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 诗圣情怀(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忧国忧民 诗圣情怀(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5 12:4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忧国忧民 诗圣情怀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4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下层艰苦生活的诗篇。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本单元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旅夜抒怀》三首诗组成,展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作为诗圣的杜甫,其漂泊中的情感在三首诗中已表现得比较充分。
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以及表达手法两方面设计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杜甫忧国忧民的有关诗篇及其生平,以及写杜甫的传记、散文等。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等。
预期成果:理解杜甫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掌握情感表达的手法。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的生平。
2.能理解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3.能通过品味诗歌中直抒胸臆的手法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关杜甫忧国忧民的有关资料,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诗人情怀。
4.品味鉴赏诗中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如何理解杜甫对弱势群体的悲悯情怀?
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情怀的?
专题划分
专题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专题二:表现手法
专题一
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整个单元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杜甫在漂泊中感受到了极大的痛苦,推己及人,忧国伤时,更加关注百姓的痛苦,其精神的崇高和胸怀的博大使其真正拥有了“诗圣”之名。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杜甫的悲悯情怀,把握诗歌主旨,感悟杜甫人格的魅力。
学习活动:诵读活动。朗诵中的互评,班内展示,师生交流,个人体会。
品读活动。品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写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班内交流,师生交流。
学习成果:理解杜甫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了解杜甫的生平,能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
本专题问题设计
诗人为哪些人而悲叹?
悲叹什么?
为何悲叹?
如何理解杜甫对弱势群体的悲悯情怀?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杜甫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诗人为哪些人而悲叹?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诗人到底悲叹什么?诗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对这些人的悲叹?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诗人为何悲叹?如何理解杜甫对弱势群体的悲悯情怀?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三吏”“三别”等诗篇,在电子阅览室阅读新、旧唐书《杜甫传》,冯至的《杜甫传》(也可进图书馆阅读此书);(课外)理解安史之乱中漂泊的杜甫在自己承受颠沛流离之苦及贫病交加的境遇中依然关注民生的情怀。
活动四:再次朗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以品带读,加深对“忧民”的理解。
教学评价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杜甫悲悯情怀的根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杜甫悲悯情怀的理解程度。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二
表现手法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不是抽象存在的,是有依托的,如何表现这一情怀则是本专题的又一重点。本专题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学生互评,自评,师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撰写赏析性的文章等多样性的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并展示。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掌握杜甫诗歌鉴赏的方法,会写赏析性的文章。
本专题问题设计
找一找细节描写有哪些?谈谈自己的认识。
直抒胸臆的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杜甫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找一找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学生先自己找一找,学习小组交流,班内交流。
活动二:传神的细节描写是如何表现其思想感情的?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中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直抒胸臆的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找出文本中直抒胸臆的语句,继续品味赏析。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