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6 14:3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提起辛弃疾,我们总会想到豪放派。了解辛弃疾的词作,要从辛弃疾的生平、思想角度等出发,注意专题内作品的联系,同时也要注意到本专题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如辛弃疾与苏轼的联系。带着这些问题,本单元将通过鉴赏辛弃疾的词,结合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学习他的词作。
本板块选自苏教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的“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学生自初中以来已经学习了辛弃疾的多首诗词,本单元将依托《菩萨蛮》等四首词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走近辛弃疾的《菩萨蛮》。指导学生诵读《菩萨蛮》等四首词 ,抓住其中的重点意象,比较词中表达情感的不同,感受辛弃疾的情感。专题二,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辛弃疾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理想追求对辛弃疾诗词创作的影响。专题三,走进辛弃疾的婉约词。进行班级内诗词诵读比赛,设计“‘龙腾虎掷’的稼轩词”的文学评论写作,发在班级博客上,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的主要成就。
2.了解辛弃疾词作的基本风格和艺术特色。
3.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辛弃疾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培养爱国情怀和坚强的人格品质。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了解辛弃疾词作的基本风格和艺术特点是怎样的?
2.体会辛弃疾词作的思想内涵是如何表现的?
3.感悟辛弃疾的词中的豪放风格?
专题划分
专题1:体会作者如何将意象和情感有机融为一体,及豪放词风。
专题2:加深对词作意境的理解。
专题3:辛弃疾诗词世界中的内在情感。
专题一
走近辛弃疾的豪放词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其词中为我们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他把感情完全融注在词作中。纵观辛弃疾留存下来的词作,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次专题活动围绕辛弃疾的《菩萨蛮》《水龙吟》《青玉案》《丑奴儿》四首词来学习。
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辛弃疾的一首词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辛弃疾的四首词,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用书面文字鉴赏一首词,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4.感悟辛弃疾坚韧、孤高的灵魂。
5.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词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词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3.这四首词中出现了一个共同的意象,是什么?
4.四首词中所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5.分析四首词中的情感。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辛弃疾四首词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书来?
(二)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三)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四)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菩萨蛮》《水龙吟》《青玉案》《丑奴儿》四首词。
活动二:这四首词中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
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这四首词中出现了哪些意象,是什么?
活动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选取你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首词,进一步品味,然后说一说这首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活动五:
抓住词中情感,用书面文字赏析一首词,重在品味每首词中“愁绪”的具体内涵。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布置作业: 1.阅读《把栏杆拍遍》
2.背诵四首词。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辛弃疾词中的意象,折射出作者一生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承载着词人家国兴亡的悲哀历史,充分展示了一代词人辛弃疾的旷代才情。
从以上几首词中,探讨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感受辛弃疾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根据对辛弃疾及其诗词的认识,课下写一篇文学评论:走进辛弃疾的美丽情怀。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能够依据辛弃疾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2.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4.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将这四首词分成两类吗?你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2.每个时期的词分别表现了辛弃疾的怎样的情感?
3.辛弃疾特殊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不同的诗词分别表现了辛弃疾的怎样的人生追求?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四首词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探究思考
(1)你能将这四首词分成两类吗?
(2)你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引导学生将辛弃疾的词按创作进行归纳。
活动三:词作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活动四:集中讨论: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对辛弃疾创作诗词的影响。
教师预设:诗词之美,追求之美。
活动四:辛弃疾的诗词分别表现了辛弃疾的怎样的人生追求?
提示:辛弃疾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辛弃疾的诗词;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专题三
走进辛弃疾的内心情感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辛弃疾词的掌握情况,举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并设计一次博文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最后,举行全班博文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总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透过辛弃疾的一生的追寻,引发学生思考和塑造自己的人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最喜欢辛弃疾的哪一首词?
2.辛弃疾的词为什么会穿越时空美丽千古?
3.从辛弃疾一生的追求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 “经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辛弃疾的诗词。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诗歌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
(1)辛弃疾的词为什么会穿越时空美丽千古?
(2)从辛弃疾一生对美丽的追求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小组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提示:人的一生中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经历,但可以选择自己面对人生的态度。
活动四: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
辛弃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他将豪放词推帜至一个顶峰。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脱稿诵读诗词。
2.小组课前准备充分,朗诵声情并茂。
3.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2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4.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