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2课时+课外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提起辛弃疾,我们总被他忧国忧民“壮志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燕兵夜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的壮志豪情所感动。他他的一生与抗金大业息息相关,他力主抗金,试手补天,却屡屡受挫,壮志难酬,只能含恨而终。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本单元将通过鉴赏辛弃疾的词,结合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去感受人物的思想和精神。
本单元选题源自苏教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的《 “龙腾虎掷”稼轩词》,学生自初中以来已经学习了辛弃疾的多首诗词,本单元将依托《水龙吟》《青玉案·元夕》《菩萨蛮》《破阵子》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二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走近辛弃疾的诗歌。指导学生诵读诗歌,抓住其中感情变化,感受辛弃疾的情怀。专题二,辛弃疾的人生之路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辛弃疾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理想追求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的主要成就。
2.依据辛弃疾的人生经历,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3. 对人物全面深刻感知,熟练运用辛弃疾素材写不同的话题的文章或片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辛弃疾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辛弃疾的思想,培养感悟美的情怀和爱国的品质。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2.高中语文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3.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辛弃疾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其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专题划分
专题1:把握辛弃疾的词
专题2:辛弃疾的人生之路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专题一
把握辛弃疾的词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其词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既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也有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把感情完全融注在了他的诗词世界中。
本次专题活动围绕辛弃疾的《水龙吟》《青玉案?元夕》《菩萨蛮》《破阵子》 四首词展开,比较词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辛弃疾的一首词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辛弃疾的四首词,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品味诗歌情感。
3.感悟辛弃疾豪壮、豁达的情怀。
4.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词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将你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之后,你有何感想?
3.词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 粉笔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水龙吟》《青玉案?元夕》《菩萨蛮》《破阵子》四首词。
活动二:读完这四首词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
组内讨论交流对这些词的初步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要求抓住词的基本感情。
活动三:词中的情感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将重点词语圈画出来,品味词语,比较分析不同的词语、意象所传达的不同感情。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布置作业:1.背诵四首词。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3.借助意象,分析词人情感。
专题二
辛弃疾的人生之路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辛弃疾出生时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写尽词人家国兴亡的悲哀历史,充分展示了一代词人的旷代才情。
从以上几首词中,探讨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感受辛弃疾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根据对辛弃疾及其诗词的认识,课下写一篇文学评论,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能够依据辛弃疾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之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2.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辛弃疾特殊的人生经历对她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不同阶段的诗词分别表现了辛弃疾的怎样的思想情感?
3.从辛弃疾的词中感受到词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 粉笔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词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集中讨论: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诗词的影响。
辛弃疾的一生是曲折的,但他却将人生的经历都化成了一首首词,从中我们可以欣赏词中的美,更能感受到他的情怀。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辛弃疾的诗词;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将学习体会发到博客上,互相提高,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