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苏东坡

文档属性

名称 走近苏东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6 14:4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走近苏东坡》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走进苏东坡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时 ::课内5课时+课外6课时(共11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 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但这些说法都是我们从一些文本上看到的别人对他的评价。要识人,就要品其诗,品其文。我们将结合人教版必修四的《赤壁赋》、必修一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定风波》以及《江城子》、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生命中的土地》来了解苏东坡这个900多年前的伟人!我们将通过综合性的学习与拓展研究,获得作诗为文的技巧,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提升人生境界,更好地认识人生与社会。
本单元将划分为三个主题:专题一、苏轼诗文情境理的交融;专题二:苏轼的情怀;专题三、我眼里的苏轼。这三个专题将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苏轼,剖析苏轼,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从作文和做人两方面提升自己。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品味语言
2.学习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3.背诵
过程与方法:
1. 自由朗读
2. 指导朗读,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3. 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品味意境,把握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对应课标
1.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4.诵读古代诗词,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主题层面的问题:
1. 苏轼词及赋 情境理的表达有什么特点?
2.苏轼词赋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怀?
3.苏轼其人与其文有什么关系?

专题划分
专题一:苏轼诗文情境理的交融 ( 1 课时)
专题二:品味语言,学习其艺术手法 ( 1 课时)
专题三: 我眼里的苏轼 ( 1 课时)
专题一
苏轼诗文情境理的交融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学生自由阅读,反复朗读词赋,尽量读出语气、语调、语速和节奏等等,从而形成正确的语感,同时揣摩意境,感悟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以词赋为主,看苏词情境理的交融 。
1. 熟读文本,读出语气语调,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2知道朗读,在读中品悟其情其理
3.抓住关键词, 鉴赏文本的情境理
4诵读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苏轼的词在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2. 《赤壁赋》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3. 任选一篇谈谈你对文本的理解
4.任选某一段落 从语言情感角度谈谈你的鉴赏评价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设备
常规资源
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 》《赤壁赋 》《江城子》
教学支撑环境
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
其 他
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生命中的土地》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外搜集资料,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生命中的土地》,阅读了解苏轼
课上交流,丰富资料,加深认识
有关苏轼的词赋朗诵大赛。
4 学生自由阅读文本,给足时间,熟悉内容

第二课时
1自主学习文本,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学习:解决疑点难点,加深认识
3、再读文本,学习把握文中的情境理,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 积极朗读。
2.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
3.个人在课堂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勇于表现自己。
4. 能够从文章的语言品味中提炼作家的情感信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