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体育4.4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体育4.4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2-02-24 19:17: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自我意识、情绪、人际关系等基本概念。
3.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调控情绪、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生活能力。
4.使学生能够掌握网络安全、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以及防范性骚扰和性侵犯的技能。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标准,以及自我意识、情绪、人际关系等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等各种生活技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高中阶段,同学们可能会遇到更多有关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烦恼和困惑,你知道该如何应对吗?
二、新课学习
(一)心理健康——自我意识
心理健康基本包含了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合理、个性协调、态度积极、行为恰当等。一个人对自己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就是自我意识。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是自我认识、第二层面是自我体验及第三层面是自我控制。加强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二)心理健康——情绪调节
情绪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和环境的态度与体验,根据人的面部表情,一般将情绪分为兴趣、愉快、痛苦、惊奇、愤怒、厌恶、惧怕、悲哀、害羞和自罪感十种。
调节情绪的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运用适当方法把消极情绪转化成积极情绪,使之不对自己和他人身心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能力。
体育锻炼对情绪调控有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例如,体育锻炼能够分散对忧虑和挫折的注意,使学生摆脱消极的体验,从运动中获得愉快感和满足感,从而稳定情绪。积极锻炼,尤其是参与集体项目的锻炼,可以调节人际关系,达到改善学生情绪状态的作用。
(三)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技能
1.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或称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主要是指人具有社会性,人一出生就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这就是人际关系。
2.发展高中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一个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是在不断与他人的交往中培养起来的。作为高中学生,需要接受交往对象的不同表现,学会与同学、家长、老师,甚至陌生人交往。如果能有很强的交往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支持。学生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真诚、自然、尊重、理解、宽容和助人等原则,并注意以下几方面:
(1)真诚微笑,自然大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换位思考,宽以待人,善于处理人际矛盾。
(3)积极联络,主动维持人际交往。
(4)多参加集体、团队活动,结识更多朋友,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
(5)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学会沟通、协商,也可以向你信赖的成年人请教。
体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具有形象、简洁、快速、明确等特点,既会运用语言交流,也会用到肢体语言;既有队友之间相互提醒、默契合作,也有对手之间切磋技艺、拼搏竞争。这些交流促进了参与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促进人际关系变得和谐、融治,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对方。
(四)社会适应——人际交往与自我保护
目前学生人际交往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及网络交往中的自我保护、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防范性骚扰和性侵犯等方面。
1.网络交往中的自我保护
网络中虚拟的人际交往,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他们可能在网络上散布谣言、以假乱真,甚至实施违法言行。高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心理、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在网络诱惑面前往往缺乏辨别力、自制力与自觉性。在网络交往中,高中学生应该提高警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仔细辨别网友提出的各种要求,切忌逃避现实生活而沉迷于网络、依赖网友联系来满足个人的情感需求。
2.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包括语言、肢体、心理和网络欺凌等多种行为表现,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一起努力才能解决。教师不仅要正向引导学生不做欺凌者,还要教授学生日常的交往注意事项,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3.防范性骚扰和性侵犯
性骚扰是指一方通过语言或形体的有关性内容的侵犯或暗示,给另一方造成心理上的反感、压抑和恐慌。性侵犯是指为满足伤害者性欲或者其他目的,而通过暴力、欺骗、物质引诱等方法,违反他人意愿,对其实施与性有关的伤害行为。性骚扰和性侵犯严重危害了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必须义正辞严地拒绝,必要时应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列举,引导学生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性骚扰和性侵犯行为,并教会学生防范性骚扰的技能。
三、案例分析
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技能
(一)目标
1.学生能够复述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吸引的原则,以及人际吸引的类型。
2.学生学会反思人际交往中的不同关系及其距离,发展人际交往的生活技能。
(二)重难点
1.重点: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的概念、原则和类型。
2.难点:发展人际交往的生活技能。
(三)内容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人际关系、发展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四)准备
白纸、油性笔,按照后面每一个活动的具体要求准备各色水彩笔和游戏需要的各种卡片。
(五)教学活动:课程导人(约5分钟)
1.活动目的:以案例形式导入本学时主题——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活动形式: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和教师小结。
3.活动过程
(1)准备:教师准备案例,并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
案例如下:小丽是高一(三)班的住校新生,入学刚一周,与同宿舍的同学关系就已变得非常紧张。小丽便向班主任申请调换一个宿舍。班主任同意了小丽的请求。然而一个月之后,小丽又向班主任提出申请,因为她与调换后的宿舍同学相处也很不愉快,矛盾重重,希望班主任能继续帮自己调换宿舍。
(2)案例讲述完毕,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小丽的班主任,你会如何应对?”(参考回答:帮助小丽分析她可能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教师进一步提问:“你觉得小丽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参考回答:小丽可能存在人际交往问题,此外,缺乏自我反思的能力,当出现问题时,总是从别人那里去找原因,不会反思自己的问题)
(3)教师小结活动,引出本学时主题——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技能。
(六)教学活动二:我最喜欢的男生/女生(约15分钟)
1.活动目的:利用分组讨论形式,请学生分析同学的哪些特质相对更容易吸引别人,以此启迪学生养成吸引别人,易于被他人接受和喜欢的好品行和特质。
2.活动形式:分组讨论。
3.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教师将学生按性别分成4组,男生2组,女生2组。
(2)教师向4组学生分发白纸和油性笔,然后请4组学生按照以下安排分别讨论4个主题,并将关键词写在白纸上。教师提醒学生快速反应,在5分钟的有限时间里,写出尽可能多的特质。
男生1组:我觉得什么样的男生比较有魅力?
男生2组:我最喜欢什么样的女生?
女生1组:我最喜欢什么样的男生?
女生2组:我喜欢和什么样的女生成为朋友?
(3)教师请每一组分享各自讨论的结果,可以适当解释原因。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凸显以下核心信息。
每个人喜欢的特质可能不同,但是人类有一些共同喜欢的基本特质,例如善良、诚实、阳光、勇敢等。
男生和女生吸引人的特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为社会文化对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要求(可以适当引入“社会性别”的概念),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男女有别”。
我们的分析和讨论是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人际吸引的一些要素,将自己培养成为个有魅力、有涵养的人。
(八)教学评价建议
本学时教学内容涉及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建议教师结合随堂知识小测验和长期行为观察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随堂知识小测验的方式,了解学生短期学习效果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测验试题可以参考以下题目(同意请划“√”,不同意请划“×”)。
1.人和人之间关系越亲密越好,最好的朋友就应该没有距离。( )
2.漂亮的女生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好。( )
3.性格不同的两个人往往能够优势互补,可能会成为最好的合作伙伴。( )
4.当我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一般都是别人的错。( )
5.个人距离是人和人之间最近的距离,一般在家人和恋人之间才有。( )
6.日常生活中,我们特别容易伤害最亲近的人。( )
[参考答案:× × √ × × √]
其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建议教师通过较为长期的行为观察和追踪访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本课内容学习的体会和感受,以此判断本学时教学的长期效果。
5 /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