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7 15:4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提起李白,人们总会想起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所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唐诗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
本单元选题源自苏教版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的第三单元《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学生自初中以来已经学习了李白的多首诗词,本单元将依托《送友人》等四首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走近李白的豪放诗,指导学生朗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送友人》《将进酒》四首词 ,抓住其中的“豪放飘逸”,比较词中表达情感的不同,感受李白诗的风格。专题二,李白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李白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理想追求对李白诗词创作的影响。专题三,走进李白的豪放飘逸的诗歌。进行班级内诗词诵读比赛,设计“走进李白的豪放飘逸的诗歌”的文学评论写作,发在班级博客上,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其人格魅力。
2.能够依据李白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3.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李白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李白的豪放诗的风格,培养感悟美的情怀和坚强的人格品质。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李白在豪放词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2.李白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李白“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是什么?
专题划分
专题1:走近李白的豪放词
专题2:李白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专题3:走进李白“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
专题一
走近李白的豪放词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特点,但这种豪放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不是摒弃尘俗的,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而已。
本次专题活动可以让学生围绕着“豪放飘逸”这一核心去诵读四首诗歌,寻出“豪放飘逸”的情感内涵,感悟“豪放飘逸”的手法运用。
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李白的一首词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李白的四首词,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用书面文字鉴赏一首词,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4.感悟李白豪放、孤高的灵魂。
5.了解李白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词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词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3. 这四首词有什么共同风格的特点?
4. “豪放飘逸”的情感内涵是什么?
5. “豪放飘逸”的诗风通过哪些手法体现出来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李白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一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会稽(绍兴),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醉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送友人》《将进酒》
活动二:词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这四首词有什么共同风格的特点?
引导学生把握“豪放飘逸”的诗风特点。
活动四:“豪放飘逸”的情感内涵是什么?选取你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首词,进一步品味,然后说一说这首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活动五:“豪放飘逸”的诗风通过哪些手法体现出来的?
布置作业: 1.背诵四首诗。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李白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
从以上几首词以及课外的诗歌中,探讨李白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感受李白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根据对李白及其诗词的认识,课下写一篇文学评论:走进李白的美丽情怀。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能够依据李白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2.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4.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从课外寻找不同时期李白的诗歌。
2.每个时期的词分别表现了李白的怎样的情感?
3.李白人生经历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六首咏花词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探究思考
1.从课外寻找不同时期李白的诗歌
活动三:每个时期的词作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蜀中成长时期(701~725)】
这是他发蒙、读书、访学、修身、练才、立志的时期。“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十五游神仙。”(《感兴》)他自己所说的这些话,反映了少年李白的勤奋。大约在十八岁左右,他更隐居于家乡之大匡山,潜心研读,并依盐亭隐士赵蕤学习。年二十,文坛大手笔苏頲由礼部尚书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寮日:‘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上安州裴长史书》)此后,他又曾游成都,入峨嵋山,又与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养奇禽千计。约在二十五岁,为了实现“四方之志”,他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江出峡。从此他步入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天地,开始了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斗的人生里程。
在这一时期,他既吸收了丰富而深广的知识,培养自己具有广泛的才能,又确立了宏伟不凡的抱负。他学习的内容,相当广博,但最醉心于道家及纵横学。他从道家那里学来秕糠尘俗、遗世独立、追求自由的精神,从纵横家学习奇诡超常、通权达变的作风。他又好任侠,养成嫉恶如仇,轻财好义的个性。对儒家学说,他取其济世利民,而扬弃其拘执经典、墨守礼法。他不仅擅长诗赋文章,又习剑术,好游仙,通养生。他心目中最景仰的是家乡的大赋家司马相如,因为司马相如能以卓越的文才,受知遇于明主。这种认识决定了他一生不屑于伏首场屋,而欲以逸才名动公卿,“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作帝王师的价值取向。他自比为超越凡鸟的大鹏,这种抱负成了他一生惊世骇俗的人生追求的动力。
他这一时期的著作留传下来的不多。五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现存最早的诗作: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他二十二岁在成都写的《登锦城散花楼》也很不错: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搂。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交游婚娶及初入长安时期 (725~742)】
开元十三年,季白出峡到了江陵,在那里结识了道教有名的人物司马承祯,受到了夸誉,他乃写《大鹏遇稀有鸟赋》以自喻。接着游江夏,泛洞庭,乡友吴指南死,白不胜悲哀,乃权殡湖侧。继游金陵、扬州、会稽。在扬州“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魂公子,悉皆济之。” (《上安州裴长史书》)两年后,再回江夏,丐贷为吴指南营葬。然后北游方城,南憩安陆。开元十、五年,李白二十七岁,在安陆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定居于此。次年春,曾至江夏,送孟浩然游广陵。十八年,离安陆首次入京,隐居终南山,以求君主延顾,未能遂愿。二十年夏离长安,东游梁宋,仍归安陆。二十二年尝至襄州结识韩朝宗,又北游洛,与元丹丘隐嵩山,上太原。二十四年到了东鲁,寄家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眄会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中间曾游洛阳、巴陵、南阳。天宝元年,名噪一时的李白由于玉真公主(玄宗妹,道教信徒,号持盈法师)的推荐,引起玄宗的注意,诏其入京。得到消息后,李白将子女安置在南陵(今安徽安陵县),满怀信心地再次到了长安。
李白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是漫游和交友。他的目的很明确,他曾说:“……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上安州裴长史书》)他又“谓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可见他漫游也好,交友也好,甚至隐居也好,都是为了表现自己,扬誉朝野,耸动人主,以图大用。他结识的人的确不少,如玉真公主、卫尉张卿(张说之子张垍)这类贵戚,韩朝宗、裴长史这类方面大吏,司马承祯、元丹丘这类有名的道教隐士,孟浩然、王昌龄这类有名诗人,他们对于李白的荣显都起了较大的推挽作用。由于这样,李白才为玄宗所知。正如独孤及说的:“曏子之入秦也,上方览《子虚》之赋,喜相如同时。由是朝诣公车,夕挥宸翰。” (《送李白之曹南序》)又李阳冰亦云:“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草堂集序》)以一布衣而受人主礼遇,确乎罕见,李白为达到这一目的,花费了十六年的光阴。十六年,不可谓不长,如果李白走科举的路,凭恃他的才能,也许要不了这么久,早巳接近玄宗了,但他不愿那么做。他是大鹏,不是凡鸟,他常以司马相如、管仲、乐毅、范蠡、鲁仲连、张良、诸葛亮、谢安等不世出的人物自拟,既然对自我价值有这么高的期许,他在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方面,也不得不异于庸众。这正如他所景仰的司相如所说:“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夫非常者, 固常人之所异也。(《难蜀父老》)其实这条路是非常艰难的。我们看他的《上安州裴长史书》,可知他曾遭到“众口攒毁”,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由此也就明白他初次入京,无功而退,是很自然的。可是李白的伟大就在于他不仅有非常的抱负,还有非常的自信,非常的奋斗精神,绝不后退,于是他终于在天宝初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快意地再入长安。
《渡荆门送别》:
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搂。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待诏翰林时期 (742~744)】
李白既到长安,太子宾客贺知章一见,“奇白风骨,呼为谪仙人。”(魏颢《李翰林集序》),“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孟棨《本事诗·高逸》)此时李白被置翰林院,待诏供奉,未授正式官职。开初,玄宗慕其文名,礼遇甚隆,“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可是“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在天宝三年,李白离开了长安。他供奉翰林实际不到两年,离京仍是白身。他多年梦想的“愿为辅弼”的宏图破灭了。
他入宫曾制《清平调词三首》,《松窗录》记其本事,向来作为佳话流传。诗确是写得很出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活动四: (课下)提供文学评论的范例,介绍撰写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与写作格式。指导学生撰写评论文章:走进李白的豪放词风。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李白的诗词;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专题三
走进李白“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李白词的掌握情况,举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并设计一次博文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最后,举行全班博文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总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透过李白的一生的追寻,引发学生思考和塑造自己的美丽人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最喜欢李白的哪一首词?
2.李白“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是什么?
3.从李白一生的追求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李白的诗词。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诗歌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
1你最喜欢李白的哪一首词?
2.李白“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是什么?
3.从李白一生的追求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让他被时代选中,向世人展现华美的乐章。但政治的黑暗阻碍了他的仕途上的发展,这使他有被世人遗弃的感觉和无归依感的孤独心境。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李白阳春白雪的完美意境,令我们欣赏到了旷世无知音的寂寞与孤独感。“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生命和大自然虽然充满了丝丝连系,但天地不可逆的自然法则,在有限与无限中迁逝,永恒的灵魂与迁逝的真理强烈对比,令我们感到无比的苍凉与孤独。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蚰蜒嘲龙,鱼目混珠。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蘖于风尘?”他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驻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像文间,跳跃极大,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脱稿诵读诗词。
2.小组课前准备充分,朗诵声情并茂。
3.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4.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