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
【教学目标】
1.了解跑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与练习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发展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体能,提高学生田径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和遵守规则的意识,以及团结合作。积极进取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跑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与练习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难点:发展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体能,提高学生田径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跑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紧密配合、动作协调连贯的周期性运动,是人类的生活技能之一。
二、新课学习
(一)认识跑
跑是人最基本的身体活动与健身手段,是各类体育活动的基本组成要素,还是许多竞技项目的基础能力。经常进行跑的锻炼能够有效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体能,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和节奏感,增强心肺功能,培养勇敢果断、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等精神。
(二)技术提高与应用
跑步的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频和步幅。影响步频和步幅的因素有很多,如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肌肉力量、收缩速度,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动作技术的正确与熟练等。肌肉力量、收缩速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尤其是跑动时的后蹬力量。不同距离的跑,速度不同,对后蹬力量的要求也不同,对步频和步幅的要求也不同,相应的动作技术也会有所区别。
1.短跑
短距离跑主要是采用蹲踞式起跑。这就要求起跑器安装适宜,起跑动作迅速、蹬摆有力,加速向前效果明显,并能较长距离保持较高速度,积极、有力地冲过终点。整个短距离跑的动作要自然、放松。同时,在学练短距离跑的技术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短距离跑的价值。
思考交流:为什么练习起跑?
2.接力跑
在4×100米接力跑中,普遍采用“上挑式”或“下压式”的传接棒方法,动作比较简单,易于掌握。在高中选项中接力是比赛和锻炼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两种传接方法的分析,在教学中应从“配合”的角度入手,明确传接棒过程中的预备站位、起动时机及加速、传接棒人之间的约定沟通等动作。提高传接棒的同伴之间相互了解水平,尤其加强对同伴的跑速及传接棒的技术特点了解等,在教学和练习中让学生加深体会,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3.中长跑
中长距离跑的时间和距离较长,所以既要讲究技术动作的实效性和经济性。对于中长距离跑的各个技术过程,始终要贯彻这样的要求:动作轻松、自然、速度节奏感要强,全程有计划控制速度:呼吸具有一定的节奏和深度。
中长距离跑作为耐力性有氧锻炼的主要手段,在高中阶段依然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为学生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掌握有氧运动的基本知识,培养体育锻炼的健康行为,学生通过锻炼和比赛勇于克服困难,表现出坚忍不拔、奋勇向前的良好品质和公平竞争的良好品德。
中长距离跑的教学其主要切人点就是全程速度计划分配,要按照个人的运动能力与水平,有计划分配分段速度,较好克服“极点”反应,合理完成全程跑。
4.跨栏跑
跨栏跑从起跑到过第一个栏距离固定,加速过程也是第一个过栏的准备,要求栏前步长基本上是稳定的。从起跑到起跨过第一个栏之前,要掌握上体抬起的时机、步幅增大、速度加快等节奏的相对稳定。教学实践表明,只要比较充分地做好“起跑到第一个栏”的准备,消除对“栏”的心理负担,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就能过好第一个栏。由于起跨攻栏、腾空过栏的技术,对身体素质、专项能力等要求比较高,在教学中要重点抓整体技术教学,通过增强练习次数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及对“栏”的运动感觉。
教科书中的“栏间跑",主要明确的是由于栏间距基本上是固定的,随之栏间跑的节奏也就是每个栏间跑的步数也应固定下来,以合理的节奏跑过栏间的距离十分重要。
全程跑是跨栏跑的“难点”。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情况组织单元教学,允许有一定水平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100米或110米跨栏的全程跑,在反复练习中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思考讨论:怎样既轻松又快速地跨越栏架呢?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