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文档属性

名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6 14:4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走进苏轼的“逆境人生”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5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苏轼作为一位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大文豪,历经挫折而意志弥坚,他在逆境中奋斗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一笔丰富遗产,他面对人生中的一次次打击所表现出的豁达胸襟值得后人景仰和效法。本单元将结合苏轼的诗词作品,走进苏轼的“逆境人生”,探讨苏轼对逆境人生的真实态度,体会身处逆境而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单元将分三个专题。专题一:对逆境人生的超越。引导学生从苏轼的“人生如梦”的感慨入手,了解他肯定个体生命的珍贵和价值,并执著于生命价值实现的精神。专题二:在逆境人生中的洒脱。通过阅读赏析苏轼相关作品,学习他在风雨人生路上泰然处之,在逆境中随遇自适的生活态度。专题三:为逆境人生的祝愿。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体会苏轼乐观向上的精神及其对美好人生的强烈呼声。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课堂只是集中展示学生见解的平台,学生还要借助网络平台、阅读等方式收集关于苏轼的生平、诗词作品、传记等资料,深入了解苏轼,形成自己的见解。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
2.诵读苏轼的相关诗词作品,品味语言,提升诗词鉴赏能力。
3.结合苏轼诗词作品,体会苏轼“逆境人生”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平台,阅读等方式收集了解苏轼生平、诗词作品等资料,做好课前准备。
2.诵读苏轼诗词作品,借助鉴赏文章等,理解体会作品中反映出的对“逆境人生”的态度。
3.在认真研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苏轼“逆境人生”的看法。
4.通过演讲、论文等形式阐述个人见解,培养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苏轼珍惜生命,洒脱豁达,乐观向上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通过诵读经典,培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3.通过发表个人观点,认识个人价值,树立自信心。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
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通过阅读研习苏轼相关诗词作品,你认为苏轼对“逆境人生”的态度是什么?
专题划分
专题一:“人生如梦”——对逆境人生的超越
专题二:“也无风雨也无晴”——在逆境人生中的洒脱
专题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逆境人生的祝福
专题一
“人生如梦”——对逆境人生的超越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从儒、释、道三种传统思想以及它们对苏轼的影响入手,结合苏轼仕途经历及其诗词作品,研讨苏轼怎样完成了对逆境人生的超越。本专题学生要搜集了解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特点,阅读有关文章传记,并查找鉴赏可以佐证苏轼作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理解儒、释、道三家在出世与入世上的观点。
2.苏轼“人生如梦”观点的实质。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儒、释、道三家在出世与入世上的观点是什么?
2. 苏轼“人生如梦”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3.是什么帮助苏轼完成了对逆境人生的超越?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苏轼相关内容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介绍苏轼的文章。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导入:自古以来,许多正义之士在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尘世面前,做出了不同选择,屈原自沉江底,陶潜归园田居……但也有许多人,知其不可而为之,在逆境中没有沉沦,没有绝望,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洒脱豁达,超越逆境,成为一盏盏精神的明灯。现在我们就走进苏轼的“逆境人生”,看看苏轼是怎样在逆境中昂起头,抖擞精神,大步向前的。
2.苏轼是闻名古今的大文豪,但他的仕途却充满坎坷,那位同学介绍一下苏轼的生平?
3.苏轼对人生的态度有何转变?
苏轼诗作内容和人生态度以“乌台诗案”为转折点,之前的作品多指向使唤人生以抒发政治豪情,之后的作品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笔触也由少年时期的“不识愁滋味”“致君尧舜上”转向中老年的无奈旷达,渐老渐熟,乃至平淡。
3.苏轼仕途坎坷,为什么不归隐山林,还要在尘世中挣扎呢?
儒、释、道对苏轼都有影响。儒家对入世情有独钟,又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佛教讲究出世,道家追求遁世。苏轼本质上受儒家影响最深,家国天下在他心中很重。同时自幼对道家很有兴趣。在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深切关注民生疾苦,在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则崇尚道教佛教,回归本性,回归自然,企图从宗教中得到解脱。
4.研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怎样理解苏轼的“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并不是简单的消极悲观思想,而是一种豁达的人生体验。这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苏轼在写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无论从年龄、经历、思想等方面,都非常成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套从苦难——省悟——超越的思路。
5.对比阅读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是苏轼在担任密州知州时所作,为传诵千古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他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一个“狂”字贯穿全篇,叙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了“少年狂”的壮志豪情,表现出苏轼政治上的抱负。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 能从收集的材料中提取要点,了解人物。
2. 能通过研习作品,总结作品思想感情。
3. 积极参与研讨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大胆发言。
专题二
“也无风雨也无晴”——在逆境人生中的洒脱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在上一专题的基础上,探讨苏轼在解决了“人生如梦”的困惑后,怎样生活的问题。主要通过一系列被贬后的表现、诗作等,揭示苏轼在逆境中的洒脱豁达。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研究苏轼被贬官的资料,了解他的生活。
2.研习这一时期苏轼的诗作,体会他的洒脱豁达。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苏轼一贬再贬,从黄州到海南岛,他绝望了吗?
2. 分析这一时期苏轼的诗词作品,从中看出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必修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有关苏轼的传记文章、诗词作品。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苏轼被贬官后的作品中,哪些表现了他的洒脱豁达。
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从“一蓑烟雨任平生”到“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风雨”到“烟雨”只一字之差,然而它体现的是人的生活力量。人生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如何把刀剑相逼的“风雨”变为审美对象的“烟雨”,诗意的生活着。
2.《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自然的风光中,在悲苦的生活环境里,寻到乐趣和满足。
3.《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元丰六年(1083),苏轼好友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此心安处是吾乡”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抒发了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4. 《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又据《清暑笔谈》记载:“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某南徙,以分此味’”。这两则材料,一出于东坡自己的诗歌创作,一出于他人的杂史笔记,都反映了东坡晚年被贬岭南一带时的幽默诙谐精神和乐观旷达情怀。
5.学生提出的其他见解。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 能从相关作品,传记文章中提炼观点。
2. 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积极,语言简洁具体。
专题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逆境人生的祝福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5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引领学生结合上两个专题所研讨的内容,进一步体会苏轼在逆境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最求,以及他的这种精神深远的影响力。本专题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办简报,写论文,发博客,举办读书会,诗歌朗诵等形式进行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苏轼为逆境人生的祝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学习苏轼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 开展诗歌朗诵会等,交流对苏轼的看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你最喜欢苏轼的那些诗词作品,为什么?
你对苏轼有何评价,并说明理由。
3.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逆境人生?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各种博客、论坛等
常规资源
个人及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苏轼的传记、有关苏轼的文章、苏轼作品集等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诗歌朗诵
选择你最喜欢的苏轼诗歌作品朗诵。
可以采用配有等多种形式。
活动二:你所认识的苏东坡
在你的心目中,苏轼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形式:演讲、简报、博客
活动三:总结
每一位同学写一份总结报告,内容:这次活动的过程,每个学生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结果等。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3.能运用口头、书面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4.能熟练地运用网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