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杰辛弃疾”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一代人杰辛弃疾”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2 14:2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03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一代人杰辛弃疾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6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蜀,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就是抱有一腔男儿赤胆忠心的辛弃疾。辛弃疾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但(去掉)辛弃疾也有许多与陆游不同的地方:他(去掉)作为一个具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曾经获得相当高的地位,他对抗金事业的追求,不像陆游那样主要出于一腔热情(改为:非常坚决);作为一个英雄豪杰式的人物,他的个性要比陆游来得(改为:十分)强烈,他的思想也不像陆游那样“纯正”;(去掉)他的理想,不仅反映了民族的共同心愿,而且反映了一个英雄之士渴望在历史大舞台上自我完成的志向;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改为:他)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代人杰——辛弃疾。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的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本单元将依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词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辛弃疾的主要诗词作品。指导学生诵读《水龙吟》《青玉案》《贺新郎》等词。专题二,辛弃疾生平对其诗词内容风格的影响以及其诗词的艺术价值(改为:辛弃疾的生平以及对诗词风格的影响)。通过朗诵比赛,尝试创作诗词等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词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手法。
2.体会辛弃疾词用典的特色,掌握典故的分析方法。
3.体会词人的情感,。(与第五条类似,去掉)
4.了解辛诗雄健豪放的风格。
5.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 并感受其形象,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6.背诵辛弃疾的几首词作名篇。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探讨,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深入理解诗词。
2.通过大量阅读,初步了解豪放派词人的作品的艺术特色。
3.运用加:阅读、体味、写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自我点评和修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爱国词人辛弃疾不平凡的一生,感受作者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体会他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借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去掉)
2.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
3.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8.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9.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二所列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10.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辛弃疾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2.辛弃疾创作的主要情感思想是什么?
3.我们应该学习辛弃疾的什么?(第二条已经融入这个问题,可去掉)
专题划分
专题一:辛弃疾的主要诗词作品。
专题二:辛弃疾生平对其诗词内容风格的影响以及其诗词的艺术价值。
(改为:辛弃疾的生平以及对诗词风格的影响)
专题一
辛弃疾的主要诗词作品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通过指导学生诵读《水龙吟》《青玉案》《贺新郎》等词,来深入理解辛弃疾主要诗词。辛词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雄豪激烈的情怀,雄奇飞动的意象,雄伟壮阔的意境,雄健刚劲的语言,构成了稼轩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主导风格。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真诵读辛弃疾的三首词,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的初步感受。(这条属于过程方法,可去掉)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和典故去品味诗歌情感。
3.用书面文字鉴赏一首词,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4.体会辛弃疾在诗词中表现出来的情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请认真诵读诗歌,说出自己的(改为:你有什么)初步感受?
2.你认为作者借助什么手法来传达情感的?
3.这几首词有什么异同(改为:共同之处)?
4.辛弃疾作品蕴含哪些复杂的情感?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
鲁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进行朗诵比赛的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活动一: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清《水龙吟》等诗词中的字词障碍,并初步体会辛弃疾的情感。(去掉:可借助工具书,订正字音。)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 注意初步体会情感。
提示:分别诵读两首词,体会两首词不同的感情基调。 ??? 《水龙吟》:高亢昂扬,悲愤激切。 ??? 《贺新郎》:感慨深沉,慷慨悲愤。
2.活动二:和学生一起通过自读、个别读、齐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朗读《水龙吟》《青玉案》《贺新郎》等诗词。
第二课时:
1.再读诗。(去掉)学生再自由诵读诗词,进一步体会诗词含义。
2.请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出初读后的最初感受,老师总结。
3.活动三:小组探究
(1)试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 《水龙吟》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并在其词作中找出根据。
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思考讨论这些诗词是如何将情、景、理巧妙地组合到一起的?
是怎样将写景——咏史——抒怀三者完美统一的?
(2)方法分析:在《水龙吟》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
(3)辛词长于用典。在这三首词中,作者各用了哪些典故?他借助这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设题意图:词中的典故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本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典故的主要内容,把握这些典故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熟悉诗词中用典这种特殊的艺术手法。?
(此为教师注意事项:在本活动中,先用一定时间自己思考,然后采取探讨法,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于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气氛,再采取小组形式互相展示自己的精神收获,最后小组件进行交流。)
第三课时:
活动四:为了声韵和谐,词中多有语序倒置的句子。试把下列句子中语序倒置的部分找出来,再从学过的诗词中补充若干例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熟悉诗词中通过语序调整来达到声韵和谐这一特殊写作手法,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声韵的差异,并联系学过的诗词以加深理解。
2.活动五:采取计时赛、小组接龙赛、随机抽取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把古诗文的教学落到实处。
3.总结方法,归绾全课 ??? (1)明确鉴赏的方法:知人论世,意象解词,揣摩典故,朗诵传情,比较赏析。
(这个先请同学们说,也可写到黑板展示) ??? (2)总结:辛词时而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时而怀古忆昔,伤时讽今,它似乎让我们一气贯注,纵横捭阖;或唤英雄,或叹时局;沉郁苍凉,掷地有声。
教学评价
1.能够积极思考,敢于主动地互相交流,大胆表现自己。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比较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运用想象联想,善于把握诗词文本注意把握细节,理解典故。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与第四条类似,可去掉)
4.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5.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专题二
辛弃疾生平对其诗词内容风格的影响以及其诗词的艺术价值。
(改为:辛弃疾的生平以及对诗词风格的影响)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一般都豪放大气,充满爱国情怀,但又有怀才不遇的怅然。这和他生活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宋朝积贫积弱,不断受金辽困扰,作者想要上战场报效国家(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但是后来或怀才不遇,或早生白发,所以他的诗歌听起来多了分苍凉悲怆,当然又不失大气磅礴。除了我们课上的几篇试问,还有代表作像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表达自己想要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怀才不遇的失落。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雄豪激烈的情怀,雄奇飞动的意象,雄伟壮阔的意境,雄健刚劲的语言,构成了稼轩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主导。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主要人生经历。
2.初步把握辛弃疾作品的诗词风格。
3.理解辛弃疾作品怎样体现出他的豪放派词风。(将二、三条合为一条)
4.了解辛弃疾文学创作的文学价值和主要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
2.你认为辛弃疾的生平对他诗词风格有什么影响?
3.你觉得辛弃疾诗词主要风格特点在哪里?(去掉)
4.辛弃疾诗词有什么文学价值?
5.我们应该学习辛弃疾的哪些方面?(去掉)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鲁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学生课前通过去图书馆查资料,或通过网络资源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并将需要的列出来,记录在笔记本上。
活动二:课上将自己所查辛弃疾生平资料与同学交流,教师引导将主要内容整合记录。
可在课件展示: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活动三:结合辛弃疾生平进一步理解辛弃疾作品及其风格。
1.辛弃疾在创作这《水龙吟》《青玉案》《贺新郎》三首词时,人生处境和心理状态有什么异同?结合生平深入理解诗词。
2.试以《水龙吟》这首词为例,谈谈你对辛弃疾词作刚健雄放这一独特风格的体会。
3.辛弃疾这三首词的在主旨和风格上有哪些异同点?(去掉)
活动四:1.通过对辛弃疾课外阅读的阅读,深入把握辛弃疾作品内容和风格,并从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精神食粮。
2.豪放派词人也有婉约之才:比如《青玉案·元夕》。对比辛弃疾两种诗词的主要区别。
活动五: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活动六:以“辛弃疾,我相对你说”为话题写一篇300至500字的短文。
教学评价
1.能够积极主动的查阅各种资料,掌握辛弃疾生平大概。小组课前准备充分。
2.课上交流充分,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总结合理。
3.写作积极,互评积极,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合情合理。并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4.可以熟读成诵,并有声情并茂的背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