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走进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6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唐诗中不可企及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本单元依托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送友人》《将进酒》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本单元围绕“豪放飘逸”这一核心去诵读三首诗,寻出“豪放飘逸”的情感内涵,找出“豪放飘逸”的意象设置,悟出“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多角度研读这三首诗,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借一苇而渡大江。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李白其人其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李白的作品,并结合李白的经历来研究其作品的丰富内涵。专题二,探访名家眼中的李白。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拓展阅读,重点赏析余光中的《寻李白》和严羽《沧浪诗话》中关于李白的评价,来进一步加深自己对李白的理解,尤其是对李白的乐观人生态度的解读。专题三,我想对李白说。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进行专题创作,谈出自己对李白的独特感悟,并把这份感悟形成文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让一代才子的其人其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体味豪放的语言。
2.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李白的作品。
3.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学生讨论,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开展研究性学习。
2.通过比较阅读,深入体味李白豪放飘逸的语言风格和豁达的胸怀。
3.运用自主点评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深度解读文章。
4.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李白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中的磨难,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4.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2.李白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李白的人生态度给我们哪些启迪?
专题划分
专题一:李白其人其作 (3课时)
专题二:探访名人眼中的李白 (2课时)
专题三:我想对李白说 (1课时)
专题四:课下延伸——李白与酒 (课下自己拓展)
专题一
李白其人其作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中的有关李白的三首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送友人》和《将进酒》。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李白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李白其人其作的目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含有所了解。。
4.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李白“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是如何体现的?
1.李白的人生经历给了他什么样的写作启示?
2.李白的作品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3.李白的“豪放飘逸”艺术风格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外墙文化——佳作共赏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李白。
2.多媒体展示:李白的生平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
3.自由朗读:扫清《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字词障碍,并初步体会李白的情感。
4.小组研讨:掌握“吟”的诗歌文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5.当堂检测: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夯实古文功底。
6.朗读比赛: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深入体会李白的复杂情感。
第二课时:
1.反复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注意把握诗歌的脉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入梦缘由:特点:雄峻巍峨 ; 手法:对比、夸张、衬托
二、梦游历程:想象奇特
三、梦后感慨:局限性;进步性
2.小组探究:
(1)诗的开篇,除了瀛洲外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对写天姥山有何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3)小组内交流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品读鉴赏。
明确:
(1)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势拔五岳掩赤城”,“对此欲倒东南倾”将五岳、天台与天姥山做对比,从而衬托天目山之高,“天台四万八千丈”此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天台之高,为后文天台和天姥山做对比做了铺垫。这些手法的运用都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2)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 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
这锵铿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3.背诵比赛:
采取计时赛、小组接龙赛、随机抽取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把古诗文的教学落到实处。
第三课时:
1.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唐诗宋词》中李白其他的诗歌,形成对李白的比较客观的认识。借此体会李白豪放飘逸的语言风格和豁达的胸怀。
2.个人独立赏析,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对诗歌中的一句话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字。
3.小组合作:交流诗歌赏析文章,评出佳作进行展示。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4.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5.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