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魅力苏轼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8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在中国灿若群星的文化名人中,像苏轼这样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各体中都取得巅峰成就与宗师地位的文化巨人,确实少见。用林语堂的话说,是“凤毛麟角式的人物”。他的博大精深,他的丰富多彩,他的艰难坷坎,足以引发各种各样的论题。
本单元依托鲁教版教材中苏轼的《赤壁赋》《词二首》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苏东坡其人其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苏轼的作品,并结合苏轼的经历来研究其作品的丰富内涵。专题二,名家眼中的苏东坡。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拓展阅读,重点赏析《苏东坡传》(林语堂著)、《浪迹东坡路》(史良昭著)、《放逐与回归》(洪亮著)、《苏东坡突围》(余秋雨)、《诗人的执着与超脱》(周国平)等,来进一步加深自己对苏东坡的理解,尤其是对苏东坡的乐观人生态度的解读。专题三,释然的儒道巨匠——哲学探究。指导学生到网上查资料,互相交流经验,学会怎样找到有用的网址。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谈出自己对苏东坡的独特感悟,并把这份感悟形成文字,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让一代才子的其人其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提高语言感受力。
2.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诗歌。
3.结合诗人的经历,“知人论世”深入体会诗词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4、把诗人的精神境界加以深刻体会。
过程与方法:
1.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探讨。
2.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诗词的灵魂魅力。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社会背景的认知,体味诗人的旷达的精神世界。
2.领会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体味豪放派风格。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P6)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P8)
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P8)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P9)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P9)
6.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P10)
7.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P19)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苏轼的一生经历。2、苏轼的诗、词、文、赋、书、画,有关苏轼的轶事、传说、评论。3、分析情、景、理的融合4.探究苏轼豁达乐观的人文精神5、上升到社会或历史的高度正确理解某些作品背后隐藏的感情。
专题划分
专题一:苏轼其人其作
专题二:名家眼中的苏轼
专题三:释然的儒道巨匠——哲学探究
专题一
苏轼其人其作
所需课时
4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中的有关苏轼的作品,一篇是必修中的散文《赤壁赋》,另外是词二首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选修中的《定风波》等7首。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苏轼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苏轼其人其作的目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提高语言感受力,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苏轼的作品。
3.必修是学步,选修是跑步。精讲必修,掌握根本。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5.通过辛苏、柳苏词的比较阅读,初步了解豪放派词人作品的艺术特色。
6.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在理解生平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了怎样一个苏轼。
从内容上分,景与情的融合,理的蕴含。
快乐大智慧在诗词中的体现。
豪放词的艺术特色。“豪放中的婉约”体现在哪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课件、多媒体、图片、录音、网络资源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苏轼的文字资料、名家对苏轼描述评价的作品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网络
其 他
作品展示牌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回顾以前学习过的有关诗词。《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分别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思想,苏轼的诗、词、文、赋、书、画,有关苏轼的轶事、传说、评论,尽可能使学生对苏轼有个全面的了解
3.朗读、范读,扫清《赤壁赋》中的字词障碍。
4.归纳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重要句式,基本把握文章的内容。
5.当堂检测: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夯实古文功底。
第二课时:
1.熟练诵读,初步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2.思考探究,由内容到思想:
(1)主、客对人生有着怎样的不同看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人生态度?苏轼的魅力在哪里?
(2)本文情、景、理是怎样巧妙地组合到一起的?
(3)再次感悟语言魅力。
3.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背诵练习或比赛。
第三课时:
1.初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文中的景与情。
2.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解读本词。
3.苏轼与周瑜的对比,感悟苏轼的情怀。
4. “人生如梦”的探究,深入探究苏东坡作品蕴含的复杂情感。
5.当堂背诵
第四课时:
1.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学习选修中《水调歌头》《定风波》《江城子》等文章,诵读、选择。
2.整体感悟景与情的特色。不求甚解,结合苏轼创作时期的生活状况点到即可。
3.概括苏轼作品的艺术风格
(1)写景和抒情的异同点?
(2)辛词豪放与苏词的异同,柳词与苏词的异同。
(3)教师总结归纳:苏轼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教学评价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含义。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准确。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评价方式:学生朗读,同学互评,老师点评。
评价指标:感情充沛,能够读出诗歌的情感。
能够准确找出并鉴赏诗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评价方式:学生点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评价指标:准确找出,鉴赏语言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