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爱人”“爱物”之杜甫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5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
本单元依托于人教版教材《杜甫诗三首》,并加以适当扩展。争取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一个鲜活而丰满的杜甫形象,体会杜甫“爱人”“爱物”的儒家思想,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
从艺术性而言,杜诗是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正如唐元稹曾评其“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从思想性而言一部杜诗艺术地体现了儒家“爱人”和“爱物”思想,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同时,又对儒家传统观念加以突破,即不论“穷”“达”都不忘天下苍生。正是这种大爱让杜甫的诗篇与思想在厚重的儒家思想氛围中脱颖而出,芳香四溢。
这个单元分为三个主题。专题一:走进杜甫。这是知人论世打基础。专题二:走进杜诗(你是如何定义“沉郁顿挫”的。)通过这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初步赏鉴诗歌,把握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专题三:杜甫诗歌中的“爱人”“爱物”的儒家思想。通过撰写诗歌鉴赏文章,学生加深学习效果。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杜甫生平及其诗歌主要特点。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意象,把握情感。
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积累和背诵杜甫的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资源,学生掌握杜甫相关信息,增强学生搜集交流信息的能力。
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小组学习,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写鉴赏文章,增强学生鉴赏和写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杜甫的人格魅力。
感受儒家思想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对应课标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P9)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杜甫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你是如何定义“沉郁顿挫”的。
杜甫诗歌体现了哪些儒家思想。
专题划分
专题一:走进杜甫。
专题二:走进杜诗(你是如何定义“沉郁顿挫”的)
专题三:杜甫诗歌中的“爱人”“爱物”的儒家思想。
专题一
专题一:走进杜甫。
所需课时
2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专题一主要是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比较李白与杜甫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不同人生对作品风格的影响。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2、了解杜甫人生经历对其诗作的影响
3、通过诵读自己选择的最喜爱的杜甫诗作,初步感受其作品风格情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杜甫小传
2、通过资料展示,对比杜甫与李白所处时代与人生经历,进一步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3、诵读自己最喜爱的杜甫诗作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
常规资源
教材、《唐诗三百首》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已经配备多媒体设备)
其 他
网络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课
预习题目1、通过搜集资料形成小传记《杜甫小传》
2、通过各种资源,选择并背诵自己喜爱的杜甫诗作(可以一首也可以多首)
第二课时:
1、《杜甫小传》展示(张贴展示,优秀选择两篇优秀之作扫描做成课件)
通过这个环节,了解作家作品及其人生经历
2、探究讨论:杜甫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这个环节以课件的形式展示李白杜甫所处时代及主要经历的不同,从而进一步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课堂诵读比赛(每个小组一个)
这个环节,学生背诵自己最喜爱的作品,由此学生初步感受杜甫诗歌特色。
教学评价
1、能够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
2、个人诵读声音洪亮,准确流畅富于情感。
3、能准确无误地背诵作品。
4、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专题二
专题二:走进杜诗(你是如何定义“沉郁顿挫”的)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专题一研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杜甫及其作品有了初步的认知和感悟,专题二是以教材《杜甫诗三首》为依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鉴赏诗歌,把握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要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借鉴,加深认识,丰富储备。由老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提升认知,获得收获。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进一步提高搜集此料的能力,拓宽知识获得的渠道。
2、通过鉴赏杜甫代表诗歌把握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4、初步把握杜诗中的思想内蕴。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以《登高》为例把握杜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2、结合另外两首诗歌并结合杜甫其他诗作,探究“沉郁顿挫”四字。
3、杜甫诗作中又体现了哪些“沉郁”的思想情感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
常规资源
教材、《唐诗三百首》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已经配备多媒体设备)
其 他
网络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检查回馈:检查背诵,可让学生上黑板默写,保证准确率。
2、以《登高》为例,学生探究杜甫诗歌特色。
(1)通过品读把握意象
(2)把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3、作业:结合这节课的学习,并进一步搜集诵读杜甫诗歌,以小组为单位给沉郁顿挫下个定义
第二课时
1、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都要有中心发言人)
学生借助于杜甫诗歌展示自己对沉郁顿挫的理解,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是集中概括了他诗歌的主要特征的。具体地说,它至少包含以下几层涵义:一、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二、它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酝酿、消化、触发的过程;三、它以深厚完整的意境、锤炼精确的语言、铿锵浏亮的音调、顿挫变化的节奏表现出来。
2、探究拓展
问题:我们从杜甫身上能读出哪些闪光点,对我们的人生有所借鉴。
通过这个设计让学生把握杜诗博大深厚的思想内涵。教师适时课件展示杜甫其他诗作。
总结:中心是爱人(对苍生的热爱)和爱物(对祖国山川的热爱)
教学评价
1、能独立搜集资料,利用多媒体能力较强。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能够把握杜诗意象特色和情景交融的手法
4、学生能够学习杜甫以国家为己任,爱人爱物的责任意识。
专题三
专题三:杜甫诗歌中的“爱人”“爱物”的儒家思想。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进行最后的总结升华。杜甫诗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的,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处处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痕迹,而这种积极入世的观点不仅仅在杜甫身上有所体现,可以让学生在其他中国文人身上加以体会。并且这种思想对于学生也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学生此次成果作品可以放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评点,推选出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展示,也可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展示成果体会。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习杜甫以国家为己任,“爱人”“爱物”的责任意识。
2、感受儒家思想中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3、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写作练习
杜甫作品中的儒家思想
或者……诗作中的儒家思想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
常规资源
教材、《唐诗三百首》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已经配备多媒体设备)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初步把握儒家思想的内涵。尤其是积极入世和兼济天下等内涵
2、布置题目
杜甫作品中的儒家思想或者……诗作中的儒家思想
第一个题目较为简单,第二个是进一步拓展
3、佳作展示
作品张贴,好的作品可以做成讲义发给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展示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能通过对古人的借鉴,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