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杜甫诗歌,感悟杜甫真情主题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品读杜甫诗歌,感悟杜甫真情主题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1 22:3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品读杜甫诗歌,感悟杜甫真情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品读杜甫诗歌,感悟杜甫真情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6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苏教版的《唐诗宋词选读》的第四单元《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而杜诗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则是巅峰上的至高点。学习杜诗,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会鉴赏杜诗,无疑在整个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由《兵车行》《旅夜抒怀》《咏怀古诗五首》《客至》几首诗组成,是一生坎坷不平,漂泊不定的杜甫感情的真实告白,作为诗圣的杜甫,他的真情实感在这首诗中已表现得比较充分,学习这几首诗,能真正理解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的人生悲情。
主题设计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设计的, 因为诗歌是抒情的产物,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杜甫忧国悲己的情怀的有关诗篇及其生平,以及写杜甫的传记、散文等。
预期成果:理解杜甫思想感情,撰写杜诗的把握思想感情的赏析性文章。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的生活经历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2. 积累杜甫的名诗名句。培养学生对唐诗宋诗的学习兴趣
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鉴赏相关的诗歌并撰写评论性和赏析性文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读赏析杜甫的诗歌,理解杜甫的感情,掌握把握诗人情感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关杜甫悲己悲人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诗人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杜甫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情怀,认同古代知识分子报国济世的人生追求,增强民族使命感。
2.在品味、探究中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 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如何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何理解杜甫的悲己的情怀?
如何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人的的情感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悲己的情怀 ( 2课时)
专题二: 忧国忧民的情怀 (2课时)
专题三: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人的情感的方法 ( 2课时)
专题一
专题一:探究杜甫的悲己情怀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悲己的情怀在整个单元中起着前提和灵魂的作用,因为杜甫在漂泊中感受到了极大的痛苦,才真正理解别人受的苦难,推己及人,表现其崇高的品格。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杜甫漂泊中的悲己情怀,把握诗歌主旨,感悟杜甫人格的魅力。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杜甫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的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杜甫悲己的思想情怀,了解其生平。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本单元哪首诗侧重悲己?
诗人到底悲叹自己什么?
诗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对自己的悲叹?
诗人悲叹的根源是什么?
如何理解杜甫对自己生活的悲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教材,有关杜甫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诗人为哪些人而悲叹?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诗人到底悲叹什么?诗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对这些人的悲叹?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诗人为何悲叹?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三吏”“三别”等诗篇,在电子阅览室阅读新、旧唐书《杜甫传》,冯至的《杜甫传》(也可进图书馆阅读此书);(课外)理解安史之乱中漂泊的杜甫在自己承受颠沛流离之苦及贫病交加的境遇中依然关注民生的情怀。
活动四:再次朗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以品带读,加深对“悲人”的理解。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专题二
专题二: 忧国忧民的情怀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整个单元中起着灵魂的作用,相对于他对自己在漂泊中感受到的痛苦,别国家的苦难则更在他的关注之上,忧国伤时,其精神的崇高和胸怀的博大使其真正拥有了“诗圣”之名。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把握诗歌主旨,感悟杜甫人格的魅力。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及展示图文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杜甫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作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杜甫思想情怀的博大,了解其生平。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杜甫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
杜甫为何悲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杜甫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杜甫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样的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诗人到底悲叹什么?诗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对这些人的悲叹?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三吏”“三别”等诗篇,在电子阅览室阅读新、旧唐书《杜甫传》,冯至的《杜甫传》(也可进图书馆阅读此书);(课外)理解安史之乱中漂泊的杜甫在自己承受颠沛流离之苦及贫病交加的境遇中依然关注民生的情怀。
活动四:再次朗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以品带读,加深对“忧国忧民的情怀”的理解。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杜甫悲人的内涵及根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杜甫悲人的理解程度。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三
探讨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人的情感的方法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鉴赏诗歌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人的情感 ,因为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给予诗人一定的思想情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学习成果: 撰写鉴赏诗歌感情的评论性文章。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撰写鉴赏诗歌感情的评论性文章。
本专题问题设计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这些方面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信息?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杜甫诗歌鉴赏的纸质书籍、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自己的看法。老师点拨总结:
1、题目2、作者3、注视、4、意象5、关键词等等
活动二:这些方面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信息?
1题目------了解吟诵对象及情感取向。
2 作者---知人论诗,时代/生平/思想/风格/流派
3注释------写作背景/意图/隐含信息
4关键词------名词表示意象,形容词表示情感,动词跟手法/主旨有关。分两层,找诗眼。
学生再读教材中提供的几首诗歌,根据鉴赏方法再次赏析。拓展练习,巩固这种方法。
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 认识深刻, 用词贴切,评析得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