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离别之悲

文档属性

名称 唐诗中的离别之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4 15: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唐诗中的离别之悲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上4课时 课下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唐诗宋词选读》、《唐诗三百首》,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但唐诗离别诗歌中的悲剧意识却贯穿始终,通过学习诗歌,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会鉴赏诗歌,无疑在整个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由 《送魏万之京》几首诗组成,是唐朝诗歌中的离别的悲剧意识的真实告白,学习这几首诗,能全面掌握唐朝诗歌中的离别诗这一主题。
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理解唐诗离别之悲形成的原因 。 指导学生诵读李頎的《送魏万之京》、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的《别董大》、王之涣《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几首诗,理解离别之悲的形成原因。专题二,理解离别之痛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完成。专题三,掌握体现离别之辈的美学价值。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唐诗有关离别的诗歌。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
预期成果:理解唐诗离别诗歌的悲剧意识,掌握诗歌鉴赏的的一般方法,撰写诗歌的赏析性文章。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唐诗离别的悲剧意识情怀。
2、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 。
3、能掌握诗歌鉴赏的常用方法。
4、撰写诗歌的赏析性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 为把握感情,读准语音、语气、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关杜甫悲己悲人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这一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唐朝离别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探索离别诗的美学价值。
2、联系自身实际去体会离别之痛。
3、在诵读、品味中,探究肯定生命价值。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如何理解离别诗歌的形成原因?
如何理解离别之痛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
唐代离别诗歌的美学价值?
专题划分
专题一:离别诗歌的形成原因 ( 1课时)
专题二:离别之痛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 ( 2课时)
专题三:唐代离别诗歌的美学价值 ( 1课时)
专题一
离别诗歌的形成原因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离别诗歌的形成原因是整个单元体现悲的一个方面, 是以个体体现出来的。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李頎的《送魏万之京》、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的《别董大》、王之涣《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这几首诗,理解唐朝离别诗歌的悲剧原因并把握诗歌主旨, 基于诗歌的特点,学习方式有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等。学习成果:理解怀才不遇之悲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的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离别诗歌形成的原因。
了解诗人的生平,把握作者的情感。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离别情愫在诗歌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诗句分析。
离别诗歌形成的原因。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
1、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反复诵读:注意语速、语调。
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探讨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离别情愫在诗歌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诗句分析。
学生自读诗歌,找出相关诗句。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探究离别诗歌形成的根源。
1、从哪些方面去探究离别诗歌形成的根源?
2、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又做出了何种选择?
课堂讨论、探究。
3、撰写一篇有关离别诗歌的评论文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准确朗诵诗歌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 。
2. 探究离别诗歌形成的根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专题二
离别之悲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离别之悲的情怀在整个单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内容上,离别之悲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则更为丰富。通过李頎的《送魏万之京》、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的《别董大》、王之涣《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几首诗,重在理解离别之悲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 ,从而把握诗歌 主旨,感悟诗人人格的魅力。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及展示图文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感受离别之痛之悲这一主题,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离别之悲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这一主题,。诗歌常采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借景抒情、寓情于叙事、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目的是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离别之悲表现在哪些方面?诗歌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作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 唐诗词典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
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反复诵读:注意语速、语调。
学生朗读诗歌,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探讨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活动二:
离别之悲体现在哪些方面?
合作探究: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
活动三:
离别之悲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提示: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借助网络资源和参考资料。把自己的想法形成文字,学生之间进行展示。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 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 离别之痛之悲的原因是生么?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5分) ?????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5分) ?????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5分) ????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5分) ????? 观点全面,条理清晰。(30分)
专题三
唐代离别诗歌的美学价值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唐诗中的离别诗歌的美学价值这一情怀则是本专题的又一重点。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索,个人品味,并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撰写赏析性的文章等多样性的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从鉴赏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并展示。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掌握诗歌的美学价值,会进行鉴赏并写赏析性的文章。
本专题问题设计
离别诗歌的美学价值体现在哪里?
从美学的高度试着鉴赏诗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离别诗歌的美学价值体现在哪里?
自主探究:
1、朗读诗歌,尝试进行分析。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
从美学的角度试着鉴赏诗歌。
自测:多媒体展示诗歌,学生试着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活动三、自由赏析经典诗句。
把赏析形成文字, 学生交流。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诗歌表现手法的掌握及运用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赏析准确、到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