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文档属性

名称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0 23:1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提起李白,人们总会想起他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诗句,感受他那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自信,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场面。李白的一生,似乎总在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他对祖国的爱,今天我们带着豪壮的心情,走进李白,走进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这就是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选题源自苏教版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的第三单元,本单元将依托《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四首诗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走近李白的豪放诗。指导学生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其一)》《送友人》《将进酒》,抓住其中的感情线索,比较诗中表达情感的不同,感受作者的壮丽情怀。专题二,李白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理想追求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专题三,走进李白的壮丽情怀。进行班级内诗歌诵读比赛,设计“走进李白的壮丽情怀”的文学评论写作,发在班级博客上,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
2.能够依据作者不同人生阶段的诗歌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3.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作者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作者的壮丽情怀,培养感悟美的情怀和坚强的人格品质。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作者在诗中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2.作者的人生经历对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李白的诗为什么会穿越时空美丽千古?
专题划分
专题1:走近李白的豪放诗
专题2:李白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专题3:李白诗歌世界中的壮丽情怀
专题一
走近李白的豪放诗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次专题活动围绕四首诗展开,抓住其中的感情线索,比较词中表达情感的不同。
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四首诗,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用书面文字鉴赏一首诗,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4.感悟李白坚韧、孤高的灵魂。
5.了解李白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诗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诗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3.四首诗中所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4.怎样理解诗中的“万古愁”?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李白不同阶段的诗课外阅读。
和同学交流体会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这四首诗。
活动二:这四首诗中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
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1.李白在描写名山大川的诗篇中,往往将自己胸中喷薄的豪气融入自然景色,以出神入化的想象驾驭着感情,展现出绚丽多彩的诗歌境界。请将《蜀道难》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对比阅读,说说杂言和七言乐府歌行对表达这种诗歌境界的作用。
2.诵读《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思考,诗人是怎样紧扣“独”字来抒情写怀的?
活动四:选取你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首词,进一步品味,然后说一说这首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活动五:
分析《将进酒》中的“万古愁”,重在品味 “愁”的具体内涵。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背诵这四首诗。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李白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从以上四首诗中,探讨李白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感受李白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根据对李白及其诗歌的认识,课下写一篇文学评论:走进李白的壮丽情怀。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能够依据李白不同人生阶段的诗歌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4.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体会着四首诗创作的不同时期吗?
2.每个时期的诗分别表现了作者的怎样的情感?
3.李白丰富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不同阶段的诗歌分别表现了作者的怎样的人生追求?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背诵情况。
活动二:探究思考
引导学生将李白的诗歌创作按创作的不同时期进行归纳。
活动三:每个时期的词作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青年时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雄心壮志。
壮年时期:步入仕途,但命途多舛,壮志难酬。
壮年后期:游历名山大川,抒发豪壮情怀。
活动四:集中讨论:李白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教师预设:诗歌之美,追求之美。
活动五:不同阶段的诗歌分别表现了作者的怎样的人生追求?
提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李白的诗歌都秉承着一种对美的追寻,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诵读《送友人》,说说诗人是如何借助物象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
古人评价《将进酒》道:“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你读了之后,是否有同感?说说你的看法。
活动六: (课下)提供文学评论的范例,介绍撰写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与写作格式。指导学生撰写评论文章:走进李白的壮丽情怀。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专题三
走进李白的壮丽情怀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举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并设计一次博文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最后,举行全班博文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总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透过李白的一生对美的追寻,引发学生思考和塑造自己的壮丽人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最喜欢哪一首诗?
2.李白的诗为什么会穿越时空美丽千古?
3.从李白一生对美丽的追求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李白的诗歌。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诗歌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
(1)李白的诗为什么会穿越时空美丽千古?
(2)从李白一生对美丽的追求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小组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提示:人的一生中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经历,但可以选择自己面对人生的态度。
活动四: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
李白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因为在他的诗中表现出了自强不息、与众不同的独立人格意识。诗中所表现的人生世界与渴望世界的对立,是作者傲视人格与俗世人生的对立,诗中所表现的失落、苦闷、惆怅决非消极表现,反而是诗人将自己置身于现实,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中感受到的痛苦和悲伤。而李白又把这种痛苦转化成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并借助豪放的诗句传达给我们,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也能品读美丽,感悟人生。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脱稿诵读诗歌。
2.小组课前准备充分,朗诵声情并茂。
3.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4.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