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豪放飘逸话李白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他豪放飘逸的诗风 为后世的诗歌艺术树立了博大精深的光辉典范,被后世称为“诗仙”。
本单元选题源自苏教版的必修四和《唐诗宋词选读》。李白的诗妇孺皆知,五六岁的小孩就会背他的《静夜思》。该主题将依托《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月下独酌》等四首诗歌词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该主题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一)喜欢李白诗的缘由。学生诵读上面的四首诗歌 ,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进而了解浪漫主义诗风。(二)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引领学生搜索李白的历史资料,探究他的成长经历,挖掘诗风形成的土壤。(三)浪漫主义诗歌常用手法。该部分结束后进行班级内诗词诵读比赛,进行诗词的尝试文学写作,课堂展示,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所处时代背景。
2.诵读李白诗歌。
3.了解浪漫主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组员合作完成对人物信息的整理。
合作探究浪漫主义手法的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讨李白诗风对自己人生观形成的影响。
2、培养自己积极向上、豪放旷达的胸襟。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读李白诗,回答什么是浪漫主义诗风?
2、浪漫主义诗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3、李白诗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专题划分
专题1:喜欢李白诗的缘由。
专题2: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
专题3:浪漫主义诗歌常用手法及浪漫主义风格的现实意义。
专题一
喜欢李白诗的缘由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白的一生可算是志向高远、抱负远大,他自负有济世治国之才,且文武双全,但是世人最终只承认他的诗歌。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的诗既浪漫瑰丽又豪放潇洒,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和豪情。他的诗写的轻灵飘逸、瑰丽绚烂,因此被称为“谪仙人”,这充分赞美了他的诗作和才气。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四首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2.初步体会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3、自选两首背诵
本专题问题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写了那几幅画面?有什么特点?《月下独酌》如何扣住“独”字来写?
2、李白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3、你为什么喜欢李白的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必修四》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中的画面。
活动二: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蜀道难》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并且描写了蜀道上的奇异风光,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的热爱。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难进行了有机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
《月下独酌》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徬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活动三: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以《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
1.提问:《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歌展现出哪些令人难忘的画面?
2.提问:圈画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提现了作者蔑视权贵、对现实不满、不屈于世俗的叛逆精神,点亮了全诗的主题。
《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以炽热奔放的感情描写了蜀道之高之险,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并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3.读诗歌,鉴赏名句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高峻的山峰上,甚至可以摸到星星,诗人仰着头,屏住呼吸,用手抚胸,对天长叹。这句话是对诗人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同时又是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诗人内心惶恐的情状,侧面烘托出蜀道之“高”、“险峻”的特点。后半句又突出作者无可奈何的情状。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看似为静,实则静中有动,“去”这里即可理解为“离(天)的距离”,又可理解为动词“距……”,“不盈尺”即不足一尺,举手之劳便可触及天际,实乃妙也!前半句突出“山高”的特点,后半句则衬托出绝壁的险峻;一个“倚”字,将枯松人格化,形象生动,令人不由拍手惊叹!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活动四:总结
选取你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句,进一步品味,然后说一说这首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
布置作业:
1、背熟四首诗
2、搜索李白的人生经历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到位
2、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成果,表述自己的想法。
3、体会情感时注重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
4、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白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风的集大成者。李白的诗风个性张扬、雄奇飘逸、有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气势。李白的诗歌主观色彩浓厚,要入京求官就高调地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上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常用大胆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来表达他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如《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高度夸张的比喻,赞叹飞瀑从高处腾空而下的壮观的景象,也展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气概。
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是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其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李白诗的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诗歌的内容。 ②学习作者用典对比、类比的写作手法以及古典诗词的抒情方式,领悟词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激励自己的爱国斗志。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浪漫主义诗风的特点是什么?
2、你了解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吗?
3、你熟知李白的个性及人生经历吗?
4、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他的个性及人生经历有联系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必修四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有感情的诵读,整体感知浪漫主义诗风的特点
活动二:探究思考
(1)盛唐时代的历史特点。?
(2)李白的个性及人生经历
活动三:熟悉屈原的楚辞及创作风格
活动四:1、时代、家世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 公元701年生于西域碎叶的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作为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其浪漫主义诗风既与家世有关,更与这一时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联。
2、漫游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 为了求仙访道结交豪雄和在社会上树立声誉,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成年后的李白,一生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将李白的诗歌创作与漫游结合起来,我们不难发现,李白的漫游,对其诗歌创作,尤其是诗风形成,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3、李白的个性及以前诗词特别是屈原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熟练诵读诗歌;
2.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作用;
3.能够抒发自己的独到认识。
专题三
浪漫主义诗歌常用手法及浪漫主义风格的现实意义。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中重要语句的赏析方法
2、掌握常用的浪漫主义手法
过程与方法:1、诵读四首诗歌,体会重点语句的表现力
2、合作探究诗中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 浪漫主义风格在现代诗歌创作的意义及现代社会中意义。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诵读李白四首诗,?你认为诗中哪些句子非常有表现力?为什么?2、经常用的浪漫主义手法有哪些????3.?当代社会还需要浪漫主义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必修四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1、熟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思考常用的艺术手法
活动二:分组讨论浪漫主义诗歌常用手法
活动三:讨论浪漫主义风格的现实意义。
总结:1、.浪漫主义的现实意义:在一个民族和整个人类社会面临自由意识匮乏的时候,人们以为赤裸裸的人性关注可以挽救荒芜疲惫的精神世界,却无意中一步步深陷偏执、悲观和远离伟大想象力的境地。浪漫主义唤醒人类深刻反省人生价值,义无反顾的坚持“布道”人的主体性和反叛性。浪漫主义正是“用奔放的激情、炽热的理想和不羁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人们创造一些美好的东西,从而给人以美的熏陶,激发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朝着改造社会、改造现实的方向迈进。”
2、当代需要一种浪漫:从哲学发展史上看,浪漫主义颠覆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理性,确立了独立的现代审美精神,强调现代性的自我确认,即人的主体性;从文学创作上看,浪漫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在物欲横流、人类精神被异化的当代,浪漫主义用其大无畏的反叛精神努力构建着一个新的文化模式。可以说,时代发展到今天以及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应该懂得如何教育自己学会领略浪漫主义的伟大精神,在当代种种困惑下,浪漫主义能给予人类的精神思索与人生突破还很多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学生诵读有感情,讨论问题积极热烈。
2.能够积极主动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3.能够结合历史、联系现实畅谈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