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体育 4.5 运动安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体育 4.5 运动安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2-03-01 21:32:5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运动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并自觉遵守运动安全守则。
2.使学生掌握急性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及骨折固定法。
3.使学生了解运动性晕厥、运动性腹痛、运动性哮喘和肌肉痉挛的处理措施和预防方法。
4.提高学生安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并遵守运动安全守则。
2.教学难点:急性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及骨折固定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能,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延缓机体衰老,但如果运动方法不当,运动负荷超出机体的承受能力,或不注意体育锻炼中的卫生等,都有可能导致运动伤病的出现。那么,应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伤病呢?
二、新课学习
(一)体育锻炼与运动安全守则
1.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运动损伤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的统称。运动损伤的发生与运动项目、锻炼过程、运动环境、运动者的自身条件以及技术动作密切相关。对于学生来说,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
(2)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正确。
(3)技术动作不正确。
(4)运动量不适当,特别是运动量(或局部运动量)过大。
(5)组织教学不当,违反练习原则,缺乏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器械检查不充分,场地布置不合理,教学过程安排不当。
(6)场地设备有缺陷。
(7)气候不良。
(8)学生身体不佳,状态不好。
2.运动安全守则
为做好运动时的安全防护,避免发生运动损伤,要增强学生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1)充分了解自身身体状况。通过身体检查,使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发育程度、健康状况以及机能水平等基本情况,以确定是否适合参加体育锻炼,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及强度。
(2)运动时着装要合理,并根据运动项目正确佩戴护具。
(3)选择安全的场所进行锻炼。适宜的锻炼场地是提高运动效果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前提。
(4)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或比赛过程。在体育锻炼前要充分热身,做好准备活动。
(5)合理控制运动负荷,避免运动过度。运动中的负荷量是逐渐增加的,后一阶段的负荷量会超过前一阶段的负荷量,这是对机体适应性的理想刺激,适应的机制是生理应激,在此过程中运动负荷是引起适应性变化的生理性刺激。
(6)集中精力,投入运动。过度兴奋、思想懈怠或运动时与其他人嬉笑打闹,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协调性下降,造成运动伤害的隐患,尤其在一些对抗性的练习中伤害性往往更大。
(7)采用正确的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来进行练习。体育运动的形式复杂、项目繁多、特点不同、效果各异。
(8)切忌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体育运动常常是在高强度、高对抗、多变化的情形中比赛,参与者如果不了解规则或行为粗野,出现违反体育规则和道德的危险性动作,不仅会造成比赛参与双方的矛盾,严重者还可能引发群体事件,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
(9)掌握基本的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与技能,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二)运动损伤和突发情况的急救
1.运动损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
(1)保证生命安全:在呼叫急救人员的同时,迅速并仔细检查伤者的重要生命体征,包括气道是否通畅、有无呼吸、血液循环是否正常、功能是否正常(神志、瞳孔、运动反应等)并暴露受伤部位以便观察。
(2)控制大出血:通过按压供血动脉进行止血。
(3)控制可能加重全身状况恶化的情况。
(4)固定受伤肢体,以防组织进一步损伤。
(5)处理慢性出血。
2.学校发生突发运动损伤时,学生进行紧急处理的基本流程
(1)损伤发生后,应安排伤员原地或就近休息,了解其受伤情况。
(2)立即报告教师或医务人员。
(3)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进行早期处理。
(4)对于伤情较重者,配合学校医务人员紧急送医救治。
(5)子解、分析损伤发生原因,吸取教训,提高认识,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3.急性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1)开放性损伤的处理
开放性损伤是指伤处皮肤和黏膜完整性遭到破坏,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的损伤。擦伤、撕裂伤、刺伤和切伤等都属于开放性损伤。基本处理方法包括止血、清创(清理伤口)、消毒(预防感染)、修复和制动等步骤。开放性损伤一般都会造成伤口不同程度的污染,需要对其进行清洗和消毒,尽量除去伤口中的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然后根据损伤类型和受伤部位进行处理。需要特别注意,救助的人不要徒手接触伤口和血液,避免血液性传染病的传播。
(2)急性闭合性损伤的处理
急性闭合性损伤是指身体由于瞬间遭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而造成的损伤,伤处皮肤和黏膜完整性无破坏,没有伤口与外界相通。例如,挫伤、肌肉拉伤及关节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在24~48小时内为早期阶段,在此阶段进行科学的处置将减轻伤者的病痛,促进损伤恢复。早期处理方法包括保护、制动、冷疗、加压包扎和抬高肢体五个步骤。
4.骨折
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的损伤,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和复杂性骨折。常发生于对抗性强烈的运动当中,此外,动作技术不当或运动时摔倒也易造成骨折。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力量性练习,可以增强骨骼的密度和强度,一定程度上预防骨折。
紧急处理方法:骨折时,必须尽快将骨折断端做临时固定,使伤部不再活动,以避免断端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和其他组织,减轻伤员的疼痛,并便于转送医院。
5.运动性晕厥
晕厥是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也是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形式。过度紧张、激动或恐惧、疾跑后突然停止、长时间站立不动以及中暑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晕厥现象。
6.运动性腹痛
腹痛是运动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症状,在中长跑、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中发生频率较高,大多与平日缺乏锻炼、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情况不佳,运动中呼吸节奏不好、紧张、劳累、速度突然加得过快、运动前食量过多或饥饿状态下参加剧烈运动等有关。
7.运动性哮喘
运动性哮喘是指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在剧烈运动后发生的急性气道狭窄和气道阻力增高的病理现象。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一是如教科书指出,应尽量避开寒冷、干燥的环境,选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运动。二是运动时不用口呼吸而用鼻呼吸,但在实践调研中发现,学生较难达到这一要求,此时可戴特殊的口罩以起到加温保湿作用。三是在剧烈运动前,要先进行热身运动。
8.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而显示出的一种现象。运动中最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寒冷的刺激、电解质丢失过多、肌肉连续过快收缩而放松不够及疲劳等问题,都可能造成小腿肌肉痉挛。此外,还有足底的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的痉挛,多发生于游泳运动中。
三、案例分析
运动损伤和突发情况的急救
(一)目标
1.使学生明确运动损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学校突发运动损伤的处理流程。
2.学生掌握急性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及骨折固定法。
3.使学生了解运动性晕厥、运动性腹痛、运动性哮喘和肌肉痉挛的处理措施和预防方法。
4.增强学生安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重难点
1.重点:学生掌握急性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及骨折固定法。
2.难点:学生能正确操作急性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及骨折固定法。
(三)内容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运动损伤现场急救和学校突发运动损伤处理的基本原则;急性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骨折固定法,运动性晕厥、运动性腹痛、运动性哮喘、肌肉痉挛的处理措施和预防方法。
(四)准备
1.教学准备:将教室布置成U型环境(方便现场操作);制作教学演示文稿;床单(便于学生躺下示范);夹板数张(可用剪裁好的纸板);三角巾和绷带。
2.学生准备:示范者九名(学生每3人一组,提前对示范者进行情境设定以及急性闭合性损伤和骨折固定法的培训),示范任务分别是:急性闭合性损伤的处理;肱骨、前臂骨折临时固定;大腿骨折临时固定。
(五)教学活动一:导入(约3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喜爱参加体育运动,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你在运动中看到的或自己亲身经历的运动中受伤的经过?”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导入新课。
(六)教学活动二:运动损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流程(约7分钟)
1.活动目的:学生明确运动损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活动形式:问答式、自由讨论式。
3.活动过程
(1)运动损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运动损伤现场急救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教师提示:首先应该对哪些问题做出判断?紧随其后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解释基本原则(播放演示文稿)并小结:“出现受伤情况时,首先保证生命安全,检查生命体征,同时呼救,随后迅速控制出血情况,逐步再控制可能加重全身状况恶化的情况,固定受伤肢体,处理慢性出血。”
(2)学校中发生突发运动损伤时处理的基本流程。教师提问:“在了解了基本原则后,请同学们讨论,争取梳理出我们的救助流程。”(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播放演示文稿):“经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归纳一下,正确的流程是:损伤发生后,应让伤员原地或就近休息,初步了解伤员受伤情况,随后立即报告教师或医务人员。对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要及早处理。对于伤情较重者,要配合学校医务人员紧急送医救治。最后分析损伤发生原因,吸取教训,提高认识,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七)教学活动三:急性损伤的一般处理(约10分钟)
1.活动目的:学生掌握急性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2.活动形式:问答式,合作探究式,实践操作式。
3.活动过程
(1)教师请学生自读教科书中关于急性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的内容。
(2)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阅读,请同学们谈一谈针对开放性损伤的处理方法。”(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闭合性损伤处理演示。教师请三名示范学生,为大家演示闭合性损伤的处理方法。其中两名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剩余一名学生进行步骤讲解。示范完成后,请现场观察的学生分组,按照此前的操作示范,依次上台演示,并请台下学生一同监督,帮助演示学生纠正实践步骤中的错误。
(八)教学活动四:骨折固定法(约20分钟)
1.活动目的:学生掌握急性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2.活动形式:实践操作、合作探究式。
3.活动过程
(1)教师请学生自读教科书中关于骨折、运动性晕厥、运动性腹痛、运动性哮喘和肌肉痉挛部分的内容。
(2)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学习运动中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措施和预防方法。下面,我们以骨折处理为例,亲自来实践一下对伤处的固定过程。”
(3)骨折固定法演示。教师请6名示范学生,分成2组,同时为大家演示骨折固定法。示范学生逐一演示上臂、前臂骨折的临时固定和大腿骨折的临时固定方法。每一演示小组中,2名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剩余一名学生进行步骤讲解,其他学生认真观察。示范完成后,请6名此前在现场观察的学生,按照刚才的操作程序逐一上台演示,未上台的学生一同监督,帮助演示同学纠正实践步骤中的错误。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实践操作了急性闭合性伤口处理和骨折固定的方法,希望大家下课后继续进行练习,并对其他运动损伤的处理和预防方法仔细揣摩,能够做到熟练应对。”
(九)总结(约5分钟)
运动损伤现场急救和学校突发运动损伤处理的基本原则,急性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骨折固定法、运动性晕厥、运动性腹痛、运动性哮喘和肌肉痉挛的处理措施以及预防方法是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练习了闭合性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和骨折固定法。
教师总结:“运动损伤一旦发生,需要尽快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进行有效处理。切忌不要慌张,要冷静、机智、高效地处理,才能达到紧急处理的目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确运动的安全守则,这既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内容,也是我们安全运动的需要,希望大家能快乐运动、健康运动。”
(十)教学评价建议
请学生下课后,两人一组练习课堂所学内容,直至熟练掌握。
6 / 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