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的辛弃疾

文档属性

名称 矢志不渝的辛弃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4 22:2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矢志不渝的辛弃疾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上6课时+课下1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辛弃疾,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本单元依托苏教版教材中辛弃疾的《青玉案》《水龙吟》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辛弃疾其人其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辛弃疾的作品,并结合辛弃疾的经历来研究其作品的丰富内涵。专题二,名家眼中的苏东坡。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拓展阅读,重点赏析梁衡的《把栏杆拍遍》,来进一步加深自己对辛弃疾的理解。专题三,我眼中的苏东坡。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进行专题创作,谈出自己对辛弃疾的独特感悟,并把这份感悟形成文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的主要成就。
2、了解辛弃疾诗作的内容,?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3、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辛弃疾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2、辛弃疾的人生精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专题划分
专题一: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及作品。
专题二:名家眼中的苏东坡。
专题三:我眼中的苏东坡。
专题一
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及作品。
所需课时
课上4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围绕教材中辛弃疾的作品《青玉案》《水龙吟》《菩萨蛮》《丑奴儿》展开。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李清照的一首词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辛弃疾词雄深雅健的艺术风格。了
3、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能够对诗歌中精警的名句进行鉴赏。
4、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辛弃疾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1.辛弃疾作品蕴含哪些复杂的情感?
2.辛弃疾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3.辛弃疾作品怎样体现出他的豪放派词风?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初读?《青玉案》,说说你印象最深的词句(学生解说)。
词句着力刻画的形象是谁?作者为什么要刻画这个形象,用什么手法来表现?
研读:词人为什么对“那人”如此一往情深呢?这首词真是爱情词吗?
这首词作于什么时候?(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再读全词,你觉得这首词应该划归婉约词还是豪放词呢?
拓展延读? 王国维读此词得到了什么感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领悟作品以及作品以外的艺术魅力)
两题选作其一。? ①将课堂讨论题“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你认为哪一种境界最重要?为什么?”写成文章,题目自拟。? ②读其书,诵其词,想见其为人,辛弃疾作为一个爱国词人,他的爱国心和爱国词给了你怎样的精神感召、情感熏陶和人生启示?请以“我心中的辛弃疾”为话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第二课时:?
熟读《水龙吟》,“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事呢?对这些人和事各持什么态度?
品味语言: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
第三课时:
1、朗读《菩萨蛮》,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2、赏析(先思考,再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前人评价这首词的手法是“借水怨山”,试加评说词中的山和水这两个意象和情感。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句,现在常常被引用,说说这句在本词中的含义和现在引用的含义。 第四课时:
1、研讨《丑奴儿》的字面意思。
2、品味探讨:结合写作背景,“少年之愁是什么“,”而今之愁是什么“。
3、学生自由研讨:清代词评家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评说稼轩词“稼轩敛雄心,搞高调,变温婉,成悲凉。”请同学们试作理解。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2、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3.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4、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
专题二
名家眼中的辛弃疾
所需课时
课上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学习教材提供的辛弃疾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用名家对辛弃疾的解读来打开学生的思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辛弃疾的了解。采用自主评点的方式对文章进行品评,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评点的重点放在对辛弃疾精神境界的体会上。学生评点的成果要进行交流展示,以利于互相学习借鉴,来激发自己写作的灵感,拓宽自己写作的思路。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感受他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感。
2、分析文中所使用的对比手法,进一步感受辛弃疾以及他的词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3、赏析作者运用触类联想手法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运、作品以及作者的阅读感受、评说融为一体的写作风格。
4、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了解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感受他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感。
2、分析文中所使用的对比手法,进一步感受辛弃疾以及他的词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梁衡《把栏杆拍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学生自主评点:梁衡的《把栏杆拍遍》
2、小组交流评点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3、学生个人上网搜集关于辛弃疾的资料,形成对词人的比较客观的、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4、小组推荐优秀资源,进行资料汇总,以形成大家共享的资源。
5、小组研讨,了解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的心路历程,感受他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掌握自主评点文章的方法,学会自己来解读文章。
2.能够立足文本,利用相关的事实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观点和材料严格的一致。
3.会灵活利用网络搜索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4.有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专题三
我眼中的辛弃疾
所需课时
课上1课时+课下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进行成果展示活动。学生自由写作:我眼中的辛弃疾。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写出自己对辛弃疾的理解感悟,形成个人专题研究成果。
本次活动主要是把个人的成果放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评点,推选出佳作,做好示范引领,把专题阅读的学习落到实处,让一代英雄的其人其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感受辛弃疾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感。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本专题问题设计
辛弃疾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1.辛弃疾深沉的爱国情感给你怎样的启示?
2.一个人的精神财富到底是什么?
3.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何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
1.学生自由写作:我眼中的辛弃疾。着重谈及辛弃疾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把作品上传至班级交流平台,互相点评,学习借鉴。每篇文章至少谈出一条优点和缺点,这样有利于自己学习提高。
活动二:
1.小组研讨,推选出佳作,进入佳作交流点评。对于佳作先谈出自己可以借鉴的优点,再提出改进的建议。
2.学生交流:谈体会。此次专题学习自己的收获,知识层面的、精神层面的皆可。借此探讨关于精神财富和人生价值等问题。
3.班级佳作展示。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推选出班级本次的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
4.教师进行主题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教学评价
1.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2.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
3.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
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