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太史公自序》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归纳、整理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文言现象2、探究文中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习重点 1、归纳、整理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文言现象2、探究文中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习方法 归纳---总结
复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用案人自我创新
【复习要点】(相信你自己,你能行!)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弗敢阙 通“缺”缺漏 2、 指数千 通“旨” 要旨 3、 失之豪厘 通“毫”秋天小鸟身上刚生长出来的羽毛 形容细小 4、 堕先人所言 通“隳”,毁 5、 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通“缵”,继承 6、 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同“弼”,辅助 7、 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 通“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8、 故长于风 通“讽”讽喻 9、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通“网”网罗 通“佚”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 古:掌管 今:标准,法则 2、无泽为汉市长 古义:掌市场的官长;今义:行政长官 3、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古:最终落在 今:副词,表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4、则学者至今则之 古:以……为准则 今:连词;准则 5、迁俯首流涕曰 古:眼泪 今:鼻涕 6、 不得与从事 ,故发愤且卒 古义:跟从侍奉;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 7、先人有言 古:父亲 今:祖先 8、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 古义:到;今义:表另提一件事 9、是非242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古: 褒贬评定 今:对错 10、余所谓述故事 古:历史旧事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11、以为天下仪表 古义:标准;今义:人的外表 12、夫《诗》《书》隐约者 古:隐奥而言辞简约 今:不清楚 13、维我汉继五帝末流 古:遗业 今:已经衰退的;等级或质量低的 三.找出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其在卫者,相中山 名作动 作……丞相 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名作动 坑杀 活埋 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 名作动 封王 4.忠臣死义之士 为动用法 为 ……而死 5.上明三王之道 形作动 阐明 6.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形作动,奖;形作名,善事;形作动,惩;形作名,邪恶;形作动,以……为贤;形作名,贤能之人;形作动,以……为低贱,轻视。 7、存亡国,继绝世 使动 使……存在,恢复;使……延续 8、《礼》经纪人伦 名作动,规范 9、其实皆以为善 形容词作名词 10、《春秋》采善贬恶 形容词作名词 11、整齐其世传 使动用法 使……整齐整理,归纳 1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名作动 对史事提纲挈领的编排记述 四、解释实虚词 1、命南正重以司天 掌管 2、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 继承 3、使复典之 掌管 4、 为武信君而徇朝歌 巡行 攻占 5、惠王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攻占 6、耕牧于河山之阳 山之南 水之北 7、南略邛,还报命 巡行 巡视 8、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愚钝 9、小子何敢让焉 辞让 推辞 10、适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 往……去 而子迁适使反 恰逢 籍每适浑 拜访 11、相 其在卫者,相中山 做……丞相 辅佐 诸侯之相王 一起 12、而 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 顺承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 修饰 五.翻译下列句子(特殊句式请注明) 1、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 又让重、黎的后代继续掌管天文、地理,直到夏商时期 2、自司马氏去周适晋 自从司马氏离周到晋之后 3、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蜀国,攻取后,又让他做了蜀地郡守 4、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南略邛,还报命 探察禹穴,观览九疑山,泛舟于沅水湘水之上;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两地的都会研讨学问,考察孔子的遗风,在邹县、峄山行乡射之礼;困厄于鄱、薛、彭城,经过梁、楚之地回到家乡。于是司马迁出仕为郎中,奉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往南巡视邛、笮、昆明,归来向朝廷复命。 5、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宾语前置) 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 6、 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 7、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8、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句式:定语后置) 诸侯出奔逃亡不能保其国家的数不胜数。 9、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被动句) 再说士贤能而不被任用,是做国君的耻辱 10、子所论,欲以何明 ?(宾语前置) 先生所要撰述的想要阐明的是什么呢?
探究谈论(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1.家族赋予的使命——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颛顼时 司天地唐虞时 复典夏商时 世序周时 将领 典周史战国秦 司马错将伐蜀 司马靳事白起秦朝 司马昌主铁管汉朝 司马无泽市长 司马喜五大夫 司马谈太史公 先祖中有军事家,有从事经济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先祖程伯休甫是周宣王时代将领,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有军事眼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显示了司马迁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战争观,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先祖的影响。四世祖司马昌赫三世祖司马无泽都作过掌管经济的官员,这些经验和知识物欲也会作为家传传给后人。 司马迁叙家世说明修史是自己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先祖所从事的工作无疑也对司马迁著写《史记》有很大的影响。2.父亲的遗愿、时代的要求——父亲临终嘱托有几层意思?(1)写史是祖传的序业,修史是孝亲。(2)写史是以周公孔子为榜样,兴礼乐,正王道,修史有规范社会道德的作用。(3)汉兴以来有许多值得记载的史实,而自己没有论载。(史记散绝) 司马迁修史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是时代的要求。3.成一家之言的心愿——与壶遂的对话是为了说明了什么?(1)孔子为什么著《春秋》? 著《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成王事”。(2)举《诗》《书》《礼》《易》《乐》的作用目的是什么?强调《春秋》是天下人之“仪表”,是“王道之大者也”,是“礼义之大宗也”,“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3)壶遂认为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作《春秋》的?司马迁同意他的看法吗?“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司马迁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认为孔子作《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4)司马迁为什么要提及孔子著《春秋》的事?从与壹壶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否认自己是创作,而认为是“整齐”?采用汉代初年学者常用的问答体的形式,借评述孔子作《春秋》,表明自己著《史记》的目的,说明自己著《史记》就是想效仿孔子,通过论述历史,评判是否,褒善惩恶,为天下仪表。他否认是创作,非本心话,是为了逃避世俗的劫难,怕世俗人犹壹壶那样批他著《史记》是如孔子那样是因为“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或者为发个人私愤。(二)从《太史公自序》中得知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分组讨论,要求能用原文作论据。1.时代的因素:当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学术发展较快。依据:壹壶的话(第九小节) 司马迁的话(第十小节) 历史条件(第十二小节)2.家族的影响:史官世家赋予司马迁的使命感、责任感,先祖多方面的才艺对司马迁的熏陶。3.自身的努力:自幼攻读古代典籍,青年时期两次游历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依据:(第四段)(1)年十岁诵古文。(2)游历。第一次游历,到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湖南等地的许多地方;第二次奉使出使巡视西南地区。4.前人的表率作用:孔子作《春秋》褒善惩恶给了他启迪,在自己遭受挫折的时候,屈原、左丘明等人“述往事,思来者”,最终能“立功扬名于后世”给了他很大的激励作用。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