碎的欲望,贪婪地追求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欲望,这是一种急切而狂热的抱负。
然而这样的凌云壮志还无法立即实现。现在的世界再不必用军队征服了。但是艺术依然如故。现在巴尔扎克开始写作了。不过与别人不同,他写作不是为了聚敛钱财、消遣等。他在文学中所渴求的不是元帅的权杖,而是皇帝的皇冠。他最早写的长篇小说都是用的笔名,好像是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这还不是实战,而只不过是地图上的军事演习。此后他对自己的成就不满意了,于是他丢开这手艺,去干了三四年别的职业。他用自己的眼力对人世间的生活进行观察、领会和享受。他要把整个世界装进他的曲颈瓶里,把世界简明扼要地再进行一次创造。这就是他现在的意图。他不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有丝毫的遗漏,而为了把人世间生活的无限压缩成有限,把无法实现的压缩成人力所及的,这只有一个过程,就是简明化。巴尔扎克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去精简可感知的现象。他筛掉一切非本质的东西,只选取纯洁而珍贵的表现形态。然后他把这些表现形态,这些分散的个别现象放到他的手炉中进行锻造,使这些纷繁复杂的表现形态变为生动、直观而且一目了然的体系。他把世界简单化,为的是去统治它。他把所制服的世界都塞进了《人间喜剧》这么一个宏伟壮丽的监狱里。经过这样的蒸馏过程以后,他的人物始终都是典型,都是对大多数人性格的概括。他那前所未有的艺术意志把一切多余的东西,把一切非本质的东西,都从这些人物身上清除掉了。他把行政管理的中央集权体系引进到了文学中来,进行集中化。他像拿破仑一样把法国作为世界的圆周,把巴黎作为圆心。他把各色各样的集团帮派、贵族、教士、工人、诗人、艺术家、学者都拉进了这个圆圈里,甚至都拉进了巴黎。他根据五十家贵族的沙龙才写出一个德·纽沁根男爵。他还根据所有的放高利贷者写出一个高布塞克。像拿破仑一样,也是以征服巴黎作开端的。然后他又一个接一个地征服了各省。几乎每个县都往巴尔扎克的议会里派驻了自己的发言人。然后巴尔扎克也像战绩辉煌的执政官波拿马一样,把自己的部队投放到了各个国家。他铺展的面很大。在重大事件背后所展现的地区是惊人广大的。《人间喜剧》对世界的征服,那种用两只手集中起来的全部生活,在近代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正如在近代史中拿破仑是独一无二的一样。征服世界原本是巴尔扎克少年时代的梦想,如今没有什么比这个正在变成现实的早年决心更强大有力了。巴尔扎克不无道理地在一张拿破仑的肖像的下边这样写道:“我将用笔实现他用剑未能完成的事业。”
8.作者为什么在文中要反复提到“一七九九年这个年份和拿破仑这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自然段从两个方面叙述了反复提到“一七九九年和拿破仑这个人”的原因。
答案:因为一七九九年是拿破仑帝国开始的年份,拿破仑对巴尔扎克的人生经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巴尔扎克形成了征服世界的欲望;(2)巴尔扎克可以和拿破仑相提并论,以拿破仑在政治军事上的巨大成就烘托巴尔扎克获得的巨大的文学成就。
9.如何理解巴尔扎克“在文学中所渴求的不是元帅的权杖,而是皇帝的皇冠”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2自然段的文字解说了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巴尔扎克不满足一般意义上的成就,追求的是文学的最高成就,用笔征服整个世界。
10.“几乎每个县都往巴尔扎克的议会里派驻了自己的发言人”这句话表明在作者眼中,巴尔扎克所创造的文学形象具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3自然段后半部分从文学形象的丰富多彩和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巴尔扎克所创造的文学形象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
11.为什么说《人间喜剧》对世界的征服,是独一无二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阅读第3自然段,从作品内容的广度、深度、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因为其作品的内容有广度,囊括了法国从巴黎到外省的惊人广大的生活空间,创造了包括各色各样的人在内的人物群像;同时,摈弃了生活的表象,抓住了生活的本质,体现了无比的深度,以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超越了别人,征服了世界。
三、语言运用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前不久,在杭州图书馆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杭州图书馆不仅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而且包括乞丐和拾荒者也可以随便进入阅读。有读者对此不满意,向图书馆馆长褚树青投诉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说:“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示例二)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他们也有读书的权利。
13.把下面长句改成4个短句,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科学最终揭开了选址和建筑有玄机,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的寺庙、佛塔在地震中往往不容易损毁、倒塌的“不倒之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寺庙、佛塔在地震中往往不容易损毁、倒塌,②是因为寺庙、佛塔选址和建筑有玄机,③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④科学最终揭开了这一“不倒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