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激情沉郁看稼轩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5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现代人眼中的辛弃疾是才子,是文豪;而在他自己的时代,辛弃疾只是一个处于末流的被打击被排斥的悲催人物。辛弃疾在诗、词、文、书、画诸方面都给世人留下了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他所经受的人生挫折也难以被世人理解和莫名其妙;但他在苦难中所表现出来的豁达胸襟,与他的高不可企的文学成就,铸就他在文学史上的丰碑。本单元依托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龙腾虎掷”的稼轩词》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辛弃疾其人其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辛弃疾的作品,并结合他的人生经历来研究其作品中的豪迈精神。专题二,世人眼中的辛弃疾。引领学生通过品读刘小川《品中国文人——辛弃疾》以及各地以辛弃疾为话题的优秀作文等作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拓展阅读,来进一步加深自己对辛弃疾的理解,尤其是对辛弃疾人处命运的低谷,却依然心第家国天下的爱国情怀。专题三,辛弃疾现象的社会根源。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采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体会产生一代词宗辛弃疾的社会土壤,挖掘辛弃疾能够成就文学高峰的社会基础。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弃疾的人生波折及其“龙腾虎掷”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辛弃疾的作品。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5.合作学习,初步掌握诗歌鉴赏基本要领。
过程与方法:
1.根据问题,创设学习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合作探究,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开展研究性学习。
2.通过比较阅读,了解豪放派作品的艺术特色。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创设不同课题,深度解读文章。
4.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辛弃疾挫折中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中的磨难,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通过经典诵读,体会经典诗歌中诗人的高尚情怀。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P6)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P8)
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P8)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P9)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P9)
6.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P10)
7.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P19)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辛弃疾的艺术风格及艺术成就是什么?
2.是什么成就了辛弃疾?
3.苦难和挫折对人生的价值何在?
专题划分
1.辛弃疾的生平及作品。
2.世人眼中的辛弃疾。
3.辛弃疾现象的社会根源。
专题一
辛弃疾其人其作
所需课时
4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为主,并整合教材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辛弃疾其人其作的目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辛弃疾的作品。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5.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了解豪放派词人作品的艺术特色。
6.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辛弃疾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1.辛弃疾命运的转折点在哪里?
2.辛弃疾作品蕴含哪些复杂的情感?
3.辛弃疾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4.辛弃疾作品怎样体现出他的豪放派词风?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小级合作学习展示台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辛弃疾。
2.多媒体展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尤其关注辛弃疾南渡这一命运转折点的情况。
3.自由朗读:扫清《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的字词障碍以及用典,并初步体会辛弃疾的情感变化。
4.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
5.领会词作大意,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
6.朗读比赛: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深入体会辛弃疾的复杂情感。
第二课时:
1.熟读课文《水龙吟》,把握词作中的典故。
辛弃疾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2.小组探究:
(1)了解作者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本文情、景、理是怎样巧妙地组合到一起的?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3.背诵比赛:
采取计时赛、小组接龙赛、随机抽取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把古诗文的教学落到实处。
第三课时:
1.初读《青玉案·元夕》,体会词人的情怀。
2.小组研讨: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解读本词。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
4.问题探究:
(1)本词是怎样将写景——抒情完美统一的?
(2)“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为人称道,这里面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滋味和哲理,请结合王国维的“境界说”进行分析?深入探究辛弃疾作品蕴含的复杂情感。
5.结合网络资料,个人独立赏析《青玉案》,写出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诗歌赏析。
第四课时:
1.班级交流赏析《青玉案》的文章,评出佳作进行展示。
2.根据已有知识鉴赏《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小组交流展示
3.问题探究:词人在词作中表现出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第五课时
重点研讨:辛弃疾作品的艺术风格
(1)分组研讨,比较四首词的写景和抒情的异同点,思考:辛弃疾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归纳:辛弃疾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4.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5.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
专题二
世人眼中的辛弃疾。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学习教材提供的辛弃疾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用名家对辛弃疾的解读来打开学生的思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辛弃疾的了解。采用自主评点的方式对文章进行品评,即王小川《品中国文人之辛弃疾》,评点的重点放在对辛弃疾心路历程的把握上以及对辛弃疾精神境界的体会上。
学生评点的成果要进行交流展示,以利于互相学习借鉴,来激发自己写作的灵感,拓宽自己写作的思路。同时,以这篇文章为示范,让学生多浏览此类的文章,来丰富自己的思想。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设计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来深度解读文章。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辛弃疾的英雄激情、沉郁情怀来自何处?
1.王小川和我们眼中的辛弃疾有什么异同?
2.辛弃疾为什么会拥有如此的情怀?
3.辛弃疾思想的复杂之处表现在哪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http://blog.163.com/springcn;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14818_1.html
常规资源
王小川的《品中国文人之辛弃疾》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自主评点:王小川的《品中国文人—辛弃疾》
2.小组交流评点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重点体会王小川眼里的辛弃疾拥有怎样的情怀。
3.个人评点的成果上传班级交流平台,学生之间进行二次点评,主要是互相学习,以激活思维,激发灵感。
第二课时:
1.学生个人上网搜集关于辛弃疾的资料,形成对辛弃疾的比较客观的、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2.小组推荐优秀资源,进行资料汇总,以形成大家共享的资源。借此体会辛弃疾的英雄情怀。
3.小组研讨,把握辛弃疾的心路历程,理解在辛弃疾身上体现出来的各种复杂的思想。
4.交流自己对辛弃疾的新认识。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为自己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掌握自主评点文章的方法,学会自己来解读文章。
2.能够立足文本,利用相关的事实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观点和材料严格的一致。
3.会灵活利用网络搜索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4.有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专题三
辛弃疾现象的社会根源。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进行成果展示活动。学生自由写作:辛弃疾现象的社会根源。。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写出自己对辛弃疾的理解感悟,形成个人专题研究成果。同时学习辛弃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本次活动主要是把个人的成果放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评点,推选出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展示,做好示范引领,把专题阅读的学习落到实处,让一代才子的其人其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习辛弃疾豁达人生态度,学会辩证地来看待人生中的磨难,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本专题问题设计
辛弃疾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1.辛弃疾的人生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
2.一个人的精神财富到底是什么?
3.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何处?
4.一个国家怎样才会强盛?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利用网络搜寻相碰资源,并自由写作:辛弃疾现象的社会根源。。着重谈及辛弃疾所处的时代以及统治阶级对待他的态度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把作品上传至班级交流平台,互相点评,学习借鉴。每篇文章至少谈出一条优点和缺点,这样有利于自己学习提高。
第二课时:
1.小组研讨,推选出佳作,进入佳作交流点评。对于佳作先谈出自己可以借鉴的优点,再提出改进的建议。
2.学生交流:谈体会。此次专题学习自己的收获,知识层面的、精神层面的皆可。借此探讨关于精神财富和人生价值等问题。
3.班级佳作展示。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推选出班级本次的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
4.教师进行主题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2.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
3.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
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