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 春夜别友人(其一)
学习目标 1、了解陈子昂的生平。2、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 、感情。
学习重点 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和转换表达离情别意的
学习方法 诵读---理解
资料链接 离别的诗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学习过程 用案人自我创新
【自主学习】(相信你自己,你能行!)引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首诗的作者――陈子昂。抒发的感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特点――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诗人简介: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背景简介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这首离别之作,就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单读-齐读释词:绮筵:华丽的宴席。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长河:银河。【朗读诗歌,初探诗意】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银烛、明月、晓天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离堂、别路、金樽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夜晚→拂晓4.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室内→室外【再读诗歌,体会感情】理解诗歌内容:1、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是这样切入写离情的?明确: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怀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2、颔联用了什么手法写别离?明确: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3、颈联是如何通过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明确: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可以用下表来显示:
空间:离堂华筵(室内) 别路山川(户外) 洛阳古道(遥想)
景色:银烛青烟 明月高树 悠悠远道
金樽绮筵 长河晓天
情感:相对无言 时光催人 悠悠离情
离情缠绵 难舍难分 此会何年思考: 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由一场筵席来表达朋友依依惜别之情。【三读诗歌,品味语言】(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吐”“对”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体味写作特色】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1.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使形象鲜明突出。烘托,也是衬托,只不过烘托不是一般的衬托,它还要用气氛的渲染来加重衬托的力度。也就是说,烘托侧重于指气氛的衬托。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首联用华丽的色彩渲染了隆重、华美的筵席,烘托出二人友情的深厚;但是这筵席又是为送行而设,这就为全诗笼罩上了一种离别的伤感。“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直接来写离情。
2. 以景衬情(衬托)
衬托,此时也即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通俗的来说,也就是不说出本意,而说出与之有关的事物或人。红花需要绿叶衬托,绿叶是衬托之物,红花即是本意。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血。”孤寂的环境衬托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高洁。再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用滚滚东去的长江水衬托英雄人物的英雄业绩。 【拓展阅读】炼字艺术 古人特别注重炼字。比如贾岛。“推敲”一词的典故,讲的是贾岛边走边作诗,竟不小心冲撞了韩愈的马头。韩愈作为当时的大官,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帮他思考。得出了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从此,“推敲”一词流传下来。其实,关于名人锤炼词句的佳话还有许多呢。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还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曾打动了多少读者!张先的“沙地并禽池上眠,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把景物写的活灵活现。
达标检测【基础知识】一、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江渚(zhǔ) 鸣鸾(luán) 潭影(tán) 槛外(kǎn) B 烽火(fēng) 牙璋(zhāng) 凤阙(quē) 铁骑(jì) C 物候(hòu) 海曙(shǔ) 淑气(shū) 宦游(huàn) D 金樽(zhūn) 琴瑟(sè) 绮筵(qǐ) 银烛(zhuó) 二、对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长河:银河 绮筵:筵席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B 西京:代指长安 胜作:胜任 凋旗画:凋落 C 淑气:美好 绿萍:浮萍 沾巾:衣襟 D 槛外:栏杆 江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画栋:彩饰的栋梁 三、阅读《春夜别友人》回答下列问题。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亭月夜送别(其一)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达感情方面写法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课后反思
答案:
⑴A(jiàn) ⑵B(胜过)3 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⑵ 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阅读训练】
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地表达离情。
⑵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个“寒”字极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此题为开放题型,言之成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