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 高祖本纪(第三学时)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学习重点 1、整理文中重点文言词语2、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方法 梳理------研习------讨论
资料链接 以三句之诗二十多字留名史册的,恐怕除此一首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首! 大风歌 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赏析:首句气象不凡, 风起云涌, 既是自然景观的客观描述, 又暗喻当时的时代风云, 这句为全篇抒发豪情壮志交待了背景。次句写刘邦平息叛乱后荣归故里,“威加海内”掩饰不住的是一派得意之情。 末句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激切的希望:大计初定,急需有志有识、有勇有谋之士效忠刘氏王朝、安定四方。
学习过程 用案人自我创新
【自主学习】(相信你自己,你能行!)解释下列词语:
因: (1)因家沛焉 (于是)(2)因敬重之,引入坐(于是,就) (3)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4)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依靠) 相: (1)吕公者,好相人(给人看相) (2)无如季相(面相) (3)其在卫者,相中山 (做相)
固: (1)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2)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引: (1)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 (2)沛公引兵西 (率领) (3)相如引车避匿(调转车头) (4)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
辄: (1)去辄烧绝栈道(就) (2)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解: (1)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逃脱) (2)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 (3)庖丁解牛(剖开,分割)
则: (1)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就) (2)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若,如果)(3)则学者至今则之(视为准则)
以: (1)乃以秦王属吏 (把) (2)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 (3)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因为) (4)啖以利 (用) (5)可以有大功 (凭借) (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认为)
然: (1)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但是”) (2)不然,籍何以生此 (这样) (3)喟然太息曰 (……的样子) 【文本研习】研习刘项斗争初期的内容(8~12段)(一)完成下列表格 刘邦入关后的举动关键人物项羽相应的举动(二)分析本部分的主要艺术手法 用对比的方法塑造人物 如上表中沛公与项羽的对比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⑴沛公与项羽入关后不同举动不同任用人才的方式的对比,体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也预示着他们斗争的结局。 ⑵秦人对刘邦和项羽不同态度的对比,从侧面印证了二人性格特点的不同。 ◆作者在文中多处通过对比手法刻画刘邦和项羽两个人物形象,请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已掌握的相关文史知识,完成下面表格,对比分析人物形象。刘邦项羽出身平民贵族用人知人善任刚愎自用肚量豁达大度气量狭窄眼光志向远大鼠目寸光脾气冷静沉着狂暴浮躁能力无勇又能有勇无谋为人心狠手辣儿女情长(三)关于“互见法”的理解与探讨(结合课后练习) 1、引出:第8段划线句子的注解 2、什么是“互见法”? 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述史的方法。 是把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写在数篇中,参差互见,相互补充。如“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有其详细的记载。 3、具体例子(课后练习) ⑴反映出刘邦见危忘义,损人利己的性格特点。 ⑵反映出刘邦沉稳奸诈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为了表现刘邦的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作者把有损于高祖形象的事放在《项羽本纪》中去写,这不仅避免了重复,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4、总结“互见法”的好处。(学生自由发言,只要抓住避免重复、利于表现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两个要点即可) 研习刘项的决胜之战 ⑴对峙:汉王引兵追项羽(用留侯、陈平计); 与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用张良计); 随刘贾、齐梁诸侯会师垓下; ⑵垓下决战:淮阴侯韩信首先进攻,不利; 孔、费将军左右攻击,楚军不利; 淮阴侯乘势再攻,楚军大败与垓下; 项羽士兵听到楚歌; 骑将灌婴追杀项羽; 鲁地降,葬项羽于谷城; 定陶夺韩信军权。
【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通过小组讨论,再读全文并结合课后“问题与探讨3”,谈谈你对刘邦的认识。) 贵族与流氓 作者:易中天 项羽最后还是被打败了。他败在了刘邦手里。 项羽怎么会败给刘邦呢?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无赖;项羽是贵族,而刘邦是流氓。
但两人也有些相似。 项羽和刘邦,少年时都不是什么听话守规矩的乖孩子,只不过项羽是个纨绔,而刘邦是个地痞而已。 世界上的事总是这样。一个人,如果后来成了个人物,则他小时候的优点固然是优点,即便是缺点也无妨看作优点。就拿陈胜来说,学问也不多,却有“鸿鹄之志”,这才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 所以刘邦项羽这两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便都有和陈胜一样的念头。秦始皇游会稽山时,项梁带了项羽去看热闹。谁知项羽一看,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项梁连忙捂住他的嘴巴。刘邦因为替政府办差,去过咸阳,看到秦始皇的排场,也曾谓然太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不过,如果我们把陈胜、项羽和刘邦三个人的话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还是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充满了挑战性,而且挑战的对象,已不仅是秦王朝,而是命运,因此有一种不认命不信邪的精神,也因此在三说之中格调最高。 项羽的话,则充满英雄气概,说得干脆利落:“彼可取而代也!”,那口气,就像囊中取物一样。这是自信,也是自大。自信使他成功,自大使他失败。不难看出,项羽说这话时,是不动脑筋的,也是不计后果的。那家伙(彼)怎么个就可“取而代也”呢?万一取代不了又怎么办呢?这可没想过。他想到的只是去取代和可以取代。这正是项羽的可爱之处,也是他的可悲处。 刘邦的话就没有那么气派了,有的只是一个流氓无赖对大富大贵的垂涎三尺。“大丈夫当如此也”,换句话说就是有能耐的人要过就过这样的日子。但不能如此又能怎样呢?大约也只好算了。这当然一点也不英雄,然而却也实在。正是因为这份实在,刘邦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从审美的角度讲,我们当然更欣赏陈胜和项羽,但从现实的角度讲,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刘邦是成功者。 的确,刘邦是实用主义者,项羽则是性情中人。 达标检测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①,受平谒,入见平。平等七人俱进,赐食。王曰:“罢,就舍矣。”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 ”曰:“为都尉。”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②。诸将尽喧③,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复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④、孝己⑤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 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节选自《史记 陈丞相世家》)
[注]①中涓:此处指侍从官。②护军:监督、协调各将领行动。③喧(xuān):喧哗。④尾生;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⑤孝己:商代武丁之子,为人孝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
A. 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 (逃跑)
B. 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男子)
C. 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事奉)
D. 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平“能言善辩”的一组是( D )
①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 ②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③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 ④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⑤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⑥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3、下列对本文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汉王受绛侯、灌婴等影响,怀疑陈平,陈平解释有理,才得到汉王信任。
B. 陈平能言善辩,深得汉王信任。汉王能力排众议,重用陈平。
C. 陈平靠能言辩取得汉王信任,诸将对他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D. 陈平为人品质不良,但由于善于狡辩,因而取得汉王信任。
课后反思
[译文]
陈平就到修武投降汉军,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见他。这时万石君石奋做汉王的中涓,接受了陈平的名片,引陈平去见汉王。陈平等七个人都进去了,汉王赐给他们酒食。汉王说:“吃完了,到馆舍去休息吧。”陈平说:“我为要事而来,我所要说的,不能挨过今日。”当时汉王便与他交谈,因而很高兴,问道:“您在楚军中担任什么官职?”回答说:“当都尉。”当天就任命陈平当都尉,让他当参乘,主管监督联络各部将领的事。将领们都喧哗起来,说道:“大王这天得到一个楚的逃兵,不知道他才能高低,就和他同坐一辆车子,反倒让他监护老将!”汉王听到(这些议论)后,更加宠幸陈平。……
绛侯(周勃)、灌婴等都毁陈平说:“陈平即使是美男子,只不过外表美丽,并没有真才实学。我们听说陈平家居时,和他的嫂子私通;事奉魏无知又不能容身,逃出来归顺楚王;归楚和楚王不相投,又逃来归汉。如今大王器重他授予高官,让他监督各部将领。我们所说陈平接受将领们的金钱,给钱多的,就得到好的待遇,给钱少的,就得到差的待遇。陈平,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希望您审察他。”汉王对陈平怀疑起来,召魏无知来责备他。魏无知说:“我所说的是(他的)才能,陛下所问的是(他的)品行。假如现在有尾生、孝己的好品行而对战争胜败的关键问题没有益处,陛下那有空闲时间去使用他呢?楚、汉相持不下,我推荐有特殊谋略的人,只考虑他的计谋能否有利于国家。又何必因为盗嫂、受金而怀疑他呢?”汉王又召陈平责备说:“先生事奉魏王不相投,便离开他去投楚王,如今又跟着我活动,讲信义的人应当这么三心二意的吗?”陈平说:“我事奉魏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主张,所以离开他去事奉项王。项王不能信任人,他所信任的不是姓项的本家就是老婆的兄弟们,即使有奇谋之士也不能任用,我这才离开楚军。听说汉王能够用人,因此投奔大王。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金钱便没有支出的费用。如果我的计谋有值得采纳的,希望大王采用;假使没有可用的,金钱还在,我可以封存送到官府,请求辞职。“汉王就向他道歉,给予丰厚的赏赐,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所有将领。将领们才不敢再说什么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